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空工業影像錄——艱苦創業(三)

2021-01-09 中國航空新聞網

 

1958年成都飛機廠基建開工典禮。

1958年成都飛機廠基建開工典禮。

1958年成都飛機廠建廠初期僅用34小時建成的大煙囪。

 

成都飛機廠的基建工地。

航空工業成飛:

20世紀50年代後期,第一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按照「老廠包建新廠,老廠為新建工廠輸送、培養各類人員,從而加速發展航空工業」的總體部署,決定以「以廠包廠」的原則為新廠成套培養、輸送幹部和工人,保證新建的飛機、發動機、特設附件工廠按期建成並投入生產。一機部航空工業局於1958年10月23日向國營洪都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洪都)下達了負責包建國營峨嵋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成飛)的命令。

成都飛機廠是我國自主設計、自行施工建設的噴氣戰鬥機製造工廠,川西平原有個一度神秘的地方叫黃田壩,一時間,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艱難百戰多,一代航空人用滿腔的熱血和激情開始了航空工業的偉大建設,在一窮二白,茅草叢生的荒涼之地,靠航空前輩們擼起袖子,挽起褲腿,肩扛手推,披荊斬棘,一磚一瓦地艱難鋪就,建起了航空城的雛形。

1958年建設中的西安飛機廠廠房內景。 

1958年為建新工廠而出大力、流大汗的建設者們。

 

1958年西安飛機廠就是這樣一磚一瓦、一釘一鉚建設起來的。

1959年西飛生產運動會。

航空工業西飛:

1958年7月23日,陝西機械廠(現航空工業西飛)第一座廠房——3號生產準備廠房破土動工,揭開了生產區建設的序幕,標誌著工廠建設全面展開。

為了加快建廠速度,早日造出飛機,9月19日,建廠工作處與施工單位共同研究,選擇在17號倉庫組織突擊隊,只用了10天時間便完成了土建、水暖、電氣等全部工程。廠房建築面積為3246平方米,全部造價為11萬元,比原計劃工程成本降低了25%。工地黨委為了表彰這一「多快好省」的壯舉,特命名該廠房為「衛星號」廠房,並將「衛星號」3個字鑲嵌在廠房外牆壁上,以此鼓舞士氣。經過大家的辛勤勞動和技術攻關,1960年上半年,生產區已建成一批生產廠房、動力站和倉庫,鋪設了大批上下水管道和動力管線,安裝了一批生產設備。至此,工廠已初具規模,為試製生產創造了條件。

1955年11個月建成的航空發動機附件製造廠。

 

1957年當年工廠的生產車間一角。

1957年第一套某型附件通過國家聯合鑑定委員會的驗收。

中國航發西控:

1956年,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航空發動機廠(1957年4月更名為國營西安機械廠,現中國航發西控)基本建成,同年12月至1957年1月,根據二機部航空工業局的指示,將原由外廠幫助試製的附件改為自己先行試製。經過3個月的不懈努力,1957年4月底,從國營湘江機器廠接收過來試製的第一個產品某型燃油泵成功完成加工裝配,並順利通過了長期試車和驗收,投入了小批生產,滿足了飛機配套的需要。

1959年11月11日,「曙光人」正在一片廢墟上修建廠房。

 

1964年大型設備運輸進場安裝。

1964年,你幫我學,你追我趕。

航空工業曙光:

曙光電機廠廠址最初選在北京西直門外許家寺地區。由於原廠址地勢低洼、廠房建築標準太低、廠區面積太小等問題,1959年9月上級決定將工廠新廠址選定在東郊牛王廟地區。建設的開工時間是1959年11月11日。在這塊曾經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航空人用自己誠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建起了一座集科研、生產於一體的,具有開發、生產多種高新技術型機電產品能力的大型企業,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7年開始研製,1969年研製成功,1979年榮獲國家金質獎的雙發起動箱QDX-12。

 

1957年,電源建廠初期的國營第115廠西大門。

航空工業電源:

1953年底,國家確定國營第115廠(1957年6月更名為國營秦嶺電工廠,現航空工業電源) 在天津建立新廠,後搬遷至興平,這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我國第一個由生產地面電氣的工廠轉為生產航空電氣的工廠,也是我國第 一個航空電氣工廠。

1955年8月上旬,二機部、航空工業局正式確定在興平建廠。9月7日這一天也成為國營第115廠和國營航空機輪附件廠共同的廠慶日。1955年9月,首先試製成功直流升壓機PY-11AM,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己生產的第一臺航空電氣產品。1979年,雙發起動箱QDX-12榮獲國家金質獎,這是我國首批頒發的航空產品金質獎,也是航空電氣產品第一個獲得金質獎的產品。

