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基金這麼多,該如何投資?想要規避一定的風險,又不想錯過收益的機會,這是投資永恆的矛盾。
一、投資的難點
投資的難點主要有四:一是很難找到好的行業和公司;二是買入時機不易把握;三是,不少投資者存在利率幻覺,一次性拿出一百萬和分期貸款一百萬,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如果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實際付出的成本將遠超個人的直覺預估;四是投資者的心態容易跟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很難做到堅持。跌了拿不住,漲了拿不住,波動更拿不住。
二、如何克服這些投資難點呢?
如何克服這些投資難點,實現資產的既穩定又賺錢,要做到兩點:一是投資的核心是看資產的價值;二是要重視資產配置的價值。
1. 投資的核心是看資產的價值
投資任何資產,核心都要看價值,用模型去算估值,而不是受價格波動的影響。什麼時候價格是合理的,什麼時候可能到拐點了,必須要有獨立客觀的判斷方法,切忌隨波逐流,跟風投資。選擇好標的後注意關注長期回報,降低短期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你只關注短期,可能就會失去大好的機會,錯過超高的長期回報。
2. 重視資產配置的價值
單獨看一類資產很難做合理的估值,而且市場的走勢很難預估。因此需要重視多元資產配置的價值,通過資產配置這一科學的技術手段實現再平衡。
對此,首要是按照資產類別來分散投資,多增加幾類資產組合,且相關性足夠低,整個組合的波動性就會降低很多。這裡有一組數據:相關性為0.6時, 增加資產,波動率至多降低15%;而相關性為0時,增加15個資產,波動率可降低80%。其次,應選擇按照經濟周期來分散投資,基於增長通貨膨脹四象限,實行風險平價策略。對低風險資產運用較高的槓桿,對高風險資產運用較低的槓桿。最後,應選擇風險因子分散,對市場的風險進行切分,擇時配置。
在如何進行風險的分解上,通過一個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模型——半股半債,可以把整個組合的波動率大幅度降低,而且還可以提高收益率。所以採用投資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波動率,收益率也能大概率地提高,這是最簡單的一種資產配置的邏輯。
三、如何操作基金投資?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操作基金投資才能既降低波動又能獲得收益呢?其實指數投資是特別好的方式。首先它是分散投資,可迴避單一投資風險;而且它定期調整成分股,保障優秀的公司進入,劣勢的公司淘汰出局,保持新陳代謝。比如美國的歷史數據,美國過去二十年有上萬家上市公司退市了,但卻沒有影響到納斯達克標普五百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其次,人性都是很難克服的,作為一個被動的量化的投資,有紀律地進行,可以戰勝人性的弱點,避免陷入「追漲殺跌」的投資誤區;最後,它的費率也比較低,管理費率一般只有0.5%-1.3%。
關於指數基金怎麼投資的問題,共有三種投資方式,它們分別是「指數定投」、「組合」和「主題輪動」。
1)指數定投。這是指定期持續買入指定的指數基金,這樣的投資方式簡單省心,同時抗風險能力較強。舉個簡單的例子,2014年1月份以來持續定投某基金,投了47期,每期假設投一千元,總共投入了47000元,截止到11月20號,假設該基金年化回報15.33%,本金加收益共計71790元,總收益53%,雖然經歷了股災,收益仍較可觀。
2)組合。即通過不同資產的組合,降低投資風險,獲得穩健收益。例如一個最簡單的組合:滬深300 20%+中證500 20%+恒生指數20%+納斯達克指數20%+黃金10%+債券10%。這樣全方位的多元的資產配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使得資產波動較小。組合投資的意義不在於收益要提高到多少,而是在於降低波動,讓投資者可以很理性地對待波動,堅持下來收益也是比較可觀的。
3)主題輪動模型。比如一些金融APP,裡面有與時事熱點相關的主題基金,每期輪動都會提醒用戶,方便省心,而且業績領跑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