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中國網訊 日前,Nature新聞報導的一則消息——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心臟細胞,治療慢性終末心力衰竭的成功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兩位接受心臟細胞治療的慢性終末心衰患者,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後,近日康復出院。此案例證明,中國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醫學項目牽頭——人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教授帶領醫護團隊為患者進行手術。

據了解,兩位接受治療的病人之一,現年55歲的韓先生多年前患慢性終末心衰多年,體力差且經常氣喘,難以入睡,已多年無法工作。接受此項科研成果治療後,韓先生的健康狀況顯著改善,體力增強了很多,可以攀爬樓梯和小跑步,睡眠也正常了,還恢復了工作能力。根據韓先生描述,治療使他判若兩人,遠超他的期望。

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帶領醫護人員看望術後正在康復的病人。

這則來自中國的世界首個臨床案例發布後,令國內外震驚。多數人不會想到是中國科研人員歷盡艱辛最終攻克了該領域的一大難題 ——生產大量高純度再生人源心臟細胞用於移植。

據項目的醫學牽頭人,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教授介紹,用於治療的iPSC來源心臟細胞,是由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生產並提供的,注射了1億個再生人源心臟細胞在患者受損的心臟組織周圍,一年後,患者的心臟功能已顯著改善。

王東進教授為患者完成診斷後,帶領院內醫護人員進行慢性終末心衰患者的臨床數據分析,並進行現場問答指導。

王嘉顯,是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一位出生於北京的80後醫學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在南京創建了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王嘉顯說,心臟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醫學界長期以來努力攻關的課題,目前根治心衰的通用辦法是心臟移植。中國有超過450萬心衰患者,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而數據顯示,中國的心臟移植手術每年僅能做250到300臺,遠遠不能滿足病患需求。

利用7毫升左右的血液,研發人員就可以通過分離其中的細胞進行重編程後,獲得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

隨著幹細胞技術等生物醫療技術的發展,醫學界逐漸地把解決問題的方向轉向了成體幹細胞移植技術,後來又轉向iPSC。所謂iPSC,是一種通過重編程技術獲得的幹細胞,可以分化產生包括心肌細胞在內的人體所有的細胞類型,用於治療心臟疾病。

王嘉顯在博士進修期間選擇的研究方向是再生醫學,在學成歸來後,他選擇通過創業來實現 iPSC 臨床轉化的夙願。

據了解,從iPSC生產出大量心肌細胞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王嘉顯說,他和他的團隊開發此項技術花了近4年時間。

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並生產的高效液氮細胞儲存設施,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可在超低溫環境下長期保存細胞製劑,在患者有需要時及時取出使用。

據王東進教授介紹,參與該臨床研究的患者注射了接近1億個從iPSC分化而來的心肌細胞。為了避免免疫排斥,兩位患者分別服用了1個月和1周的抗排斥藥物,最後兩位患者都在術後1個月內出院。

王東進表示,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驗證iPSC來源心肌細胞的安全性,而研究結果不但證明了細胞安全,沒有嚴重副作用,患者的心功能更有大幅提升,令人十分鼓舞。