揮鎬掄夯,巾幗不讓鬚眉。

航空工業萬裡:

我國航空工業在「一五」期間有了較大發展。1954年底,一批飛機和發動機製造廠相繼建成,部分與新機配套的發動機也隨之試製成功並投產。但航空機載設備大部分仍然靠蘇聯供應,往往供不應求。為了解決航空工業發展中的不平衡狀況,迅速形成獨立、完整、配套的生產體系,國家決定在「二五」期間重點建設一批機載設備製造工廠。1956年4月,我國與蘇聯籤訂了關於蘇聯援助我國156項重點建設項目,其中包括18個航空工業建設項目的協議,國營萬裡機電廠(現航空工業萬裡)就是其中之一。

1957年正在建設中的國營興華電器廠。

 

1957年,國營興華電器廠的廠區大門。

航空工業興華:

國營興華電器廠(現航空工業興華,簡稱興華電器廠)原來是上海航空電器廠的一個綜合車間,由國營松陵機械廠(航空工業沈飛)鍛造車間、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三研究所、瀋陽第一航空工業工人技術學校利用原二機部俄文專科學校的房產設施建成,成立於1957年9月4日,主要生產航空插頭座、微型電機、自動保護開關等,直接為各種飛機、飛彈、艦艇和地面設施提供配套產品。於1958年3月,仿製成功了中國第一批P型插頭座,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生產航空插頭座的歷史。截至1960年,共仿製P型插頭座415項,仿製成功了3個品種及ZKP系列航空自動保護開關。P型插頭座從開始仿製到正式生產,平均周期僅為3個月。同時僅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P型插頭座系列化生產,滿足了主機配套需要。

1975年5月27日,青雲製作的紅色線覘標和五星紅旗一起插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精準測出了珠峰高度。

1956年國營青雲儀器廠建廠初期的廠房。

 

1959年青雲第一個航空儀表的誕生,1959年3月18日第一個航空儀表正式開工試生產,這是當時使用的ZC-1車床。

航空工業青云:

1958年秋,在北京著名景點大鐘寺的西邊,誕生了一家航空儀表生產企業,當時的對外廠名為國營青雲儀器廠(現航空工業青雲,簡稱青雲儀器廠)。為了真正做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輔機廠勢在必行。1956年11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航空工業局分黨組做出《關於加強儀表、電器、附件工作的決定》,要求加快輔機廠的建設,以適應新機配套的發展需要。青雲儀器廠和其他幾家輔機廠也就應運而生了。

中國航發西航:

「天上星星亮晶晶,工地一片冰雪融;艱苦創業煉意志,一片丹心為航空。」這是當年流傳在西安航空發動機廠廣大幹部職工中的一首歌謠,也是當年他們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

1958年8月,西安航空發動機廠在轟轟烈烈的「大躍進」熱潮中開始興建。為了祖國的航空事業,創業者們從長白山走來,從江南水鄉走來;他們來自山村、來自城鎮、來自校園、來自軍營;他們豪情滿懷,告別了妻子,告別了父母,告別了親友,在這片荒草叢生的土地上,拋灑汗水,傾注心血。

1961年,飛彈院航空兵器研究所在西安建所時駐地。

 

1961年,飛彈院航空兵器研究所在西安建所時駐地。

航空工業飛彈院:

1961年7月18日,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現航空工業飛彈院)在古城西安正式誕生了。

1962年8月6日,舉所東遷洛陽,全所203人及全部家當乘一列軍用列車抵達目的地,從此,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在邙山之下,洛河之濱揭開了拼搏,奮進的新篇章。

1962年,國營皖安機械廠建設工廠。

 

1962年,江航建廠初期生產場景。

航空工業江航:

1962年2月,我國的航空供氧裝備專業廠航空氧氣儀表廠(又名:江淮儀表廠,現航空工業江航)幾經周折,終於在安徽合肥誕生了。該廠由合肥航空工業學校(1961年5月4日由合肥技校、六安航校合併而成)和湖光儀表製造廠(即272廠)整合而成,從此承擔起繁重的生產航空供氧裝備的任務。

1959年3月30日,裝飾一新的廠大門。

 

航空工業制動:

