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期待歲月靜好,然總有人在那個前夕裡消逝;總有人盼望歲月澄淨,然總有人在黑暗中漸漸沉去;總有人希冀時光不老,卻發現老的不是時光,是那顆被凌虐、難以保持最初狀態的心。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到後來我們竟也成為了其中的實踐者。
然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相信歲月靜好的來臨,只是需要經歷一次次歷練和身心的打磨,到那時,我們就會有歲月靜好最純粹的體會。
一說《陳情令》裡的魏無羨、藍忘機等人,經歷一次次的危機,一次次負重前行的苦痛,熬過了他們悽涼的歲月,他們在餘生裡終是可有歲月去回首。
對那些美好的片刻,可以去細思淺嘗,對於那些攜帶記憶之殤的瞬間,可以不用去迴避。也許正是因為曾經的酸甜苦辣,才有了現在苦盡甘來的心理慰藉。
就像「苦盡甘來」這個詞語一樣,只有把苦品嘗,體會其味,未來在遇到美好的事情,才知道其甘。不然,永遠不知道得失的真相,機緣的奧秘和真情相守的不易。這在魏無羨和藍忘機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關於歲月靜好的體會,《靜下來,找回初心》一書中說,有了家,時光溫潤,歲月不老。因為「再忙的人,也會回家。再遠的人,也會歸家。家是一座城,一扇窗,一盞燈,一個遼遠的燈塔,照亮遊子歸來的方向。」
其實一個人一生的掙扎和奮鬥,終其不過一個歸處,一份真情的守護,而這個「家」就是最感染人心的表達。
如果有可能誰願意去流浪了?比起流浪的刺激和見識,所屬內心的歲月靜好誰不曾暢想過了?究其原因,大概是一個人終究會累,終有一天,他會跑不動,走不了,需要家的溫暖。
然而太多事情都事與願違,關於歲月靜好的期待沉默了,一個家的歸處沒有了,一份情的執著消失了,最後只能把最初的暢想隱於心間,在一個靜默的夜,獨自思量。
就像魏無羨身上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他的家因親生父母的離去第一次幻滅,又因蓮花塢被毀江澄父母的死去第二次破滅,最後因為師姐之死所生的隔閡,成為了重生後回不去之故地的落寞。
曾經在蓮花塢感受到的時光溫潤,都在後來經歷的磨難裡一一摧毀,雖然他仍然相信歲月靜好的到來,但是也無法否認他經歷的這些帶給他的一生回味。
從被扔亂葬崗開始回不去的路,即便過了16年之久,依然回不去世人認可的劍道正途,從那時改變的東西早就沒有了破鏡重圓的妄想。
但對於他曾經的期待至少沒有完全落空,因為觀音廟迷霧的撥開,他遵循了本心的選擇,看破了人生迷霧,收穫了很多真心真情,最後那樣塵埃落定的日子,到底也是不負歲月靜好的期待。
雖然存有很多遺憾和缺失,但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表現形態,就像我們知道的沒有一帆風順的旅途,就像張愛玲所說:「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這個提供你很多期待的人生,是一件美好如斯的袍子,掩蓋了幾多真相,隱藏了紛繁的凋零,如此光鮮的外表和鮮活的熱度之下,是別人不知道的悽慘、冷清和飄零。
一如張愛玲半生飄零,客死他鄉,清清冷冷、悽悽切切又慘澹灰暗,以最哀婉、最悽涼的孑然一身走完風燭殘年。唯留淡淡一抹香魂,讓世人為其痛徹心扉。
再如林黛玉,花有黛玉葬,而葬花人又有誰來葬?可堪「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些不曾遇見過歲月靜好的她們,在《靜下來,找回初心》中還有「詞國皇后」李清照,「女校書」薛濤等人。她們如此璀璨奪目又燦若星河,卻以黯然神傷為結局,令人唏噓,使人惋惜。
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歲月靜好的守望,尤其是家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在讀了《靜下來,找回初心》這本書後,你或許會明白現在的生活對你來說就是歲月靜好的存在。
因為歲月靜好裡隱藏的很多凋零,而你我只是淺嘗了其中一種,相對於他人的經歷,我們現在的擁有就是別人期盼的存在。
歲月靜好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你認為的期待,你感到舒服的存在,就是歲月靜好。就像魏無羨最後的告別,藍忘機的一句「魏嬰」,你我現在所能感受到的真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