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法以及人生理想,不論是那些出身富貴名門中的人,還是那些普通的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實現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去獲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國便有著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唐功紅便是其中之一,出身普通,樣貌普通,身形又比較偏胖的她沒有就此選擇安穩度過一生,而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並通過自己的拼命努力,幫助中國獲得了金牌,從而獲得了成功。
一、普通家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舉重女孩
出生於1979年的唐功紅,自幼便生活在山東省煙臺市的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當中,那時的生活很苦,她的母親為了生計在生產隊中賺取工分以及一天不到五毛錢的工資,父親則是在一家食品加工廠工作,一個月產不多也只能拿到30塊錢。
這些工資雖然咋當時算不上太低,但他們家中還有一個身患重病的姥姥,為此每個月都需要投入一筆高昂的醫療以及藥物費用,因此他們家的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這樣環境中的唐功紅也開始幫助家裡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在她很小的之後便開始了下地幹農活,那個時候,父母在白天的時候都有著工作需要做,為此家裡的土地只能夠在每天凌晨的時候搶著去做,常年累月跟隨著母親下地幹活,不僅練成了強健結實的體格,還為此養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
除了家庭生活方面的影響之外,唐功紅自出生後就一直有著較為健壯的身軀,從小便比身邊同齡的男孩還要壯實,等她到了11歲的時候,其體重就已達到了62公斤,不僅如此,唐功紅的力氣也是在不斷的增長。
伴隨著身體上的眾多不同,在她14歲的時候,便接觸到了體育運動,都是例如鉛球、鐵餅之類的需要力氣大、身形壯的人才能夠練習的項目,這些項目對於從小便在農活中鍛鍊的唐功紅而言顯然都是十分的簡單的。
並且都有著十分不錯的成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位來自專業體育院校的教練注意到了她的成績以及唐功紅本身的體型、力量優勢,覺得她非常的適合舉重這樣的項目,於是便正式的向她提出了邀請,而唐功紅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正式接觸到了舉重的這個項目,並就此開始了她的冠軍生涯。
二、艱苦訓練,舉重女孩拼死奪冠為國爭光
唐功紅就這樣進入到了福山體校進行著體育訓練,在這樣一個專業的環境中,她獲得了專業的舉重教練的練習安排,但這一切都在讓她有著重大的壓力,因為她的入學接受練習,她原本就貧苦的家庭更是直接缺少了一名勞動力,而且,她每年的學習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這些無一不成為了家裡的新的重擔。
於是,唐功紅非常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珍惜著在這裡的每一秒時間,對待平日的訓練,她都十分的用心刻苦,將教練安排的種種訓練項目都十分出色的完成著,將自己為家中帶來的負擔都化作了自己訓練時的動力。
在每一次的訓練中都有著非常不錯的成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唐功紅便開始了真正的參加比賽,1992年的時候,唐功紅代表著福山體校前往了濟南去參加比賽。
在賽場上,唐功紅憑藉著長時間內的努力成功的拿到了三個第一名,如此的突出的成績也使她在同年間成功的轉入了更好的煙臺體校,這是一個更為專業、更為廣大的舞臺,有著極強的天賦以及努力的唐功紅很快便得到了教練的認可,此時才13歲的她,就已經長到了一米七三,體重更是達到了180斤。
在這樣的環境下,在教練的看好下,以及父的關心下,唐功紅開始了更為艱辛的訓練,這也成為了她在每一次快要撐不住時所堅持下來的動力,為此她在1994年的時候成功的加入了省隊,並於1998年再次成功的通過了選拔進入了國家女子舉重隊。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最為危險的便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時候,那一屆的奧運會,唐功紅成功的來到了決賽局,此時的對手取得了172.5公斤的完美成績,而唐功紅卻在以前的訓練中很少能夠拿到這樣的成績,那個時候的她離成功可謂一步之遙,在聽到無數觀眾的吶喊以及平日裡的教練和父母。
此時的她,腦海中就只有贏這個字,為此她開始了拼命,想要拼死一搏,她將要舉起來的將是182.5公斤的重量,最終她成功了,為中國以及她自己贏得了榮譽,但下臺之後的她卻付出了內臟受損七竅流血的慘痛代價。
結論
世界上的每一個渺小的人都有著屬於他的天地,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去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是最具魅力的,是最值得人們稱讚的,也是最值得人們去學習的。
從唐功紅的冠軍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不平凡,在我看來,她是值得人們欽佩的,其一,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為了家中的生計,每個凌晨都要在自家的土地上幹活,隨後又要繼續前往學校上課,但好運最終還是降臨在了她的頭上,在體校中,她仍然在不斷努力,沒有浪費掉這樣的好機遇。
其二自然是為國爭光,在當時那樣的壓力之下,唐功紅敢於做出那樣的決定,實在令人欽佩,冒著生命的危險舉起來了那不易的182.5公斤槓鈴。並最終獲得了成功,這樣拼命的精神怎麼能不讓人為之讚嘆。
在我們各自的人生之路上時,所要面對是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這些困難的後面就是成功的彼岸,只有不服輸,不放棄,敢於同命運抗爭的人才能最終抵達,每個人都有機會,就看你能否努力將其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