1959年3月30日是隴西鑄造廠(現航空工業制動)建設史上燦爛輝煌的一天。自此,隴西鑄造廠結束建廠工程,開始了生產航空工業產品的新的攀登。

1962年9月15日,惠陽機械廠廠區建設開工儀式。

1960年,經過全廠職工的不懈努力,嶄新的廠房在保定神星臥虎山下矗立起來。

航空工業惠陽: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蘇關係開始惡化,蘇聯決定撤走在華的全部專家,並停止了重要設備和物資的供應,飛機螺旋槳就是其中之一,由於供應中斷,國內庫存又少,嚴重影響了飛機的配套生產,空軍的部分飛機面臨著癱瘓的局面,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國家決定「動員一切可能的技術力量,挖掘一切積極因素,立即建立螺旋槳製造廠」,雖然工廠在1964年11月竣工,但由于堅持邊基建、邊試製的方針,早在1963年10月就在臨時廠房仿製出了我國第一代木質槳葉。

1960年計算所,我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我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之一—— 「104A」計算機。

 

1958年,我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中國科學院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原貌。

航空工業計算所:

20世紀50年代後期,電子計算技術在我國西北地區仍然是一片空白。經中國科學院黨組和陝西省委研究決定,由中國科學院陝酉分院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同籌建中國科學院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現航空工業計算所)1958年11月,中國科學院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107名志士響應國家號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雲集大酉北。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摸著石頭過河,邊建設、邊學習、邊研製,把青春和歲月深深地印刻在計算技術研究所發展的歷程上。

本期部分素材來自《中國航空工業老照片》 ,編輯、整理:嶽書華

感謝航空工業出版社、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和各單位的大力支持

 

1958年成都飛機廠基建開工典禮。

1958年成都飛機廠基建開工典禮。

1958年成都飛機廠建廠初期僅用34小時建成的大煙囪。

 

成都飛機廠的基建工地。

航空工業成飛:

20世紀50年代後期,第一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按照「老廠包建新廠,老廠為新建工廠輸送、培養各類人員,從而加速發展航空工業」的總體部署,決定以「以廠包廠」的原則為新廠成套培養、輸送幹部和工人,保證新建的飛機、發動機、特設附件工廠按期建成並投入生產。一機部航空工業局於1958年10月23日向國營洪都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洪都)下達了負責包建國營峨嵋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成飛)的命令。

成都飛機廠是我國自主設計、自行施工建設的噴氣戰鬥機製造工廠,川西平原有個一度神秘的地方叫黃田壩,一時間,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艱難百戰多,一代航空人用滿腔的熱血和激情開始了航空工業的偉大建設,在一窮二白,茅草叢生的荒涼之地,靠航空前輩們擼起袖子,挽起褲腿,肩扛手推,披荊斬棘,一磚一瓦地艱難鋪就,建起了航空城的雛形。

1958年建設中的西安飛機廠廠房內景。 

1958年為建新工廠而出大力、流大汗的建設者們。

 

1958年西安飛機廠就是這樣一磚一瓦、一釘一鉚建設起來的。

1959年西飛生產運動會。

航空工業西飛:

1958年7月23日,陝西機械廠(現航空工業西飛)第一座廠房——3號生產準備廠房破土動工,揭開了生產區建設的序幕,標誌著工廠建設全面展開。

為了加快建廠速度,早日造出飛機,9月19日,建廠工作處與施工單位共同研究,選擇在17號倉庫組織突擊隊,只用了10天時間便完成了土建、水暖、電氣等全部工程。廠房建築面積為3246平方米,全部造價為11萬元,比原計劃工程成本降低了25%。工地黨委為了表彰這一「多快好省」的壯舉,特命名該廠房為「衛星號」廠房,並將「衛星號」3個字鑲嵌在廠房外牆壁上,以此鼓舞士氣。經過大家的辛勤勞動和技術攻關,1960年上半年,生產區已建成一批生產廠房、動力站和倉庫,鋪設了大批上下水管道和動力管線,安裝了一批生產設備。至此,工廠已初具規模,為試製生產創造了條件。

1955年11個月建成的航空發動機附件製造廠。

 

1957年當年工廠的生產車間一角。

1957年第一套某型附件通過國家聯合鑑定委員會的驗收。

中國航發西控:

1956年,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航空發動機廠(1957年4月更名為國營西安機械廠,現中國航發西控)基本建成,同年12月至1957年1月,根據二機部航空工業局的指示,將原由外廠幫助試製的附件改為自己先行試製。經過3個月的不懈努力,1957年4月底,從國營湘江機器廠接收過來試製的第一個產品某型燃油泵成功完成加工裝配,並順利通過了長期試車和驗收,投入了小批生產,滿足了飛機配套的需要。

