張良,是王者榮耀中的一位控制與輸出兼備的法師英雄,在歷史的版本中,張良的技能經歷過一次重塑!重塑之後,不僅優化了被動技能中的「真傷」觸發機制,還使得2技能具備了「儲存」釋放效果。
隨著遊戲版本的不斷變更,張良所具備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一系列的優化調整,或許正因為如此,使得「連控」與「持續輸出」成為了張良在「峽谷」中的標籤!
在王者榮耀中,英雄所具備的控制能力,不僅能保證傷害的輸出,同時還能實現「防守反擊」與「戰術性撤退」。張良自身所具備的控制特性,無論是在全法師陣容中還是全英雄中,都算得上是最為上乘的存在。
所以,在KPL職業賽場中以及巔峰賽中,都能經常看到張良的身影!在法師「工具人」的版本中,由於張良技能效果的獨特性,使得其成為了「工具人」中的強勢「擔當」。所以要玩好張良這位具備combo控制的法師,在控制銜接的過程中一定不能缺乏輸出,而在輸出的同時又不能忽視了控制特性的存在。
既要在配合中凸顯出控制的價值,又要在單線發育的過程中憑藉控制去保證輸出的穩定性,或許唯有如此,玩家們才能更好的將張良的實戰貢獻發揮到極致狀態。
一、張良是一位怎樣的法師
從「輸出」的角度上而言,張良被動技能所構架的真實傷害,與普攻、2、3技能的持續傷害都能進行有效的銜接,並以此能夠讓張良在對局中的任何一個時段,都具有一定的消耗能力。
張良在「爆發」方面的空缺,令其並不能像諸葛亮那樣擁有強勢的單兵作戰能力,儘管張良自身所具備的控制效果可以給自身的輸出創造出一定的空間,但是張良的控制也需要有一定的環境做支撐。
張良的控制效果總共由三個方面組成,分別為眩暈、減速、壓制。
眩暈:釋放張良1技能後,當對手首次觸碰到「壁壘」將會承受持續0.75秒的眩暈效果!且如果對目標施加出完整的一套效果,將會在第一段效果效果結束後,對目標所在區域內的目標造成持續0.75秒的眩暈控制。
減速:當目標首次觸碰到張良1技能的壁壘時,會在承受眩暈之後繼續承受持續0.5秒的50%減速控制,而如果目標繼續觸碰到第二塊壁壘,將會以此承受到持續1.25秒的50%減速控制。
壓制:張良大招所呈現的效果類似於東皇太一大招單方面的控制,命中目標後可對目標造成最高持續2.2秒的壓制效果,對手在此期間無法通過「淨化」技能進行解除,而張良亦可直接無視對手的霸體狀態。
如果只從張良技能的角度分析其所具備的能力,那麼最好的解析即為「輸出」與「控制」,但是技能效果是固定的,對局中的實戰情況卻是靈活的,如果只從技能機制上解析張良是一位怎樣的英雄,那就未免有些片面了。
在射手的版本中,類似於張良這類的控制型法師,在對局逐步進入到中後期階段,其在對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會無限的接近於「輔助」,儘管隊伍中已經擁有了一位輔助英雄存在,但是「中心C位」卻只能有一個,所以「工具人」的稱號也便由此而來。
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團隊的前期優勢建立,選擇張良這類控制型法師上場,其優勢開局的可能性要比常規的純輸出型法師更容易一些!
