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連勝,現在或許可以說,樊振東終於翻越馬龍這座「大山」了。
昨晚也許就是兩人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從此,樊振東從馬龍手中接過大旗,正式成為國乒男隊的領軍人。
從裡約周期到東京周期,馬龍一直是世界乒壇的「絕對王者」,「小胖」的標籤則是下一個「王者」,馬龍是國乒男隊的領軍人,樊振東就是下一個時代的接班人。
遙想幾年前,馬龍對樊振東的國際比賽戰績還呈碾壓之勢,兩人界限分明。
直到最近一年多,這種界限才開始慢慢模糊,對於樊振東能擊敗馬龍這件事,人們漸漸習以為常。
但恐怕直到這次世界盃的決賽,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樊振東已經這麼全面、這麼強,而馬龍的弱點在樊振東面前暴露得是如此明顯,以至於樊振東「一招鮮」——反手變直線,就可以在馬龍手中搶走勝利。
誠然,從比分看來,比賽很激烈、膠著。但看過比賽就不難發現,樊振東一直是佔據主動的一方。二三四局,馬龍幾乎失去了辦法,而在他第五局主動調整戰術、打得樊振東有些恍惚後,樊振東也能在第六局1比10落後的情況下連追6分,逼得馬龍用了寶貴的暫停。
換句話說,樊振東的硬實力已經超過了馬龍,只是通過心態和經驗的彌補,馬龍尚能和樊振東僵持到最後。
決勝局樊振東10比7領先後的三個球成為全場比賽的縮影。樊振東前兩球急於求成,主動發力過猛擊球出界,讓比賽重新有了懸念。但樊振東依舊堅定戰術,終於把握住最後一個冠軍點,將比賽終結。即便心態波動,即便應變略顯不足,但樊振東依舊能險勝馬龍,這才是他現在的可怕之處,當然也是他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這場世界盃決賽讓人很容易回想起三年多前的杜塞道夫世乒賽男單決賽,同樣是樊振東對馬龍,同樣是出現過3比1的大比分,同樣是戰至決勝局,最終獲勝的一方同樣是2分微弱優勢險勝,但只是三年多過後,曾經的情況全都反了過來。
當時,馬龍大比分3比1領先被「小胖」追平,決勝局「小胖」一度還9比7佔據優勢。但彼時的馬龍仍無法撼動,彼時的樊振東仍然年輕,年輕人接班還得等等,馬龍仍是「上課」的老師——以12比10逆轉,成功衛冕。只有20歲的「小胖」痛哭流涕。
如今,還是2分差距,但這次是樊振東贏了,在經過三年多的成長之後。
就此蓋棺定論說馬龍再也無法戰勝樊振東了,恐怕為時尚早,不過兩人的成績或許還有反覆,但樊振東全面超越的趨勢已定。
領獎臺上,樊振東從劉國梁手中接過冠軍獎盃後,把左手的鮮花放在地上,雙手將獎盃舉到與頭同高,顯得輕車熟路;特別是相比兩年前在巴黎雙手費力地將獎盃高舉過頭頂,這次他更加淡定從容。
樊振東,這位年僅23歲的世界盃「四冠王」、首位三連冠得主,翻過大山後,正大踏步邁向屬於自己的輝煌。
羊城晚報記者 魏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