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中原大地,百花綻放,中國電影人齊聚鄭州,由中國文聯、中國電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教育和產業發展委員會承辦的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百花學術論壇昨日在河南鄭州舉行。
圍繞「中國電影的歷史敘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傳承」主題,業內大咖齊議打造新時代電影新精品。論壇嘉賓圍繞近年來幾部深入人心的電影作品,從不同角度談論其承載的中國記憶,共同探討中國電影在新時代的升級發展之路。
中國經濟騰飛助力 電影產業發展壯大
摸爬滾打的中國電影,光影流轉變幻之間,傳遞的是中國夢、中國形象。不同時代的電影人,用攝像機把時代的故事、人民的情感、社會的變遷折射到了大銀幕上,留在了觀眾心底。
論壇上,中國電影人聚焦光影中國夢、個性表達與時代訴求、創新與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的「新商業」時代、青年導演人才的發掘與培養、演員的自我修養等多個話題,回顧歷史,追述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展望未來,為中國電影邁向高峰加油鼓勁。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言語鏗鏘,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為提高中國電影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以及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電影作出貢獻。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賈磊磊以《中國電影: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為題作主題發言,從傳統文化精神的現代存在方式、電影敘事中的中華文化精神、中國武俠電影的價值觀三個角度,闡釋傳統文化之於中國電影和中國當下社會的深層意涵。
與會嘉賓緊扣主題,各抒己見。不少學者表示,新中國的經濟騰飛與輝煌成就,助力了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壯大,現階段我們的電影創作正從量變向質變轉換,加強專業培養、著力取長補短、把握良性互動,是實現由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必經之路。
圓桌論壇謀劃電影新未來
「學術、民主、爭鳴」是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創立以來一以貫之的宗旨,因此學術碰撞也成為金雞百花電影節的一大特色。在主題發言結束後,緊接著進行了題為「傳統文化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的圓桌論壇,論壇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主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中國傳媒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副院長張宗偉、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董濤、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曉偉作為嘉賓參與討論。
邀請電影界有突出貢獻的從業者們圍繞電影產業和人才培養中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話題展開學術研討,百花學術論壇已成為我國最具學術品質的電影論壇之一。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支持下,該論壇迄今已形成了一批學術成果。本次論壇圍繞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傳統文化與中國電影的家國情懷等話題進行了圓桌討論,探討了新時代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與電影教育,深入剖析了電影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趨勢,在交流中總結了過往經驗、研究了當下問題、探索了未來趨勢。
整個論壇期間,嘉賓各抒己見,氣氛活躍,新思想新觀點頻出,為推動中國電影新發展和傳統文化新傳承提出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
中原文化是中國電影的內在資源
電影節首次落戶河南,落戶鄭州,中原大地掀起前所未有的電影熱潮。
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名譽主任侯光明在主題發言中,以《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現狀與路徑思考》為題,從「在危機中育新機、與變局中開新局」、推進構建中國電影學派,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原優秀思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根主脈、是中國電影的內在資源,中原電影的發展概況和未來展望等四個方面,探討中國電影學派的構建和優秀中原文化的傳承,希冀百花獎促進中原電影發展,推動中國電影對優秀中原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論壇主持人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吳曼芳表示,中原是中華文化的搖籃,黃河從這裡流經,黃河不僅孕育了中華兒女,也孕育了中華文明,在鄭州舉辦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電影相交融的論壇,顯得尤為天時地利人和。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說,河南具有歷史悠久且豐富多樣的文化,任何時代的電影都體現著時代特有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此次研討將對我國的電影創作和河南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