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2020-12-14 金臺資訊

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壓垮過。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瘟疫一次次侵襲中華大地,英雄的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斬棘前行,熔鑄了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對外開放等諸多方面都造成嚴重威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嚴峻挑戰。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疫情防控阻擊戰進行全局考量、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充分展現了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須增強認知,強化行動,堅定弘揚、展現、凝聚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以歷史實踐形成的重要法寶增添助力。

弘揚中國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精神動力

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鞭策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高高舉起中國精神的旗幟對於當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團結和砥礪全國各族人民不屈不撓、共克時艱。

中國精神積蘊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以人為本、自強不息、崇義輕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反映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精神底蘊、價值立場和道德取向,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提供了強大思想引領和精神支撐。弘揚中國精神,就要把這些優秀特質多加提煉和展示,實現悠遠文化的當代奏鳴。

傳統文化關注人類社會的有序和諧與人生理想的實現,主張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人格的高揚,在謀取利益時強調行為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中華文明綿延發展五千餘年,我們曾屢次經歷蝗災、旱澇、饑荒、戰亂等災禍。在物質力量還較為薄弱的時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等重要思想為中國人民戰勝災害、浴火重生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新冠肺炎是黨在新時代面臨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戰「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自覺地、實踐地賡續和弘揚以人為本、自強不息、崇義輕利的優秀品格。黨和政府要堅定擺正價值立場,堅持生命至上,加強人文關懷,更要砥礪人民群眾保持獨立不懼的浩然之氣和不屈不撓的剛健人格,在國家緊要關頭團結奮戰,不藉機謀私,勇於承擔社會之責。

中國精神積蘊於中國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孕育於黨和人民的偉大鬥爭,積澱並代表著黨和人民深刻而獨特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標誌,是中國精神的生動實踐和重要來源,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基因和本質特性的鮮明彰顯。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篤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堅定政治立場,堅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覺擔負「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弘揚中國精神,就要堅守黨的信仰、立場、宗旨和使命,不退縮、不後退,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帶領人民群眾不斷把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推向前進。

我們黨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奮鬥歷程,黨的信仰、立場、宗旨和使命已經深深熔鑄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裡。近百年的艱苦建設奮鬥,近百年的革命文化傳承,中國共產黨歷經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決內憂外患建立新中國,並逐步探索發展社會主義,實行改革開放,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轉換了歷史上落後挨打、貧窮挨餓、失語挨罵的艱難局面,依靠的就是積蘊於革命文化中的強勁力量。發揮中國精神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完全勝利,必須要更堅決地守住黨的信仰、立場、宗旨和使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防疫實踐和解決問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民戰「疫」,必須堅定人民立場,堅決依靠群眾,切實保障民生。疫情就是命令,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中國共產黨人最為重要的使命。

中國精神積蘊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這一論斷揭示了當代中國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關係,並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話語權,使其表徵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的價值準則,對於引導人民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夯實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根基關係重大。

疫情防控從部署到實施、從前線到後方、從交鋒到保障無一不需要我們每個人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遵循和實踐踐行。84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隊出徵奔赴武漢再戰疫情,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奔波一線提出加強疫情防治的具體建議,還有許多社區、警務、醫護工作人員持續堅守崗位,眾多群眾自發志願服務、捐款捐物。危難面前,他們都是最勇敢的戰士,用行動的步履和生命的考量擔當道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的中國精神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疫苗。徹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更需要深入發揮14億中國人民對祖國最自然、最深層、最樸素的赤子之心;更需要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更需要以誠信增強人們之間的情感認同;更需要以友善構建良好社會秩序,共同鑄造抗擊疫情持續的正能量。

展現中國智慧,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增強解題能力

徹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以中國智慧解題。中國智慧是中國經驗和中國理念的凝聚和升華,源自於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創生於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國智慧是中國對處理重大安全事件、解決中國發展困境的積極作為和對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進一步指導科學防治疫情的深入開展。

