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騎士的獻祭》來到西安 那多:我現在追求小說能給人留下情感衝擊

2020-12-16 湘湘帶你看社會

西安新聞網訊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懸疑小說家那多從警察朋友那聽來了一樁殺人案件。「這個故事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壓抑多年後,那多還是決定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今年5月,《騎士的獻祭》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3日下午,那多攜《騎士的獻祭》來到西安,與西安書迷分享了這本書的幕後故事。

《騎士的獻祭》與他的另一部《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不同的是,這本小說中的故事情節都是改編自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故事——2011年震驚世人的「寶山7.14殺人碎屍案」。以這次案件為原型的小說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故事:警方接到報案後,發現了裝有屍塊的蛇皮袋,悲慘的是,死者竟被分屍!追捕嫌疑人時卻發現,兇手具有較強的反偵查能力,後來找到兇手的居住地後,不論是在同事還是鄰居眼中,他都是一個「老好人」,與碎屍案根本毫無關聯。直到在一家四口中發現了「第五口人」,以及先前頻頻發生的失火案,才讓案情水落石出。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是一個以愛和善良為悲劇的故事。那多說:「《騎士的獻祭》是一竿子到底的,它一開篇就交代了兇手是誰。當然,我也可以設定讓人猜不透的殺人手法和複雜的故事情節,但這樣一來,情感力量就被削弱了,整個小說的重點就和我當初聽到這個案件時受到的震撼不一樣了。我之所以想寫這個故事,因為我聽到原型案件,原型案件裡那種情感讓我很不舒服,非常樸實,我覺得胸口被壓一塊大石頭一樣,我因為這種情緒而想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告訴更多人。」

那多坦言近年來,可能東野圭吾對他影響較大:「我覺得好的懸疑小說、犯罪小說,可能還是得要情感來支撐。當我們回憶一部無法忘懷的作品,先出來的往往不是具體的情節,而是一種情感式的感覺:這本書給你留下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式的感覺是通過什麼人物來傳遞的?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會是這種感覺以及給你這種感覺的相關人物。我現在追求的就是小說能夠給人留下這樣的情感衝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靜

