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黃啟玉
異葉南洋杉(以下簡稱「南洋杉」),又叫諾和克南洋杉、小葉南洋杉、塔形南洋杉。南洋杉科南洋杉屬。原產大洋洲諾和克島。我國廣東、海南、福建諸省均有引種,而且生長良好,很受人們歡迎。
南洋杉為常綠喬木,四季常青,枝繁葉茂,樹體高大,樹冠獨特,樹形優美,雄偉挺拔,為珍貴的庭園觀賞樹木,也是世界著名的 3 大園林樹木之一,是綠化、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也是製作樹樁盆景的好材料。它既能地栽成為「參天大樹」,也可盆栽「縮龍成寸」。
南洋杉的發源地雖然在異國他鄉,但自「落戶」我國以來,愈來愈受人們的青睞,特別自 2002 年上半年北方多個城市來閩採購之後,身價飆升,花農紛紛地把地栽的南洋杉(綠化苗木)截頂盆栽。為何深受歡迎?一是好養耐看,四季常青,幾乎無休眠期;二是既耐溼也耐旱,既耐陽也耐陰,可以長期擺放在廳堂;三是幾乎無病蟲害,偶爾發現蚯蚓為害,可採用翻盆換土或灌施 10% 油茶餅水(或100 倍硫酸亞鐵水),誘出捕殺。
南洋杉製作盆景,形式多樣,筆者著重介紹盤根式、疊根式、騎石式、臥附式 4 種。前兩種為樹樁盆景,後兩種為樹石盆景;但不論哪種盆景的苗木,都應從小苗培養起為佳。
一、盤根式
扦插苗或實生苗一定要種植於疏鬆沙質土的深盆(國際缽)中,若盆淺土少,不但不利生長,而且根系渙散。隨著時間的推移,根系隨之生長,並沿著盆緣繞圈,根與根之間也相互擁抱。經培養約 2 年(視苗木大小而定)翻盆,取出植株,把土抖乾淨,將根系理直(切勿折斷),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依附苗木頭部旋轉纏住,形成球狀,再用塑料線(勿用金屬線)把根系固定好,然後栽植於宜興紫砂盆(不露盤根)中,遮蔭半個月後移放到向陽處,加強水肥管理。1 年左右去掉表土(最好用水衝刷),讓根系裸露沐浴於陽光雨露之中(圖 1)。
圖1 「盤根式」黃啟玉製作
二、疊根式
小苗的培育與盤根式的一樣,但盆要更高更深些(如籤筒,或利用可樂罐也可,但要截掉瓶莖那一部分,底部要鑿排水孔),以利根系自然重疊。經培植 2 年左右翻盆取出植株,把土抖乾淨,在圖 1「盤根式」的基礎上面再纏上一層盤根,並用塑料線固定好,移植於深盆(不露根),遮陽,2 周后掀掉遮蔽物,加強管理,並注意月施稀薄餅肥液或複合肥液 1~2 次,使其快迅生長,同時注意經常修剪頂部。如果生長很好,可望翌年春季的 4~5 月,用水衝土露根,便形成疊根式盆景(圖 2)。
圖2 「疊根式」黃啟玉製作
三、騎石式
石材可選用沙積石、沙片石、蘆管石、水浮石等;石形要適合作品主題並與樹體相匹配;樹石要和諧統一,樹大石小,會有頭重腳輕之嫌,樹小石大也會削弱樹為主體的構圖原則。石形選用自然形成或經人工雕鑿的均可,把經過培植 2 年左右的扦插苗或實生苗嵌入石材的頂端(成騎牆式),根系順從溝槽直接紮根於盆土中,然後用塑料線扎牢,移植於宜興紫砂盆(淺盆),周圍可用鐵皮或油毛氈圍起,中間填入培養土,放在半陰處 10~15 天后,移放到向陽處,加強水肥管理。約經 1 年左右,撤除鐵皮或油毛氈,把盆面的培養土用水衝刷,露出根系,就形成一盆騎石式盆景(圖 3)。
圖3 「騎石式」黃啟玉製作
四、臥附式
依照苗木的態勢,選用或雕鑿成曲尺形的石體,排放在宜興紫砂盆(成直角 90°)中,然後把已培養 2年的異葉南洋杉嵌在石體的腰部(即 90°處),將根系理順垂附於石體的斜臥部位,把根系繞在橫臥的石體前後,綁好塑料線,蓋上培養土(不裸露根系),放在半陰處,半個月後移放到向陽的地方,加強管理。約經 1 年時間,用水衝土露根。這種臥附式盆景,既可克服苗木根系短的弊端,又可克服苗木右邊缺枝少葉的某些缺陷,提高了盆景觀賞價值(圖 4)。
圖4「臥附式」黃啟玉製作
內容來源:《中國盆景賞石》 2016-3#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盆景賞石」公眾平臺!「中國盆景賞石」為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
加入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