1959年11月11日,「曙光人」正在一片廢墟上修建廠房。

 

1964年大型設備運輸進場安裝。

1964年,你幫我學,你追我趕。

航空工業曙光:

曙光電機廠廠址最初選在北京西直門外許家寺地區。由於原廠址地勢低洼、廠房建築標準太低、廠區面積太小等問題,1959年9月上級決定將工廠新廠址選定在東郊牛王廟地區。建設的開工時間是1959年11月11日。在這塊曾經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航空人用自己誠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建起了一座集科研、生產於一體的,具有開發、生產多種高新技術型機電產品能力的大型企業,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7年開始研製,1969年研製成功,1979年榮獲國家金質獎的雙發起動箱QDX-12。

 

1957年,電源建廠初期的國營第115廠西大門。

航空工業電源:

1953年底,國家確定國營第115廠(1957年6月更名為國營秦嶺電工廠,現航空工業電源) 在天津建立新廠,後搬遷至興平,這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我國第一個由生產地面電氣的工廠轉為生產航空電氣的工廠,也是我國第 一個航空電氣工廠。

1955年8月上旬,二機部、航空工業局正式確定在興平建廠。9月7日這一天也成為國營第115廠和國營航空機輪附件廠共同的廠慶日。1955年9月,首先試製成功直流升壓機PY-11AM,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己生產的第一臺航空電氣產品。1979年,雙發起動箱QDX-12榮獲國家金質獎,這是我國首批頒發的航空產品金質獎,也是航空電氣產品第一個獲得金質獎的產品。

揮鎬掄夯,巾幗不讓鬚眉。

航空工業萬裡:

我國航空工業在「一五」期間有了較大發展。1954年底,一批飛機和發動機製造廠相繼建成,部分與新機配套的發動機也隨之試製成功並投產。但航空機載設備大部分仍然靠蘇聯供應,往往供不應求。為了解決航空工業發展中的不平衡狀況,迅速形成獨立、完整、配套的生產體系,國家決定在「二五」期間重點建設一批機載設備製造工廠。1956年4月,我國與蘇聯籤訂了關於蘇聯援助我國156項重點建設項目,其中包括18個航空工業建設項目的協議,國營萬裡機電廠(現航空工業萬裡)就是其中之一。

1957年正在建設中的國營興華電器廠。

 

1957年,國營興華電器廠的廠區大門。

航空工業興華:

國營興華電器廠(現航空工業興華,簡稱興華電器廠)原來是上海航空電器廠的一個綜合車間,由國營松陵機械廠(航空工業沈飛)鍛造車間、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三研究所、瀋陽第一航空工業工人技術學校利用原二機部俄文專科學校的房產設施建成,成立於1957年9月4日,主要生產航空插頭座、微型電機、自動保護開關等,直接為各種飛機、飛彈、艦艇和地面設施提供配套產品。於1958年3月,仿製成功了中國第一批P型插頭座,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生產航空插頭座的歷史。截至1960年,共仿製P型插頭座415項,仿製成功了3個品種及ZKP系列航空自動保護開關。P型插頭座從開始仿製到正式生產,平均周期僅為3個月。同時僅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P型插頭座系列化生產,滿足了主機配套需要。

1975年5月27日,青雲製作的紅色線覘標和五星紅旗一起插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精準測出了珠峰高度。

1956年國營青雲儀器廠建廠初期的廠房。

 

1959年青雲第一個航空儀表的誕生,1959年3月18日第一個航空儀表正式開工試生產,這是當時使用的ZC-1車床。

航空工業青云:

1958年秋,在北京著名景點大鐘寺的西邊,誕生了一家航空儀表生產企業,當時的對外廠名為國營青雲儀器廠(現航空工業青雲,簡稱青雲儀器廠)。為了真正做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輔機廠勢在必行。1956年11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航空工業局分黨組做出《關於加強儀表、電器、附件工作的決定》,要求加快輔機廠的建設,以適應新機配套的發展需要。青雲儀器廠和其他幾家輔機廠也就應運而生了。

中國航發西航:

「天上星星亮晶晶,工地一片冰雪融;艱苦創業煉意志,一片丹心為航空。」這是當年流傳在西安航空發動機廠廣大幹部職工中的一首歌謠,也是當年他們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