【來源:西安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那多《騎士的獻祭》:從反日常敘事中尋找日常
    10月31日,著名懸疑小說家那多攜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張屏瑾,《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方巖做客朵雲書院旗艦店,為觀眾帶來那多新書《騎士的獻祭》創作分享會,深度闡析火爆2020年的犯罪小說,帶領大家進入作者的想像世界。近來,由懸疑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熱門題材。那多的作品《餵食者協會》也被迷霧劇場改編成網劇,預計年底播出。
  • 專訪|那多《騎士的獻祭》:懸疑寫作十多年,興趣已偏向現實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懸疑小說家那多從警察朋友那聽來了一樁殺人案件。「這個故事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壓抑多年後,那多還是決定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今年5月,改編自那樁惡性殺人案的犯罪小說《騎士的獻祭》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 《騎士的獻祭》創作分享會西安舉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嬌莉)召喚懸疑寫作的「罪與罰」暨《騎士的獻祭》創作分享會12月13日下午在西安曲江書城舉行,作家那多與古城讀者分享了創作背後的故事。2018年,他的《十九年間謀殺小敘》銷售逾十萬冊,豆瓣評分8.2,把那多推上了創作生涯的新高峰。新作《騎士的獻祭》出版,被不少讀者認為是那多繼《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之後的創作新峰,打開國產懸疑寫作新格局。
  • 改編自九年前的一件弒妻案,那多懸疑力作《騎士的獻祭》出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一次偶然的機會,作家那多從警察朋友那聽說了一樁殺人案件。「這個故事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多年後,那多還是決定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今年5月,改編自那樁惡性殺人案的犯罪小說《騎士的獻祭》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 2020年度中國最佳犯罪小說來襲!那多新作《騎士的獻祭》出版
    著名懸疑作家那多新作《騎士的獻祭》近日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小說改編自一個讓作者五年都無法釋懷的真實案件,偵破推理與社會探察交織,悲愴的犯罪動機,刻寫的是堅貞的人性,將那多的寫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那多,2000年起開始文學創作,憑藉其超凡的想像力一舉成名。著有「那多靈異手記」系列小說,《百年詛咒》《十九年間謀殺小敘》等二十餘部小說,作品總銷量數百萬冊。其文風詭奇多變,引人入勝。不僅蘊含著對宇宙的探索,也對人性的未知充滿熱忱和期待。2018年,《十九年間謀殺小敘》銷售逾十萬冊,豆瓣評分8.2,噹噹評論破萬,把那多推上了創作生涯的新高峰。
  • 騎士的獻祭:那多震撼新作
    #騎士的獻祭##那多#1.用了一個中午,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本小說。真的非常非常好。明白了,作者那多 為什麼能壓抑5年的原因。這的確是一個讓聽的人震撼的故事。2.故事裡的每一個環節,都出乎我的意料。那麼殘忍的開頭,沒想到裡面會包含著那樣的一顆柔軟的心。最後的復仇方式也是超乎我想像的。
  • 改編自9年前真實刑偵大案,那多全新力作《騎士的獻祭》來襲
    著名懸疑作家那多再出新書,全新力作《騎士的獻祭》近日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小說改編自讓作者五年都無法釋懷的真實案件,這是那多繼《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之後的創作新峰,打開了中國社會派推理寫作新格局。2018年,《十九年間謀殺小敘》銷售逾十萬冊,豆瓣評分8.2,噹噹評論破萬,把那多推上了創作生涯的新高峰。肅殺的筆鋒寫冰冷而激蕩的故事,節奏綿密得讓人無法呼吸。《騎士的獻祭》講述了一個男人作為愛人和父親的故事。小區河道裡陸續發現了裝有屍塊的蛇皮袋,經鑑定,死者被分屍,作案人手段殘忍,具備較強的反偵察能力,專案組一時陷入困局。
  • 【青年作家】那多:讓懸疑小說溫暖徹骨
    因此,這起「那多的警察朋友從警多年來遇到的唯一一起因善殺人案」,就像一陣巨大的衝擊,在那多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往後那些試圖平靜、無法釋懷、又反覆惦念的日子,催生了那多對人間更深層的思考,驅使他提筆寫下了這部小說。那多所刻畫的主人公李善斌,是手段殘忍的兇手,同時也是慷慨勇敢的騎士。「當你剖析,會發現作為愛人和父親,他就像一個騎士,一直保持著守護的動作。」
  • 騎士,模子與消逝的襄陽路服裝市場:評那多新書《騎士的獻祭》
    原創 大頭費裡尼 八部半文|費裡尼看了題目各位可能誤以為我要寫一段城市地理變遷的文章。不對,這主要是一篇書評。那多的新作:《騎士的獻祭》。拆開他快遞的剎那,我有點心驚肉跳——懸疑並非來自懸疑作家而是我自己,幾年前答應給他那本《十九年間謀殺小敘》寫的書評竟然未著一字,新的又來了。這是新時代的奪命連環call。昨天,在那個微涼得不正常的夏夜,我看完了《騎士的獻祭》,突然發現時間赫然與書中描寫的時節幾乎同步,只是,故事的時間在14年前。