中國智慧彰顯於傳統中醫對疫情的防治舉措。中國古代人民在樸素唯物主義指導下通過不斷與疾病鬥爭和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了傳統中醫。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傳統中醫中總結了許多預防和治療疫病的有效經驗,如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燻煙防疫、隔離預防、預防接種等防疫舉措以及瘧疾、肺結核、肝炎、天花、麻疹、傷寒、痢疾、血吸蟲病等一系列常見疫病的確診和治療方法,且效果顯著。根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但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從未有如歐洲14世紀的黑死病、16世紀的美洲瘟疫般極大破壞力的疫情出現。

中醫藥學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作為重要戰略部署。實踐證明,傳統中醫在重大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中具有獨特優勢。中醫抗疫是對中國數千年民族智慧的傳承,中醫藥因其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突出優勢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三版就已納入中醫診療方案。湖北地區多半確診患者使用中醫藥,北京、廣東等多地都使用中醫藥進行救治和防控。北京所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都建立了中西醫結合救治機制,中西醫結合成為此次疫情救治的顯著特色。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中成藥。

中國智慧彰顯於中國共產黨抗擊疫情的中國方案。新中國成立之初,血吸蟲病感染人口1200餘萬人,威脅人口一億多,為防治血吸蟲病,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央防治血吸蟲病九人小組,把防治血吸蟲病當做政治任務來執行,1957年這一長期威脅中國人健康的疫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2003年中國共產黨抗擊非典的中國方案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總攬全局,迅速沉著應對,及時成立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撥款設立非典防治基金,建設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建立小湯山醫院增加病房,於2003年6月20日迎來抗擊非典的最終勝利。中國方案是中國共產黨在危機考驗中交出的答卷,充分彰顯出中國共產黨抵禦風險的超強能力,具體展現了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風採。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及時制定了疫情防控的中國方案,指引危機的克服。國家依法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採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和「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堅持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堅持全國一盤棋,形成「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戰略格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是此次方案的顯著優越性。疫情防控是一場新形勢下的人民戰爭,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加強組織引導、暢通渠道、鼓勵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嚴守社區防線,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各地各有關部門貫徹黨中央要求,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智慧彰顯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全球共同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印尼總統佐科通電話時表示,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提出的深具中國智慧的解答方案,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等區域命運共同體拓展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創新平臺搭建不斷向更深更廣發展,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理念,加強國際和地區合作,共同應對傳統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成為全球共同治理的新理念新方案。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及時發布疫情防治相關信息,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

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當今時代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命運緊密相連。因而更要深入加強各國間的相互合作,集聚世界智慧,推動全球共同治理,實現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後,多國都陸續出現確診患者,海外疫情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一國所需,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非一國之事亦並非易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需要各國攜手同行,加強國際聯防聯控,加強各國之間的治理協作、信息共通與科研聯合。

凝聚中國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積蓄戰鬥實力

徹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以中國力量促成。中國力量是中國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擰成的合力,近年來,中國力量成功抵禦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南方雪災、玉樹地震等重大疫情和自然災害,始終以與時俱進、一往無前的態勢,克服艱難險阻,實現不斷發展。

中國力量源自於不斷提升的中國硬實力。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改革開放不動搖,極大夯實了物質基礎。科技事業實現了跨越式飛速發展和歷史性重大變化,科研攻關能力更為提升。醫療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持續提升,優勢醫療技術的發展,極大增強了我國重大疾病診療能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更是突飛猛進,綜合運輸能力質量齊增,交通運輸體系更趨完善。不斷提升的物質基礎、科研技術、醫療水平、交通運輸是不斷提升的中國硬實力的顯著體現,為中國力量凝聚和發揮提供了客觀基礎。