1958年8月,西安航空發動機廠在轟轟烈烈的「大躍進」熱潮中開始興建。為了祖國的航空事業,創業者們從長白山走來,從江南水鄉走來;他們來自山村、來自城鎮、來自校園、來自軍營;他們豪情滿懷,告別了妻子,告別了父母,告別了親友,在這片荒草叢生的土地上,拋灑汗水,傾注心血。

1961年,飛彈院航空兵器研究所在西安建所時駐地。

 

1961年,飛彈院航空兵器研究所在西安建所時駐地。

航空工業飛彈院:

1961年7月18日,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現航空工業飛彈院)在古城西安正式誕生了。

1962年8月6日,舉所東遷洛陽,全所203人及全部家當乘一列軍用列車抵達目的地,從此,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在邙山之下,洛河之濱揭開了拼搏,奮進的新篇章。

1962年,國營皖安機械廠建設工廠。

 

1962年,江航建廠初期生產場景。

航空工業江航:

1962年2月,我國的航空供氧裝備專業廠航空氧氣儀表廠(又名:江淮儀表廠,現航空工業江航)幾經周折,終於在安徽合肥誕生了。該廠由合肥航空工業學校(1961年5月4日由合肥技校、六安航校合併而成)和湖光儀表製造廠(即272廠)整合而成,從此承擔起繁重的生產航空供氧裝備的任務。

1959年3月30日,裝飾一新的廠大門。

 

航空工業制動:

1959年3月30日是隴西鑄造廠(現航空工業制動)建設史上燦爛輝煌的一天。自此,隴西鑄造廠結束建廠工程,開始了生產航空工業產品的新的攀登。

1962年9月15日,惠陽機械廠廠區建設開工儀式。

1960年,經過全廠職工的不懈努力,嶄新的廠房在保定神星臥虎山下矗立起來。

航空工業惠陽: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蘇關係開始惡化,蘇聯決定撤走在華的全部專家,並停止了重要設備和物資的供應,飛機螺旋槳就是其中之一,由於供應中斷,國內庫存又少,嚴重影響了飛機的配套生產,空軍的部分飛機面臨著癱瘓的局面,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國家決定「動員一切可能的技術力量,挖掘一切積極因素,立即建立螺旋槳製造廠」,雖然工廠在1964年11月竣工,但由于堅持邊基建、邊試製的方針,早在1963年10月就在臨時廠房仿製出了我國第一代木質槳葉。

1960年計算所,我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我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之一—— 「104A」計算機。

 

1958年,我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中國科學院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原貌。

航空工業計算所:

20世紀50年代後期,電子計算技術在我國西北地區仍然是一片空白。經中國科學院黨組和陝西省委研究決定,由中國科學院陝酉分院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同籌建中國科學院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現航空工業計算所)1958年11月,中國科學院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107名志士響應國家號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雲集大酉北。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摸著石頭過河,邊建設、邊學習、邊研製,把青春和歲月深深地印刻在計算技術研究所發展的歷程上。