  • 那多《騎士的獻祭》:同樣的惡性殺人案件,為何真相讓人淚目?
    來女士案雖然已經偵破,但駭人聽聞的犯罪手法給無數人留下了心理陰影,近日聽聞來女士所住的那棟樓幾乎已經搬空,不少租戶甚至不惜浪費未到期的租金也要遠離兇宅。發生在親密關係間的惡性殺人案件,有時候確實讓人對人性頓失信心。然而,並非每件惡性案件背後都有著同樣的故事。
  • 《騎士的獻祭》:溫暖徹骨的犯罪小說,一場因愛和善良導致的悲劇
    五年前,我偶然知道了一宗案子。它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我沒有辦法了,只能把它寫出來。這是作者寫《騎士的獻祭》這本小說時的初衷。直到在一家四口中發現了「第五口人」,以及先前頻頻發生的失火案,才讓案情水落石出。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是一個以愛和善良為悲劇的故事。這本小說的作者就是那多,他從2000年起開始文學創作,憑藉其超凡的想像力一舉成名,是著名的懸疑小說家。
  • 《騎士的獻祭》:一次向死而生的守護
    那多,著名懸疑小說家。2000年起開始文學創作,憑藉其超凡的想像力一舉成名。著有「那多靈異手記」系列小說。其文風詭奇多變,引人入勝。不僅蘊含著對宇宙的探索,也對人性的未知充滿熱忱和期待。《騎士的獻祭》便是這樣一本對人性的未知充滿熱忱和期待的佳作。
  • 那多懸疑力作《騎士的獻祭》:他殘忍「弒妻」竟是因為愛與成全?
    然而,警察調查的結果卻非常不符合常理:在同事、鄰居及女兒的敘述中,案犯似乎是個 「老好人」,怎麼也不像滅絕人性的殺人犯……這就是《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作者那多的最新力作《騎士的獻祭》,改編自讓作者五年都無法釋懷的真實案件——「寶山7.14慘案」。
  • 《騎士的獻祭》|直面悖論邏輯,晾曬蒼涼愛與人性,因愛人間值得
    在那多小說《騎士的獻祭》裡,我深深感受到這齣悲劇以愛為始,以殉為終背後,那些真實深愛跟無情人性映照下,引發出憐憫跟恐懼被淨化之後那深深情感,是如何扣人心弦又蕩氣百轉。古人云「善始者甚繁,克終者蓋寡」,古往今來,愛情方面,擔得起一心一意,配得上此情不渝之人,少之又少。這齣以真實刑事案件改編的小說《騎士的獻祭》一書的主人公李善斌,卻做到了。一場愛,初是本本分分守護;一段情,終又用盡種種辦法復仇。愛恨之間糾葛底色下,是涼透心弦的痛楚與複雜。
  • 《騎士的獻祭》丨一樁兇殺案的發生實質根源居然是愛和擔當?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騎士的獻祭》,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只知道是一樁懸疑案件相關的小說,而且這案件還是真實發生過的。我以為,是說這案件的破獲過程中有什麼兄弟情深、俠義肝膽之類的內容,卻不曾想,完全不合自己看書之前的想像。
  • 《騎士的獻祭》一場飛蛾撲火般的愛
    但我覺得在大部分文學典籍裡飛蛾撲火應該是含有褒義的意思,是在歌頌一種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吧;是為了追求光明和愛而獻身自我的勇氣。讚揚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時的義無反顧,不畏犧牲的精神。在現在愛情風盛行的文學學壇裡,飛蛾撲火更多地用來表現出對戀人苦苦追尋,吃到苦果仍不言放棄的情愫,是一曲悲壯的讚歌。
  • 星鬥獻祭誰最慘?小舞最終死而復生,人面魔蛛喜提滅族大禮包
    你真的好傻好傻,難道你死了,我還能獨活嗎?我不要你死,只要你活著;真的好希望,能和你在一起生活,就像以前那樣,可是,不行了;我不在了,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不然我會傷心的;永別了,我的愛人。小舞離開了,去了他三哥的心裡,這段悽美的愛情讓觀眾留下了祝福的眼淚,這一刻的小舞真的好美。
  • 唐家三少最悲傷的一本小說,絕境中女主獻祭,看哭百萬讀者!
    大家好,我是八丈河。唐家三少最悲傷的一本小說,絕境中女主獻祭,看哭百萬讀者!第一本《鬥羅大陸》作者:唐家三少簡介:唐門外門弟子唐三,因偷學內門絕學為唐門所不容,跳崖明志時卻發現沒有死,反而以另外一個身份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屬於武魂的世界,名叫鬥羅大陸。這裡沒有魔法,沒有鬥氣,沒有武術,卻有神奇的武魂。這裡的每個人,在自己六歲的時候,都會在武魂殿中令武魂覺醒。
  • 鬥羅大陸:小舞獻祭是最好的選擇,沒人能救得了她
    動畫版《鬥羅大陸》小舞獻祭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感動,效果好到甚至有了超過小說的感覺,看過作品的觀眾無一不為這絕美的愛情留下眼淚,唐三為了小舞放棄生命自殺取骨,小舞為了唐三身體靈魂雙重獻祭,這樣美好的愛情也只能停留在動漫中了。
  • 回到有難度的寫作,再現人類情感中最幽微的細節
    嚴鋒表示美食也具有科幻描寫的那般既現實又超現實的感受,「人類對美食的追求跟我們對文學求新求變的心理是相通的,把這二者聯繫在一起,能打開一些獨特的門。」 陳楸帆提到自己的童年,他從小在潮汕長大,吃著家裡飯,上學以後才明白每家對飯菜要求是不一樣的,成年後,吃了多個地方美食,「美食對我的影響是使人不會那麼狹隘,保持一個開放的狀態,」他進一步表示:「我是文學系出生,即便我寫作的題材是科幻,我認為文學性對於科幻同樣重要,這也許正是引起人類共同情感的部分,跟美食一樣,一個地方的人可以因為一道名菜形成『想像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