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金研:明年是寬財政和穩貨幣的政策組合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經會】交行金研:明年是寬財政和穩貨幣的政策組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包括科技自強、產業供應鏈自主可控、擴大內需、改革開放、糧食安全、反壟斷房地產、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面,並要求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指出,在今年經濟工作會議全文中,「科技」和「創新」分別出現了14次和16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費」則從4次增加到11次,擴大內需還是明年的核心,雙循環的關鍵還是國內的大市場。他表示,會議提到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說明年宏觀政策不會有很快的收緊,要從今年抗疫的特殊政策回到常規的政策,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基調也沒有變。不過財政政策除了要「提質增效」,還提出要「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預計明年還是寬財政和穩貨幣的政策組合。財政方面,他認為,明年抗疫特別國債應該不會再發,財政赤字率可能回到3%左右,地方專項債的發行規模也會縮量,但財政支出力度不會減;貨幣政策不會加碼、但也不會很快收緊,還是要維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全面降準減息概率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製造業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經濟通中國站)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明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是「積極+穩健」組合
    明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是「積極+穩健」組合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但在具體內容上,和往年出現了一些不同之處。資料圖:人民幣。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更加側重「穩」和「準」,對財政政策的表述上,強調「更可持續」;貨幣政策的表述上,則強調了「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二者協同配合下,可以預見,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呈現更多看點。
  • ...引熱議:貨幣政策維持鬆緊適度,財政政策轉向不宜過早設立時間表
    未來一段時期,不宜過早設立超常規積極財政政策向常規性積極財政轉變的時間表,財政赤字率的調整、特別國債的退出、專項債規模的適度下調、對於特殊行業中小企業補貼的退減、中央財政直達資金的調整等政策措施變化都應該謹慎、儘量維持政策連續性。
  • 交行:明年信貸和社融增速料回落 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原標題:《駐京專電》交行:明年信貸和社融增速料回落,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交通銀行
  • 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重點 財政政策回歸正常化 貨幣...
    國是論壇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李俊峰也強調,在提倡化石能源不斷退出的同時,必須維護能源安全,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能源的基本需要。財政政策回歸正常化,貨幣政策力度邊際收緊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來年貨幣政策提出的目標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太平洋聯盟呼籲發達國家協調貨幣和財政政策
    新華網利馬4月25日電(記者張國英)正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拉美會議的太平洋聯盟成員國財長25日呼籲發達國家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協調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減緩資本大量流入對拉美國家經濟造成的壓力。
  • 中金所趙慶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提法均...
    中金所趙慶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提法均高於市場預期;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體新的提法很多,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提法均高於市場預期。當下經濟變化迅速,市場悲觀情緒較多,國內外形勢疊加之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 任澤平展望2020:用改革的辦法穩增長 財政優於貨幣
    每個階段的宏觀經濟形勢都有一個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關鍵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不能為了一頭豬犧牲整個國民經濟」,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財政優於貨幣,貨幣政策的關鍵是寬信用,長期通過市場化導向的改革開放釋放微觀主體活力,重振中國經濟信心。
  • 貨幣政策向前看:穩字當頭 不急轉彎
    展望新的一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央行最新政策表態也明確穩字當頭,對經濟恢復保持必要支持力度,同時避免大水漫灌,強調政策「可持續性」。  保持連續性 不急轉彎  盤點2020年,貨幣政策「暖意」頻傳。三次實施降準,多次釋放中長期資金,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應對措施,廣義貨幣和社融增速高於2019年。
  • 粵開證券李奇霖: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 貨幣政策有些「鷹派」,但不會...
    信息量更大的是今天發布的7月28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的通稿,明確指出「三、四季度要乘勢而上,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努力彌補上半年的損失」,這說明下半年宏觀調控的主基調是繼續穩增長,加強財政發力,中國經濟復甦的趨勢將延續下去。
  • 經濟戰「疫」丨何德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力應更加「精準」
    為全面評估疫情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對恢復生產、穩定經濟提出政策建議,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市場機構的多位經濟學家。系列文章將陸續刊發,敬請垂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財政貨幣政策為助力疫情防控、穩定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和資金支持。
  • 財政政策怎樣...
    看點四:貨幣政策環境有望更加寬鬆,直達實體經濟新工具引猜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和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有諸多新提法,為下一步更多貨幣信貸政策的出臺指明了方向。「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全新內容,究竟何為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目前市場有諸多猜測。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央行可能會創新再貸款或類似CBS的票據互換支持企業部門發債等或通過數字貨幣形式支持居民部門,與財政政策合力實現穩就業、保住市場主體的目標。
  • 鈕文新:央行和財政有什麼好爭論的?——貨幣政策切忌作繭自縛
    為什麼信用防止財政赤字貨幣化?關鍵在於:擔心政府為了政績而利用權利無度發行國債進行投資,去不斷刺激經濟。所以,貨幣主義理論主張貨幣政策應當獨立,不受財政欲望幹擾,杜絕財政對央行透支。基於這樣一個基本認知,我們需要意識到,判斷財政是否向央行透支應當取決於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央行對國債是主動購買、還是被迫購買?
  • ...政策傳導機制比較|貨幣政策|寬信用|貨幣|信貸|實體經濟|資產價格
    導讀此前,我們通過寬貨幣傳導到寬信用三部曲,分別從基礎理論、國際經驗以及中國實踐三個角度,對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進程中五大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進行了全面的梳理。不同的貨幣政策渠道傳導效果有何區別?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又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孰優孰劣?我們將在本文中進一步探究。
  • 祝寶良:財政、貨幣政策應該在三個方面做出適當的調整
    政策方面,我認為政策的基本框架不會做大的調整,但是財政、貨幣政策可以做一些適當的調整。貨幣政策方面,目前中國的自然利率下降,很可能低於一年期企業的平均貸款利率。我認為,要通過一些辦法引導中長期的貸款利率下降,同時出臺政策鼓勵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在此過程中要防止房地產出現泡沫。
  • 李迅雷:今年不設GDP增長目標是件好事,貨幣政策空間大於財政政策
    要多措並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說明穩消費主要通過兩種路徑來實現,一是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二是提高社保的覆蓋面和社保標準,讓老百姓敢消費。
  •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明年各項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化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在會上表示,隨著疫情防控逐步見效、經濟穩步回升、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明年各項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化。但是政策如何回歸正常、採取何種步驟,尚需要嚴謹精確評估並相機抉擇,不會一步到位收緊。顏色認為,明年的財政支出會以穩為主,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公共衛生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財政資金。
  • 把握好時度效,明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匹配
    在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復甦向好的背景下,明年宏觀政策基調如何,側重點有何變化,有哪些政策將延續,又有哪些政策將退出等問題,備受市場關注。基於這些問題,我們對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關今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部署進行解讀,以把準政策方向,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 如何理解央行回應貨幣政策熱點問題
    3月金融數據出爐,大幅超預期的信貸社融數據背後是政策支持力度的擴張。3月人民幣信貸結構方面,長期貸款主要賴於基建、短期貸款則是在央行流動性投放營造的低利率環境和再貸款再貼現支持以及企業在疫情衝擊下流動性需求增強的三重因素的影響。除了貨幣政策寬鬆之外,財政政策在3月也逐步發力,政府債券發行和財政支出都有一定擴張。
  • 盛松成:短期內幾乎沒有理由收緊貨幣政策
    當前宏觀政策取向已由「穩增長」轉變為「穩增長與防風險並重」,但是遠未達到收緊貨幣政策的條件。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當前全球主要央行均實行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