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日前,Nature新聞報導的一則消息——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心臟細胞,治療慢性終末心力衰竭的成功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兩位接受心臟細胞治療的慢性終末心衰患者,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後,近日康復出院。此案例證明,中國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醫學項目牽頭——人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教授帶領醫護團隊為患者進行手術。
據了解,兩位接受治療的病人之一,現年55歲的韓先生多年前患慢性終末心衰多年,體力差且經常氣喘,難以入睡,已多年無法工作。接受此項科研成果治療後,韓先生的健康狀況顯著改善,體力增強了很多,可以攀爬樓梯和小跑步,睡眠也正常了,還恢復了工作能力。根據韓先生描述,治療使他判若兩人,遠超他的期望。
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帶領醫護人員看望術後正在康復的病人。
這則來自中國的世界首個臨床案例發布後,令國內外震驚。多數人不會想到是中國科研人員歷盡艱辛最終攻克了該領域的一大難題 ——生產大量高純度再生人源心臟細胞用於移植。
據項目的醫學牽頭人,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教授介紹,用於治療的iPSC來源心臟細胞,是由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生產並提供的,注射了1億個再生人源心臟細胞在患者受損的心臟組織周圍,一年後,患者的心臟功能已顯著改善。
王東進教授為患者完成診斷後,帶領院內醫護人員進行慢性終末心衰患者的臨床數據分析,並進行現場問答指導。
王嘉顯,是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一位出生於北京的80後醫學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在南京創建了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王嘉顯說,心臟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醫學界長期以來努力攻關的課題,目前根治心衰的通用辦法是心臟移植。中國有超過450萬心衰患者,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而數據顯示,中國的心臟移植手術每年僅能做250到300臺,遠遠不能滿足病患需求。
利用7毫升左右的血液,研發人員就可以通過分離其中的細胞進行重編程後,獲得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
隨著幹細胞技術等生物醫療技術的發展,醫學界逐漸地把解決問題的方向轉向了成體幹細胞移植技術,後來又轉向iPSC。所謂iPSC,是一種通過重編程技術獲得的幹細胞,可以分化產生包括心肌細胞在內的人體所有的細胞類型,用於治療心臟疾病。
王嘉顯在博士進修期間選擇的研究方向是再生醫學,在學成歸來後,他選擇通過創業來實現 iPSC 臨床轉化的夙願。
據了解,從iPSC生產出大量心肌細胞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王嘉顯說,他和他的團隊開發此項技術花了近4年時間。
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並生產的高效液氮細胞儲存設施,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可在超低溫環境下長期保存細胞製劑,在患者有需要時及時取出使用。
據王東進教授介紹,參與該臨床研究的患者注射了接近1億個從iPSC分化而來的心肌細胞。為了避免免疫排斥,兩位患者分別服用了1個月和1周的抗排斥藥物,最後兩位患者都在術後1個月內出院。
王東進表示,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驗證iPSC來源心肌細胞的安全性,而研究結果不但證明了細胞安全,沒有嚴重副作用,患者的心功能更有大幅提升,令人十分鼓舞。
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的藥理學家 Zimmermann 表示,「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儘管還需要在更多的人身上進行試驗來確定,但這已經表明心臟病的幹細胞治療是安全的」。(肖息)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