因為持續輸出能力可加速開局的兵線清理,而自身所具備的控制效果,卻能起到一個開局「強邊」的作用,開局的優勢建立點,主要可通過入侵對手野區及邊路gank,對於這兩點,張良均能在其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一個隊伍的優勢擴大,除了推塔之外,還需要拿到中立資源並對敵方的野區進行一定的管控,儘管張良並不能獨自完成這些操作,但卻可以提高整個團隊在執行過程中的穩定性。
小結:從宏觀的角度上而言,張良就是一位控制型法師,但是從細節的角度上而言,張良的存在,不僅能保證開局優勢的建立,同時還能保證全隊的優勢放大。
二、張良實戰玩法與戰術布局技巧解析
當玩家們確定選擇張良上場之後,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去考慮如何帶動全場節奏,而是需要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通過與隊友之間的配合,實現最高的貢獻價值。
在王者榮耀中與張良類似的法師英雄並不少,例如王昭君、西施等,但是定位相同並不意味著實際的打法思路也就相同!
例如:張良被動技能提供的「真傷」輸出機制,以及大招的控制效果,這使得張良所需的實戰環境並不能直接與西施等英雄「相提並論」。
張良的實戰玩法思路
在當前的版本機制之下(S20賽季)選擇張良上場,玩家們最需要突出的並非是張良的輸出能力,更多的是需要表現出張良強大控制效果的一面。
具體的操作思路則是通過「控制」去強化隊友輸出的穩定性,且在進攻的過程中,幫助隊友打先手及後手留人,而在防守的過程中,又需要通過控制幫助隊友創造「反打」的機會。
▲如何打先手?
張良的控制分布在1、3技能,1技能為指定位置放置技能,大招則需要通過定點釋放,且在釋放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走位或者使用了其它的主動技能,那麼大招的完整性就會被破壞!所以,在配合隊友打先手的時候,最佳的選擇便是1技能。
當確定好了起手技能之後,接下來就需要掌握如何通過1技能打出更多且更穩定的控制!
張良的1技能在釋放之後,會在指定的位置生成一個並排的4塊「壁壘」,當目標首次觸碰時,將會承受400(+50/Lv)(+75%Ap)點法師傷害(最高基礎值650點)以及持續0.75秒的眩暈和0.5秒的減速控制。
如果同一個目標再次觸碰到同一個技能的其它壁壘,將不會再觸發眩暈控制,且傷害效果將會縮減50%,但是減速效果將會得到提升(持續1.25秒50%的減速控制)。
在釋放張良1技能的時候,玩家們可通過周圍及滑動技能按鍵,改變1技能的落地角度,且在後期團戰中,玩家們便可利用此原理合理的運用到每一塊壁壘,做到「攔截」、「戰場分割」、「群體控制」。
小提示:在正面迎敵時,1技能的最佳放置位置最好是在敵方前排與後排之間,如果是在野區作戰,那麼1技能主要起到一個「攔截」的作用,所以1技能最好能夠與地形的邊緣進行結合。在追擊戰中,1技能的釋放位置就需要根據對手走位的方向而定。
除此之外,由於張良的1技能在釋放時,會有一個小停頓,如果在被對手追擊的情況下,建議在拉開一定距離後,將壁壘的放置方式與對手的移動路徑保持為同一水平線。
▲開局優勢建立技巧攻略
張良在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其輸出必然需要依靠隊友才能將控制與輸出的收益發揮到極致狀態。
什麼是「優勢」?所謂的「優勢」,即是在同一個對局中的某個時間點上,所用英雄的經濟高於對手且自身的裝備優於對應的敵對目標。除此之外己方的活動範圍相比之下更廣一些,對野區的管控更具主動性,在戰術協調方面能夠直接左右對手的發育節奏。
為什麼要這樣解析?因為只有當玩家們明白了是什麼之後,才會對節奏的管控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才會知道開局之後該做什麼,而不至於無法分清孰輕孰重,造成「亂帶節奏」的現象發生。
根據張良的技能特性可知,其在開局階段優勢建立的方法可歸納為兩點!分別為「輸出效果的運用」以及「控制特性的施展」。
通過輸出效果建立起開局優勢:發揮「真傷」機制與對野怪的額外傷害效果。
為了更好的在開局階段建立起優勢,通過輸出特性的施展是最為主流的選擇,正前面所談及到的,張良的輸出效果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持續性的法術傷害」與「間歇性觸發的真實傷害」。
開局之後,建議立馬點出2技能(儘可能多儲備2技能),入場後可將2技能覆蓋到敵方最末端的兩個小兵身上,且將21技能的部分區域用於限制對手的走位!當完成第一波兵線的清理後便能進入到2級,此時可通過1、2技能的成套釋放對敵方法師進行消耗。
開局時的核心,在於利用張良2技能的持續輸出效果(真傷的觸發)與對「小兵野怪」50%的額外傷害效果。第一波兵線的清理是為了取得「清線權」,並通過2技能限制對手走位及補兵,並以此獲得等級優勢!
