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訊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懸疑小說家那多從警察朋友那聽來了一樁殺人案件。「這個故事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壓抑多年後,那多還是決定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今年5月,《騎士的獻祭》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3日下午,那多攜《騎士的獻祭》來到西安,與西安書迷分享了這本書的幕後故事。
《騎士的獻祭》與他的另一部《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不同的是,這本小說中的故事情節都是改編自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故事——2011年震驚世人的「寶山7.14殺人碎屍案」。以這次案件為原型的小說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故事:警方接到報案後,發現了裝有屍塊的蛇皮袋,悲慘的是,死者竟被分屍!追捕嫌疑人時卻發現,兇手具有較強的反偵查能力,後來找到兇手的居住地後,不論是在同事還是鄰居眼中,他都是一個「老好人」,與碎屍案根本毫無關聯。直到在一家四口中發現了「第五口人」,以及先前頻頻發生的失火案,才讓案情水落石出。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是一個以愛和善良為悲劇的故事。那多說:「《騎士的獻祭》是一竿子到底的,它一開篇就交代了兇手是誰。當然,我也可以設定讓人猜不透的殺人手法和複雜的故事情節,但這樣一來,情感力量就被削弱了,整個小說的重點就和我當初聽到這個案件時受到的震撼不一樣了。我之所以想寫這個故事,因為我聽到原型案件,原型案件裡那種情感讓我很不舒服,非常樸實,我覺得胸口被壓一塊大石頭一樣,我因為這種情緒而想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告訴更多人。」
那多坦言近年來,可能東野圭吾對他影響較大:「我覺得好的懸疑小說、犯罪小說,可能還是得要情感來支撐。當我們回憶一部無法忘懷的作品,先出來的往往不是具體的情節,而是一種情感式的感覺:這本書給你留下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式的感覺是通過什麼人物來傳遞的?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會是這種感覺以及給你這種感覺的相關人物。我現在追求的就是小說能夠給人留下這樣的情感衝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靜
【來源:西安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