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與漢字打交道,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漢字要這樣寫?為什麼僅僅一個部首的差別字義就會相差很大?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如何區分「左耳旁」和「右耳旁」。
神奇的「左耳旁」
別看左耳旁現在體型瘦弱,筆畫簡單,其實以前它還是很獨立的,它的最初形體為」阜「字,
上圖為」阜「字的甲骨文字體
通過觀察」阜「字的甲骨文字體,可以對其本意有所了解——右側凸出的小部分是一級級臺階,而左側的豎線代指的是山體,即為了上下坡方便,把山坡的路修成有階級的形狀,後來也用這個字代指山。
所以,與左耳旁相關的字,基本上用來表示地形或者地勢的升降。
如」阿「字,當其在「阿姨」一詞中讀作[ā]時,沒有實際意義。而當讀為[ē]時,其本意為「山」,「訪風景於崇阿」中「崇阿」就是高大的山川之意。
「陡」字形容地勢的險峻;「陵」字是大土丘......
神奇的「右耳旁」
右耳旁也有其最初面龐(本初字體)——邑。
上圖為「邑」字的金文字形體
由「邑」字的金文字體可知,該字由兩部分構成,上部為「口[wéi]」指城市,下部為左跪的人,代指人,兩部分合起來表示有人口有土地的地方或城市。所以,與右耳旁相關的字大部分以地名、邦郡有關。
如」鄭「字最初是指周朝國名。」邦「指古代諸侯的封國、國家。」郭「字作為名詞有外城之義,後泛指城市。
以上就是關於左耳旁和右耳旁的相關介紹,歡迎留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