本期部分素材來自《中國航空工業老照片》 ,編輯、整理:嶽書華

感謝航空工業出版社、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和各單位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多少周年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會有大閱兵嗎?
    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是在1949年的10月1日。2019年是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符合「十年一大慶」原則,應該會舉行閱兵。屆時哪些國家政要將出席閱兵?我軍又會有哪些先進武器裝備亮相……  @人民日報:【重磅!#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10月1日舉行】重磅!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十佳電影男演員揭曉 成龍等上榜
    來源:新浪娛樂新時代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聯合第27屆華鼎獎組委會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男演員獲獎名單」國慶前夕,新時代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聯合第27屆華鼎獎組委會,在澳門發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男演員獲獎名單,梁朝偉、葛優、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孫道臨、劉德華、王心剛、于洋、黃渤躋身十佳。
  • 渭南市舉辦「紅歌匯」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渭南青年網(圖/文 閔盼龍)12月19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歌匯暨渭南市群眾文藝團隊星級評估授牌儀式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來自渭南各界老中青群眾代表,唱響主旋律,頌歌獻祖國,通過禮讚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溫紅色經典歌曲,進一步增強渭南文藝界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以紅歌精神凝心聚力、鼓舞士氣,為繁榮渭南公共文化事業再添動力。此次活動主要由《紅歌聯唱》和《長徵組歌》兩部分組成,中間穿插2018至2019年度渭南市群眾文藝團隊星級評估授牌儀式。
  • 今年新中國成立多少周年?2019十一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幾周年
    今年新中國成立多少周年?2019十一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幾周年  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是在1949年的10月1日。2019年是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國慶節快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有哪些國家大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日電 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有哪些國家大事?  記者:冷昊陽 張尼 李金磊  今天是2019年元旦,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包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個稅法實施等等,一系列國家大事和民生關切,讓新的一年備受期待。2018年12月29日,江蘇揚州,小學生們手持「喜迎元旦」的祝福語,喜迎新年的到來。孟德龍 攝  這些時間節點很關鍵!
  • 歌聲難忘,中紡聯表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匯演節目
    歌聲難忘,中紡聯表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匯演節目 2020-01-09 08:16:24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019匆匆離去,2020年已經來臨,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女排」再登光榮榜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人民日報今天評出278個個人和22個集體為「中國最美奮鬥者」光榮稱號,八十年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成為唯一一個入榜的體育團體。雖然入選的是女排五連冠群體,但是,我們都知道,38年來,中國女排都是一支不可分割的群體,一支一脈相承的群體,她們在賽場上下奮鬥不止的精神一直延續至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和國人砥礪前行。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邊交林鄉這樣為祖國獻禮......
    時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邊交林鄉舉辦系列活動為祖國獻禮。為推進鄉村基層黨建工作,激勵廣大黨員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中永葆先進性、純潔性,進一步優化轄區環境,以乾淨、整潔、有序的面貌,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居民營造一個溫馨的居住環境,邊交林鄉黨委與當傑村積極對接,統籌謀劃精準施策,於9月19日中午在街道開展「黨員表作用、衛生大清掃、乾淨迎國慶」志願服務活動。
  • 升國旗、觀閱兵,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新湖南客戶端10月1日訊(通訊員 黃莎娜)10月1日,我縣舉行升國旗儀式,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縣委書記譚建上參加升旗儀式並致辭。縣委副書記、縣長伍志平主持儀式。縣領導劉真、李業軍、黃柱中、周國棟、陽運斌、鄺貴娥、李紹興、劉國卿、賓心華等出席活動。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十佳電影男演員揭曉 成龍葛優周星馳等上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男演員獲獎名單儘管姍姍來遲,但隨著疫情的好轉,頒獎典禮時間終於確定了:10月14日晚,第27屆華鼎獎與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頒獎盛典將在澳門隆重舉行。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19中國大事熱點搶先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包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個稅法實施等等,一系列國家大事和民生關切,讓新的一年備受期待。——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紀念了改革開放40周年之後,今年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70年風雲際會,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世人矚目。
  • 中國科技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網上參觀入口
    中國科技館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自2020年1月27日起,中國科技館暫停對外開放,市民朋友可線上參觀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  圖片來源圖蟲網(編號:774085177049481228)  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網上參觀入口:https
  • 中國駐哥打基納巴盧總領館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國駐哥打基納巴盧總領館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青島理工大學萬名師生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49--2019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趕上了偉大的時代我們走在幸福的康莊大道上!今天,我們為偉大的祖國母親慶生!喜迎國慶70周年National Day迎國慶「國旗護衛隊出旗!青島理工大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升國旗儀式,現在開始!」
  • 西班牙華人文化旅遊協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0月8日電據西班牙《歐華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晚,由西班牙華人文化旅遊協會主辦的「情系中華·共築夢想」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文藝演出在馬德裡Valdebernardo文化中心舉辦。
  • 泰山博文中學舉辦「博文師生別樣青春,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千人...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泰山博文中學4000餘名師生,在美麗的「五嶽獨尊」泰山之麓歡聚一堂,舉行「博文師生別樣青春,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千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熱情澎湃地對新中國所走過的不平凡的徵程進行了謳歌,抒發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家國情懷。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攝影作品展徵稿啟事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宣傳七十年來太原市在發展進步中的偉大成就,用攝影特有的藝術形式和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城市風貌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雜技專場慰問演出在長春舉行
    &nbsp&nbsp&nbsp&nbsp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優秀文藝作品回饋人民,展現和諧社會、幸福吉林,6月25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雜技專場慰問演出在長春市人民藝術劇場舉行。
  • 五蓮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攝影作品徵集公告!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以「山水禪心、康養五蓮」為主題,用攝影特有的藝術形式和視角,全面展現、熱情謳歌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日照市建市30年來,五蓮縣在政治經濟、生態建設、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社會民生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發展變化,現面向全社會徵集優秀攝影作品。
  • 「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長安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徵文啟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歷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謳歌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滄桑巨變,西安市長安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長安開發採編中心聯合舉辦「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徵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