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曼城和巴薩的歐冠出局,近幾天來「傳控已死」論調甚囂塵上,下面大老帽對此給出一點粗鄙之見。
記得大家開始接觸傳控一詞,應該是當值巴薩主帥瓜迪奧拉在新聞發布會上的一句「take the ball,pass the ball,take the ball,pass the ball...... 」,直譯即「不停地傳球、控球」,也可以理解為搶到球之後傳出去。
克魯伊夫在1988年把343陣型帶到巴薩,初衷就是打攻勢足球,當時很著名的一句就是「哪怕6比5勝,也不要1比0」。當時有記者總結出來一個簡單的陣型,那就是保持人數優勢,小範圍內迅速出球,同時保證每個傳球人都有兩個方向出球。這種小圈一腳出球的逼搶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巴薩。大量中堅球迷開始追隨巴薩一般是從範加爾的二次指教或者裡傑卡爾德開始,也就是從裡傑卡爾德巴薩開始促進梅西的成長。再後來,大家就更熟悉了,瓜迪奧拉來了,4年14冠,其中就包括3個歐冠冠軍。
瓜迪奧拉初到巴薩,接的是裡傑卡爾德的底子,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傳控一詞被廣泛應用。有兩點改觀較大:一 守門員不能向前開大腳,只能橫穿左右後衛,甚至後衛長傳前鋒都不被允許。所以現在一些簡單的足球遊戲只把巴薩叫做地面流,而與之相對的皇馬被稱作空中流。二 從對陣穆裡尼奧皇馬開始,梅西正式被偽9號。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梅西回撤造成的中場人數優勢。這樣一來,其他球隊只能疲於拼搶、徒勞無功,在拿到更多控球的同時在體力上也完勝對手。這也是為什麼在特殊時期巴薩官員對5次換人提出不滿,認為會大大減弱巴薩優勢的原因。
目前巴薩陣中,那一批拉瑪西亞青訓球員只剩下皮克和梅西,也有巴薩忠粉提到是哈維轉會帶走了傳控靈魂,要想重回巴薩傳控,哈維必須回來做主教練。相信為此巴薩高層堅持派與改革派會一直爭鬥。有些球迷應該還記得瓜迪奧拉離任,哈維、伊涅斯塔離開之後,多次看到梅西在球場上乾嘔,從那時候開始梅西的跑動距離開始大大增加,偽9號變成了真10號。
通常我們講,普通球員在攻防兩端不犯錯誤就很好了,優秀球員在爭奪1/2球上往往能拿到或者守護住球權,而球星則能以一敵二三,那麼超級球星都是能改變賽果的。從12賽季開始,巴薩的小範圍短傳滲透開始更多的大範圍長傳轉移,甚至有後衛直接高吊前鋒的場景存在,這個時候巴薩純正傳控逐漸褪色,而格列茲曼的遲遲不能融入其實就是巴薩純正傳控與目前改良傳控對抗之下的直接結果。這一點,在巴薩近年來引援裡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拉基蒂奇、庫蒂尼奧、阿圖爾等被視為維護純正傳控的體系球員(在此特別說明,說梅西是體系球員本身就是偽命題),而戈麥斯、比達爾、登貝萊等則是尋求巴薩新戰術的突破,即戰力在當今足球環境下愈發重要,尤其是巴薩主帥的位置。儘管如此,巴爾韋德還是離開了。
既然有C羅之於皇馬,那就有梅西之於瓜迪奧拉。瓜迪奧拉的曼城傳控稱做「倒腳」更為合適,上文提到優秀球員已經可以獲得更多1/2球,這樣控球率肯定會高,在更注重聯賽冠軍的英超,如果沒有長傳那會大量減少即戰力,即戰力就是即時積分榜排名。多年在巴薩辦公室門前的「低於1.80米不能入內」在英超各大俱樂部裡就從來沒摘下來過,更多的長傳衝吊正在侵蝕著成功率更高的小圈短傳滲透。
所以說,傳控「不死」,或者「死掉的」是後場無用倒腳而不是純正傳控。傳控:傳(搶)球,控球,傳(搶)球,控球,take the ball,pass the ball,take the ball,pass the ball......
下面給大家帶來一場歐冠半決賽—萊紅牛vs巴黎聖曼:受半球/一球指數,機構在拉低了主勝負賠的同時調高了主平賠。
先簡單和大家匯報下近4場歐冠的戰績:萊紅牛主勝與拜仁讓負是精準的;巴黎聖曼勝與曼城讓負也都正確,只不過前者未穿後者未勝。
1/4決賽,萊紅牛2比1淘汰馬競,巴黎聖曼補時階段逆轉2比1勝亞特蘭大。兩隊曾在14年有過一場熱身賽,當時萊紅牛主場4比2勝巴黎聖曼。
萊紅牛還是不表,巴黎聖曼迎來了迪馬利亞的回歸。迪馬利亞老而彌妖,在進攻串聯上對大巴黎至關重要,有利於激活上輪發揮不佳的伊卡爾迪,會對防守造成怎樣的壓力還得看圖赫爾的排兵布陣。
從指數來看,這是一個弱0.75球的大巴黎優勢,大老帽認為本場能否回歸0.5球是the key。昨日到現在後市變化情況來看,這種趨向非常不明朗。通過奧德vs克裡斯蒂、喀山魯賓vs烏拉爾,我們大抵確認了初指與臨指在「樓梯」指數思路中的應用,本場同樣的道理,0.25球(此0.25不同於前文0.75和0.5)的變化趨勢能否發生將決定大巴黎的優勢是否「虛高」。那麼我們可以直接用思路「過猶不及」來判斷,大老帽建議大家關注總進球為4的兩隊激戰成和的賽果。至於加時賽,毫無疑問,不被打懵且陣容更厚的大巴黎更有優勢,或者年輕的歐冠四強新手萊紅牛能將比賽拖入點球大戰。同時建議大家關注迪馬利亞回歸之後因禁區前搶點造成的大巴黎頭球或者補射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