當進入到2級之後,玩家們在此時先不要考慮到支援,可配合己方輔助直接拿到敵方的「三熊」(在清理時 ,建議踏入2技能的圈內,當被對手發現時,可利用2技能提供的移速增益進行逃脫)。
通過測試可知,中路第一波兵線的入場時間大致在25秒左右,而第二波兵線的入場時間大致為59秒,此時剛好與「河道之靈」的刷新進行對接!所以,玩家們需要在開局之後的35秒到59秒之間,實現對敵方法師血量的壓制及野區(三熊)的侵襲。
小提示:隨著中路河道怪的擊敗獎勵機制的調整,當打野英雄完成首隻buff野怪的清理之後,並不會著急去清理另一隻,而是直接去拿河道怪並以此快速提升到4級進行反野操作。
所以,當中路「河道之靈」刷新之後,玩家們一定要靈活的運用張良2技能對野怪的額外傷害效果拿到河道怪,並以此加速自身等級的成長。
通過控制效果建立起開局優勢:發揮出「控制」特性,通過「配合」提高gank穩定性。
正如前面所談及到的,前期優勢建立的方式除了通過線上的輸出壓制之外,還可以發揮出控制特性,並通過「配合」拿到開局之後的第一波優勢。
張良的支援「強邊」戰術,是S18、S19賽季玩家們運用得最多的一類戰術,而在S20賽季中,此種打法雖然日漸少見,但是其依然擁有一定的實用性,通過張良在KPL職業賽場中的數據表現(pick場數504,892次Ban,總勝率57.48%),就能很好的解釋這一點。
張良的控制技能為1、3技能,由於1技能的連控能力及硬控效果並不是特別強勢,所以張良真正的配合點需要從2分之後開始進行!
▲如何提高gnak的穩定性?
當張良提升到4級之後,如果在對線方面並沒有拿到「絕對」的優勢,那麼在此種情況下,玩家們就需要將貢獻點轉移到支援上去!
為了提高gank的穩定性,那麼首要的前提則是留住對手,所以學會如何發揮出張良的最大控制效果,則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釋放張良的大招,會直接鎖定額敵方一名英雄,且最多持續2.2秒之久,在此期間將會每0.5秒對目標發動一次攻擊,每次將會打出120(+30/Lv)(+15%Ap)點法術傷害,在技能持續的過程中,張良會持續對目標進行壓制。
當大招持續的2.2秒結束之後,會對手命中目標周圍的敵方單位造成240(+60Lv)(+30%Ap)點法術傷害,以及持續0.75秒的眩暈控制。
由於張良的大招在施展的過程中,會處於一個靜止的狀態,且在此過程中會因為敵對目標的控制技能而打斷大招的釋放,所以張良大招的效果雖然強勢,但是其必然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陷。
所以,在配合隊友gank的時候,如果無法保證自身一套技能可以「帶走」對手,那麼此時可通過1技能配合隊友打先手,而後通過2技能限制對手的走位,並以此為隊友提供火力支援!一旦有機會使用大招,則可順勢完成後手收割及留人。
小提示:在前期配合隊友支援的過程中,玩家們在使用張良大招的時候,除了要把控好大招所需求的釋放環境之外,還得觀察敵對目標的剩餘血量,如果目標的所剩生命值在己方隊友可擊敗的範圍內,那麼此時如果能夠保留大招則需要留一手,以此防止對手反打。
儘管張良的大招在釋的過程中,不能使用1、2技能,也不能移動,但是在大招施展的過程中,還是可以使用召喚師技能的,例如大招接閃現!
