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國五」到「國六」的周期不是那麼短的話,似乎沒有很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不同城市的時間不同,新車和舊車的規定不同,同一城市不同地方的換乘待遇不同等等,但優化減排是環保大趨勢,上半年上路的車都得是「國六」車,所以用戶和車企都只接受了股份,沒有談判的餘地,但有一個看似尷尬的群體,那就是水貨汽車經銷商。
平行進口車會遵循其本地或主市場的「咖啡規則」,但對於中國非官方出口市場,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刻意調整排放標準,迎合國內政策,所以很多平行進口車,包括朗科、圖雷、帕傑羅等車型,都不符合「國六」排放,這時候,原則上平行進口車經銷商也會有「國五」庫存壓力,有理由看到平行進口車越來越接近「國六」一刀切上的貨攤,應該不止是降價促銷,但即使是陽曆年後水貨進口車商雲集的天津港,也沒有太大動靜,其實如果你知道平行進口車的本質,你會發現降價,我真的想多了。
平行進口,顧名思義,就是省略了一系列中間商的一種供銷形式,和我們常見的化妝品、奢侈品的採購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平行進口汽車經銷商的產品更海量,這樣看來,經銷商是無法對主機廠造成負面影響的,也沒有自己的工廠來改變發動機的核心配置,所以無法達到「國六」排放是肯定的,但實際上水貨商並不擁有支配權力,也有很大的自主權,尤其是在庫存控制方面。
比如我們買平行進口車,大概需要先預定,再等,在此期間,汽車經銷商將完成包括購車、運輸、報關、抵港等一系列操作,也就是說,平行進口汽車經銷商的資金壓力和庫存壓力,以按揭貸款的形式,遠遠小於國內4S門店,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六」全面實施後,平行進口汽車經銷商的產品線可能會減少,但不會受制於促進銷售的政策。
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平行進口車都達不到「國六」標準,其中,錢多油多的中東可能不會太在意,大部分中東車型可能會卡在「國六」;但縱觀大部分美國法規和附加法規的車輛,目前的排放標準與我們所說的「國六」並無太大區別,只是在我們看來具有「國五」的地位,我們「國六」的嚴格性在於將傳統的「NEDC」循環升級為「WLTC」循環,整體標準高於「歐六」,符合美國標準,所以大部分與美國平行進口的車和附加規定進入中國後,通過經銷商簡單升級就能達到「國六」標準。
因此,面對排放標準的變化,水貨汽車經銷商停滯不前並非沒有道理,當然,買不到大折扣的進口車,不代表賣不到「大折扣」的進口車,這也是小部分水貨進口車商的精明,假裝受到衝擊進行三折甚至半價促銷,交了押金開始坐以待斃,全額取車後加錢買通關等等,總之就算有政策的影響,一輛車的優惠價格最多也就幾萬,畢竟一個車架四個輪子的硬成本是有的,「買的東西從來不賣」這句話不是在「國六」階段說的,也是在「國十」階段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