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水稻收割季,我們這裡可熱鬧了,場面相當壯觀。」10月16日,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席家莊村村委會主任劉建波笑得合不攏嘴。從原來「颳風一身土,下雨兩腳泥」,到現在屋舍儼然,風景如畫,濟南市槐蔭區吳家堡街道席家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內路面寬達6米,全村9條道路全部硬化,沿路兩側全部綠化,栽培樹木4000棵……
地處小清河源頭,毗鄰黃河大壩和玉清湖水庫,席家莊村擁有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走進村裡,一排排屋舍青石紅瓦,農家院落特色鮮明。劉建波介紹,由於水資源豐富,加上年平均氣溫比市區低3攝氏度左右,村裡油菜花、水稻兩季輪種,農業種植觀光特色突出,「但由於位置偏僻、交通阻塞,加上年輕勞動力不足、缺乏產業支撐等,一直阻礙村裡的發展。」
為了暢通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渠道,席家莊村對現有道路進行改造。通過上級多年來給予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村裡路面已實現寬達6米,共硬化全村9條道路,總長10000米,硬化面積40000平方米;沿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增加生態軟設計,共計栽培樹木4000棵左右。全村改水改廁,鋪設汙水管網1300米,建立一處汙水處理站,建成面積100平方米。
以「兩委」成員命名道路是席家莊村創新治理的一條妙招。道堅路、建波路、立明路、志華路……六條主要道路,全部用村「兩委」成員的名字來命名,路牌下面還有手機號碼。「誰包的路誰負責,由村民來監督。」該村黨支部書記王道堅說,「包掛作戰」是席家莊村黨支部的法寶,在此基礎上,黨支部牽頭將全村劃分為兩個大網格和4個小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村「兩委」幹部負責,村幹部每日分兩次對道路進行檢查整治,確保區域衛生整潔乾淨,保潔員在崗履職。經過整治,一條條村內道路乾淨整潔,還有了固定的保潔隊伍,居住環境的大提升讓村民們由衷地為村幹部豎起了大拇指。(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曉芳 報導)
責任編輯: 楊輝 籤審: 周京臣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