除此之外,張良的大招只能對英雄本身造成壓制效果,並不會直接打斷目標英雄的技能。
例如:在小喬大招開啟的過程中使用張良的大招完成命中,小喬的大招同樣會對周圍的目標發動攻擊,又例如沈夢溪的2技能,即使承受到了張良的大招,如果2技能效果在張良的壓制效果下結束,同樣會直接呈現出第二段的翻滾並打出控制效果。
張良的戰術布局技巧
如果說前期優勢的建立主要是建立在「技巧」的層面之上,那麼張良的戰術布局技巧,則是建立在「意識」與「細節把控」等方面!
「戰術的布局」技巧更像是中期階段的玩法思路,因為在經歷前期的優勢開局之後,玩家們為了將已得到的優勢進行擴大,並以此為後期團戰的取勝創造條件,那麼在中期階段就需要通過各種與局勢相對應的戰術去執行。
那麼,針對於張良而言,中期階段的戰術布局技巧又是怎樣的呢?
無論是王者榮耀的路人局5V5匹配賽還排位賽,「團隊配合」都會是最終制勝於對手的關鍵!而所謂的「戰術布局」也是建立在隊友之間的相互配合之上的。
張良中期階段的打法思路可由兩個部分組成,即「主動帶節奏」和「被動支援」兩個類別!
兩種類別的打法思路,主要是為了更好的現銜接開局階段的不同局勢!正如前面所談到的,張良在前期階段獲得了絕對的優勢,那麼玩家們完全可以利用張良自身所具備的輸出與控制效果,在中期階段進行單獨帶節奏。
而如果開局的局勢並不是特別的順暢,那麼在中期的打法思路則主要以跟隨為主(此時就需要發揮出其強勢硬控的一面,並通過隊友帶節奏的方式去制勝對手)。
技巧一:認清局勢的變化,切勿低估了自己
當渡過了前期階段之後,很多玩家們在操作張良的時候都會直接的忽視局勢的變化,而在此種情況下,玩家們就很難根據局勢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打法!
例如:在前期拿到一定的優勢之後,張良在中期階段自然會擁帶動節奏及擴大己方優勢的能力。
但如果玩家們恰好了忽視了局勢的變化,而在中期階段直接選擇了較為「被動」的打法思路,那麼在使用自身優勢去滿足隊友發育的情況下,中間必然會失去一部分擴大優勢的時間,此時就有可能會出現「拖延」節奏的現象。
所以,當對局進入到中期階段後,玩家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分清對局的局勢,如果有優勢就需要建立好自身的「C位」位置,並持續的將這種優勢進行放大。如果開局沒有拿到優勢,則從「強邊」開始,並通過被動的打法思路,逐步從隊友的角度去帶動節奏並扳回優勢。
技巧二:提高配合意識,擴大對局優勢
在中期階段,無論己方是否拿到優勢,都會面對主動進攻、防守、侵襲等戰術布局,在此種過程中,玩家們需要把控的便是「配合意識」。
正所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張良的控制能力固然強勢,但是如果面對敵方英雄的抱團,如果單獨使用張良的單體控制技能,那麼張良的控制優勢也將不再是優勢了。
所以,為了更好的擴大優勢,且將劣勢進行彌補,那麼發揮出團隊的作用則是最好的選擇。
小提示:在配合的過程中,玩家們先手開大與後手開大完全是兩種概念,在不同的場合之下,及面對不同的敵對陣容的情況下,決定1、3技能的先後釋放順序,都會起到不同的效果。
在團戰爆發時,玩家們一定要多藉助己方前排隊友獲取視野,唯有在知曉了對手的視野,玩家們才會完全的安心定點開大去配合隊友輸出!