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的藥理學家 Zimmermann 表示,「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儘管還需要在更多的人身上進行試驗來確定,但這已經表明心臟病的幹細胞治療是安全的」。(肖息)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專注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艾爾普」完成5000萬A+輪融資
    同時,還將用於研發創新型給藥途徑,擴大再生心臟細胞製品的不同劑型及產品形式,拓寬心衰治療的應用場景。 「艾爾普」是一家利用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 進行心肌、肝臟、神經等組織器官再生應用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這一領域,「艾爾普」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人體iPSC來源的再生心肌細胞治療心衰的臨床試驗,並於2020年5月13日被Nature雜誌報導。
  • 專注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艾爾普完成5000萬A+輪融資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10月19日消息,據36氪報導,艾爾普已於近日完成5000萬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南京動平衡資本和老股東聯想之星領投,紫牛基金、南京高科等老股東全部跟投。
  •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心臟病治療,重啟心臟
    幹細胞治療領域也因此一度陷入寒冬。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但通過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卻能填補這一空缺。日前,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報導了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團隊的一項臨床治療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兩名中國男子接受了基於「重編程」幹細胞的實驗性心臟病治療,並在一年後成功康復。
  • 世界心衰日|糖尿病與心力衰竭:為何降糖藥物能治療心衰?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HF)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HF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共同通路。中國高血壓調查分析了2012~2015 年入選的22158名居民,發現在≥ 35 歲的成年人中,HF的患病率為1.3%,較2000 年增加了44.0%1。
  • 快訊:幹細胞移植為治療肝硬化帶來新策略
    肝硬化是由各種肝損傷導致的終末階段,常出現多種副反應,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幹預方法。幹細胞作為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作為再生醫學的「種子」細胞,目前已經在神經、血液、心血管、骨關節等多個系統疾病中做了臨床研究,效果甚好。
  • 「CHC2020」從心臟移植到人工心臟,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衰治療的「主...
    心力衰竭(心衰)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全球心衰患病率仍在持續增長,全球目前超過2600萬心衰患者。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衰患病率和數量繼續增加,預估中國心衰人口超過1000萬。由於近20年來,治療心衰的藥物靶點無重大進展,無法逆轉心肌重構,終末期心衰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臟衰竭的「主戰場」。
  • 【中國日報】中國首例通用型UCAR-T免疫細胞治療淋巴瘤獲成功突破
    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身體正常細胞也有損傷作用。 那麼,腫瘤的無化療治療是否可以實現呢?我們距離腫瘤無化療時代還有多遠?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可謂「風雲變幻」,各種靶向藥物及免疫治療相繼問世,對於一部分腫瘤的治療,進入無化療時代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 中國醫學團隊研發心房分流器 完成首例人體研究
    中新社武漢5月5日電 (馬芙蓉 聶文聞)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牽頭自主研發生產的無源心血管器械——心房分流器完成首例人體研究。患者術後恢復順利,於5日出院。據院方介紹稱,這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器械產品標誌著中國在這一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接受首例人體研究的患者為一名68歲女性,因嚴重左室舒張功能障礙導致心力衰竭,左心房分流減壓是唯一被證實有效的辦法。4月30日,董念國團隊向患者植入由該團隊自主研發的D-shant心房分流器,患者胸悶憋氣、胸部壓迫感明顯好轉,術後第3天達到出院標準。
  • 世界幹細胞領域風雲人物TOP50
    研究院的目標是利用幹細胞作為工具和治療手段去了解和治療主要的退行性疾病。12.Thomas OkarmaBioTime Acquisition Corp. 執行長任Geron Corporation公司總裁兼執行長12年來,他帶領Geron的人體胚胎幹細胞項目從初創走到了世界首例FDA批准的hESC人體臨床試驗用於治療脊髓損傷,這是生物技術史上的裡程碑之一。13.Randall MillsOsiris Therapeutics,總裁兼CEO
  • 血液科完成我市市級醫院首例應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血小板單採治療...
    血液科醫護人員在劉桂玲主任醫師的帶領下,攻堅克難,通力合作, 12月4日, 成功完成我市市級醫院首例應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血小板單採治療 ET(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此次接受血小板採集治療的患者,一年前曾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行冠脈支架植入術重獲新生,遺留有一支75%堵塞的心臟血管,需要長期反覆門診隨訪。一周前,來到我院血液科就診,血常規提示血小板顯著增高,考慮為心梗發作重要不良影響因素。
  • 心房分流器為心衰患者帶來「生機」—新聞—科學網
    心房分流器為心衰患者帶來「生機」而房間隔分流裝置給心力衰竭患者帶來了希望。」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徐波說。 研究初步結果良好 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董念國介紹,心房分流器的作用原理即通過經皮介入微創的方式在房間隔植入一枚分流裝置,在不明顯減少左心排量和明顯增加右心負荷的基礎上降低左心房壓力,緩解肺淤血及呼吸困難,從而改善心衰症狀及預後。
  • 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
    圖說: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實現了零的突破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近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丁罡教授領銜團隊所承擔的「Sipuleucel-T在中國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的臨床研究」課題實現了零的突破
  • 信達生物Pemigatinib治療晚期膽管癌患者完成國內首例給藥
    3月4日,信達生物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受體1/2/3 (「FGFR1/2/3」)抑制劑pemigatinib(IBI-375)的2期關鍵性註冊臨床研究完成中國首例患者給藥。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這標誌著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外同行的高度認可;也表明在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方面,吉毅教授團隊走在世界前列。該研究構建了一種基於順鉑的新型有機納米治療藥物,實現了化療和化學動力療法的聯合,發揮了優異的抗肝癌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在納米醫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在線發表。
  • 鋼哥的科學驛站|世界首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幹細胞藥物亮相高交會文
    在2020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上,中科院廣州分院組織40餘家中科院系統單位,近400個項目參展,展示了一批讓人嘆為觀止的前沿科技。 幹細胞技術應用於新冠肺炎治療 幹細胞技術已經應用於新冠肺炎治療。
  • 西達本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III期臨床試驗 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
    深圳2020年5月22日 /美通社/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西達本胺針對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DEB研究)於2020年5月21日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分別在北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各完成1例受試者隨機入組。
  • 可能讓「車王」舒馬赫甦醒的幹細胞,中國父母已經備下!
    直到去年9月份,舒馬赫被運送至位於巴黎的達蓬皮杜歐洲醫院接受治療,全球幹細胞領域最為頂尖的外科醫生的菲利普(Philippe Menasche)擔任舒馬赫的主治醫生。菲利普曾經在2014年成功進行了全球首例幹細胞移植入心力衰竭病人的體內的治療,此次擔任主治醫生,藉助以往成功經驗,對舒馬赫的治療也採用幹細胞療法。
  • 貧血:心衰常見合併症,須恰當處理|心衰|貧血|治療|患者|臨床|-健康界
    「心衰學堂」欄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證據和新理念,幫助臨床醫師應用現代視角來認識和防治心衰。採用文章、病例討論和視頻直播等方式。內容除科學性、先進性、前瞻性外,著重要求實用性和適合中國國情;鼓勵學術民主,不迴避爭議;拓展讀者的視野,增加辨識能力。本期「心衰學堂」我們將邀請河北省人民醫院彭應心教授分享心衰合併貧血的臨床處理。
  • 如何治療心衰 心衰病人能活多久
    心衰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力衰竭,也是常見面的一種心臟疾病,心臟在我們的身體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心臟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會有大問題。那麼心衰病人能活多久呢?心衰的治療有哪些方法呢?  心衰病人能活多久這個與很多因素有關,有的人可能身體、心理素質都很好,所以活的就會久點,但是有的人被疾病折磨的苦不堪言,可能會活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