抗擊疫情需要深厚的硬實力,是一場經濟、科技、醫療和交通等全方位的大戰。豐厚的基礎物質儲備能夠為我們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提供根本支撐,多個工廠迅速恢復醫用物資生產,確保診療方案中的相關藥物儲備量充足。強大的科研攻關能力使我們能夠科學破解病毒的來源、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及時跟進防控策略。優質的醫療水平使我們更好開展對患者的救治,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完備的交通運輸體系能夠保障醫療資源、基本物資調配和醫務人員調派。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鐵路、公路、航空等公共運輸及時響應部署,成為救援疫區的「綠色通道」,41600多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湖北,上千名工人日夜奮戰僅10天就建成火神山醫院,光穀日海方艙醫院僅6天便交付使用。

中國力量源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需要紮實的經濟硬實力,也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中國最為根本的政治軟實力。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優勢也是一個國家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所具有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相應的,其優勢的內涵也十分豐富。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黨憑著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一定能夠成功化解這次危機,徹底戰勝疫情,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第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顯著優勢。黨和人民經過歷史和現實的長期實踐探索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是中國力量的重要來源,具有顯著優勢,為我們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首要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櫛風沐雨、同心同德,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2019年底,中國經濟總量將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美元,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超強的政治領導力。面對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優勢愈加凸顯,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協調和指揮,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戰略高度。有了全國各族人民合力奮鬥的支撐,新中國才能以短短幾十年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之路。人民群眾不僅是新冠肺炎人民戰爭中最重要的底色,也是我們打贏這場總體戰阻擊戰最根本的力量。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關心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這不僅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戰略的創新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軟實力的生動體現。

第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全國一盤棋」是總體部署,「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是方法側重,「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效能實現。中國共產黨整合全國人力、財力、物力資源進行科學統籌、重點攻關,「天宮」飛天,「蛟龍」入海,三峽夢想變為現實。面對嚴峻疫情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點抓好防治力量的區域統籌,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需要。」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湖北全省採取非常措施外防輸出,內防擴散。中央舉全國之力調度330多支醫療隊支援湖北,開設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組織19個省份對口支援。這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的突出表徵,也是中國高效治理的直接展示。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是危機也是大考,是挑戰也是磨鍊,是對抗也是促生。我們愈加清醒地思考和正視現有不足,就愈加能夠深刻地認知和積聚優勢財富。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強勁武器,能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樹立堅定信心。我們相信春天必將來臨!我們相信疫情終會被攻克!經歷這場戰役之後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亦必將在歷史與現實的考驗、思想與實踐的打磨下蛻變升華,以更強的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註: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

(來源:《人民論壇》2020年第3月中期)