技巧三:兼顧支援與中路防禦塔的防守
張良作為一位缺乏位移技能的法師,在支援方面唯一能夠依賴的便是「疾步之靴」,所以在遊走能力本身就不強勢,但卻必須通過支援擴大優勢的情況下,玩家們除了合理的運用裝備屬性之外,還得時維護好中路防禦塔的防守!
在王者榮耀的峽谷地圖中,「中路」就好比是整張地圖的「中軸線」,而其中的防禦塔並不僅限於提供防守,其還決定著兩塊buff野區的掌控權、對敵方野區入侵的支撐、兩河道中立資源搶奪的優勢與否,更為關鍵的則是對活動範圍的管控,
具體操作思路:通過2技能、普攻、被動技能三者之間的聯繫,加速中路兵線的清理,且在清線的時間段內,提前計算好需要支援的地點,具體的方式可以參考「由近及遠」的原則!
到達支援點附近,玩家們一定要給己方隊友給出提示,如果面對的是敵方的近戰英雄,那麼在配合的過程中,玩家們可直接使用1技能幫助隊友的進行封路,如果面對的遠程輸出的對手,可先手接大招,配合隊友完成貼身輸出。
需要主要是,如果是支援野區的隊友,如果地圖中一直觀察不到敵方打野及輔助的視野,那麼此時就需要留住大招,且自身的視野也不要提前暴露給對手,待敵方打野英雄露頭時,此時便可直接使用大招配合隊友完成反打。
▲如何評價張良的貢獻點?
之所以要對張良的貢獻點做出一定的評價,其主要目的還是在於強化玩家們對張良這位特殊英雄的認知!
很多玩家都知道張良是一位強勢的法師英雄,但是張良的「強」,到底強在了何處呢?如果只從技能的角度上而言,這算不上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張良的「強」,強在其擁有連續性的輸出能力,其可以很好的與被動技能的輸出機制進行銜接!
通過測試:將張良與嬴政選擇出相同的輸出裝及銘文,在使用一套完整的技能命中相同防禦的對手時,嬴政的輸出時長為8秒,總傷害為16131點,而張良的輸出時長為9秒,總傷害為16964點,其中真實傷害為4950點。
由此測試可知,儘管張良的秒傷能力並不如嬴政,且群體輸出能力方面也相差甚遠,但是在面對單體的目標時,張良的輸出能力並不在嬴政之下!所以,在張良的全部貢獻之中,「輸出」依然佔有一定的權重比例。
如果說,張良的「控制」與「輸出」等都是顯而易見的貢獻點,那麼前面所談到的優勢開局及中期階段的優勢擴大,或許也算得上是選擇張良上場的一大貢獻點了吧!所以,一位英雄的貢獻點從某種意義上說,的確是固定不變的,而唯一讓其發生變化的,則是玩家們在對局中做出怎樣的定位。
寫在最後
張良的「控制」能力固然強勢,但是在強勢的另一面也存在著一定的「破綻」,玩家們若要將張良的控制效果使用到極致狀態,除了要熟練的掌握基礎操作之外,還得通過團隊配合提高技能施展的穩定性。
張良作為王者榮耀中的一位老牌英雄,其在對局中的玩法思路可以用「千奇百態」去形容,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玩家們都可以運用不同的操作思路去應對!
正所謂「縱橫不出方圓,萬變不離其宗」,任何打法思路在歸屬於同一個技能機制之下,其必定有著某種規律可循。
所以,當玩家們確定選擇張良上場之後,要將其玩好並玩強,其中的關鍵並不是為了更好的凸顯出個人的實力有多麼強勢,而是要在理解其技能機制的基礎上,將心思放在整個團隊之上。
唯有如此,玩家們才能更好布局出近乎於完美的戰術,且將張良的實戰貢獻點理解得更加的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