相關焦點

  • 【主題徵文】056姚吉榮:弘揚體育精神 振奮中國力量
    弘揚體育精神 振奮中國力量              作者|姚吉榮
  •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國...
    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強調「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要求「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以偉大精神鼓舞人、團結人、凝聚人。
  • 2020年公務員考試最熱點,疫情1題: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1、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提到了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這三個詞彙,你對此有何理解? 下面,我來回答第1題。 第一,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是對我們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所表現出來的品質、狀態、成績的一種概括性的表述。
  •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踐行...
    內容提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原色,它們彼此融通、交相輝映,凝鑄成改革創新的中國精神、引領時代的中國價值、氣勢磅礴的中國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就要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核心價值觀是維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紐帶,是一種文化立足於世的最根本的東西。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和發揚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 中國華電:弘揚勞模精神 建功強國偉業
    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千千萬萬的餘虹、譚軒們用自己樸實的行動,弘揚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集結號」。70多年前,膾炙人口的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就誕生在華電旗下的佳木斯熱電廠。
  • 2021高考時政素材:中國智慧 北鬥精神!
    一、中國智慧北鬥精神  人類夢想追逐到哪裡,就希望時空定位到哪裡。人類腳步邁進到哪裡,就希望導航指引到哪裡。7月31日,源自中國的北鬥系統邁入為全球定位、導航的新階段。在這個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鬥精神。在中國智慧、中國坐標背後,蘊含著什麼樣的中國精神呢?
  • 青春主旋律 | 五四青年節特輯:匯聚榜樣力量 弘揚中國精神
    「匯聚榜樣力量•弘揚中國精神」主題朗誦接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法大重要講話和勉勵語精神,引導青年學子向榜樣學習,向英雄致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體悟中國精神,我校於2020年4月13日至5月2日舉辦「匯聚榜樣力量·弘揚中國精神」主題朗誦接力活動。
  • 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弘揚中國精神
    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弘揚中國精神 2020年04月24日 08: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春燕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論述中國精神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強調要把中國精神作為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崇信縣柏樹鎮高莊學校開展「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精神」演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引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時代精神、樹立遠大理想,2020年11月16日崇信縣柏樹鎮高莊九年制學校舉行了以「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的演講活動。 演講內容以中國經典、傳承中華美德、歌頌英雄事跡、勵志成才、身邊的好人好事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為素材,全體師生在了解榜樣的事跡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榜樣的正能量。
  • 弘揚中國精神,做時代有志青年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承載著偉大的歷史使命,在這場同疫情的殊死較量中,參加戰疫的醫務人員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託起中華民族的希望! 弘揚中國精神,青年應是時代的先行者。
  •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弘揚中國女排精神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中國姑娘的心情可想而知,她們回到休息區,手裡握著那條令人一言難盡的黃手絹失聲痛哭。這樣一次人為造成的羞辱,卻永遠印記在中國女排姑娘的心坎裡,變為知恥而進的精神力量!  袁偉民教練面對現實痛定思痛,基於郎平身材高大彈跳好,心理過硬等特點,對其倍加器重,讓其擔任主攻。郎平深知袁教練的壓力,默默苦練,以超強的訓練全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於是就有1981年11月16日晚上的出色表現。
  • 復興中國審美 《衣尚中國》探尋服飾背後的美學精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全國婦聯副主席吳海鷹談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復興中國審美」倡議時表示:「追溯中國審美根源,處處體現著女性的智慧、勇敢和創造力。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復興中國審美」倡議很有意義,是從美學的高度,人類哲學的高度把握世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認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復興中國審美」倡議是對生活的關注,對文化的學養,對人生的態度,大美在民間。
  • 《守望長城》:在「中國長城博物館」弘揚長城時代精神
    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提起長城,不得不說我國綿延兩千餘年的長城修築史。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幾乎可以找尋到歷史上各個朝代修築、技術迥異的長城遺蹟,因此,寧夏又被譽為「中國長城博物館」。
  • ...弘揚中國精神 | 「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總決賽48小時直播...
    誦讀古今經典 弘揚中國精神 | 「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總決賽48小時直播活動與你相約雲端 2020-11-27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打造精神高地 福建漳州大力弘揚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已成為漳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而作為漳州「五種精神」之一的「女排拼搏精神」也早已注入漳州的文脈血脈之中。 近年來,漳州堅持守正創新,精心組織、有序推進、創新形式,大力弘揚和傳承以「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為基本內涵的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進一步擦亮了「中國女排娘家」品牌,提升了漳州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也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 甘晨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 實現「中國夢」
    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認為共築體育強國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事業發展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有了體育文化支撐,國家才擁有精神力量,方能自立自強。體育精神體現了綜合國力,對於建設我國為體育強國及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均十分重要。
  • 用中國精神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科學部署下,中國人民上下同心、團結協作、頑強鬥爭,充分發揚偉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歷經5000多年而風雨不倒,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鍊而愈加堅強,其秘訣就是靠這種威力無比的中國精神。我們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古人云:「多難興邦」。
  • 中國抗疫,定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堅定鳳凰涅槃的決心,舉國「一盤棋」勇挑萬鈞重擔,鐵的意志必將戰無不勝。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凝聚了全國抗疫的精誠團結,激發了戰無不勝的慷慨激昂,強勁了勇者相逢智者勝的「首創」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八大方面工作有序鋪開,政策調節力度不斷加大,強化「六穩」舉措;「精準棋」要著力加快經濟發展的挖潛,要充分釋放社會的強大動能,昭示著智者相逢道者勝的「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