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數位化浪潮的來襲正在推動中國加速步入數位化社會,也驅動各行各業步入智慧新時代。而作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國家戰略落地實施的重要載體,智慧城市建設也在內涵延伸、架構深化和邊界拓展等方面迎來了新的價值與突破。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住建部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政策開路與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加持之下,建築產業現代化與智能化駛入「快車道」所帶來的虹吸效應,正在推動設計院、工程商、產品商、工程總承包單位等各環主體,迅速向公共基礎設施、交通、醫療、教育、能源、工業製造等垂直市場下沉。
同時,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築產業越來越成為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爭搶入局的市場。可以預見,智慧城市建設與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技術底座和新型市場體系正在逐步成形。
時代浪潮總是驚人的相似與合拍。騰訊提出的產業網際網路與建築產業智能化不謀而合。騰訊將自己定義為「數位化助手」,正在通過合作、服務、投資與建築行業的合作夥伴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
深耕建築業 智慧城市建設迎來「數位化助手」
「騰訊雲在建築行業的發力比較早,我們在2013年就開始思考把網際網路跟建築融合,我們默默耕耘了五六年,所以我們對這個行業其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透徹的觀察。」騰訊雲副總裁萬超告訴記者。
萬超認為,「建築業其實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是目前產業發展相對成熟又有很多不成熟性的一個行業。」他表示,建築業數位化轉型最大的問題首先是觀念,人們對數位化和智能化的認知不夠;其次,整個產業固有的生態體系比較頑固,存在很強的防火牆和壁壘;再次,如今的科技手段、產業配套、協同發展創新程度還遠遠不夠。
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騰訊希望成為「數位化助手」,扮演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角色,推動建築產業智能化和智慧城市建設。
實際上,騰訊進入雲計算市場雖然不是最早的,但卻是進入建築領域最早的廠商之一。萬超告訴記者,從公有雲的整體份額來看,騰訊雲是國內第二大雲服務供應商。過去四年,騰訊雲的營收規模均保持在三位數增長,騰訊雲也一直是頭部雲計算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廠商之一,同時騰訊的伺服器也是最多的。
此外,騰訊還有很多C端的能力,像小程序、支付、公眾號、企業微信這樣的抓手,在整個建築體系的變革過程中,能夠形成從B端到C端整個產業鏈的閉環。「這是騰訊最大的贏面」,萬超表示。
在「數位化助手」定位和C2B核心優勢的引領下,騰訊雲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也是遍地開花。2019年10月11日,騰訊與河北省政府籤訂深化合作協議,將推進河北省數字政府民生工程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同年11月20日,騰訊雲與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將推動騰訊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與城市建設、政府治理、民生服務的深度融合;11月29日,騰訊還相繼與貴陽、長沙籤訂多項合作協議,助力兩座省會城市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落地「WeCity未來城市」。
在智慧建築領域,騰訊雲與深圳市的合作更是接連不斷,先後與深圳智慧城市集團、寶安區住建局等達成合作,不斷推動基礎設施雲平臺、區塊鏈等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落地。
近日,由中鐵四局集團管理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建築業發展形勢分析(2019下)》指出,2020年建築業將保持穩定發展,「城市群+新基建」將為建築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其實,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和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對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設、民生工程「補短板」等做出重要部署。
進一步分析騰訊雲與各城市的合作,河北省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城市,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而長沙作為新一線城市,是長江中遊樞紐,貴陽作為西南地區核心城市,近年來雲計算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綜合來看,騰訊雲已經在為城市群數字經濟的整體協同發展排兵布陣。
從開放生態到生態開放 「半條命」給合作夥伴
過去兩年裡,萬超在中國轉了一大圈。這是他用腳步丈量下沉市場深度與寬度的行動力,同時也是騰訊雲探尋B端版圖的行動力。他通過對招商蛇口、中億豐集團、廣西集團、上海景鴻、北京泰豪等眾多產業龍頭企業的調研走訪,想要更多地去思考騰訊如何與產業裡面各個合作夥伴保持合作,助力不同的企業及產業的數位化升級。
2019年3月,在「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新聞發布會」上,騰訊雲、騰訊研究院共同發布了研究報告《產業網際網路——構建智能+時代數字生態新圖景》。報告中系統提出了騰訊的數位化轉型方法論——產業網際網路。
「作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數位化助手,騰訊除了做好產品和技術,許多行業的能力需要合作夥伴去補齊,我們希望能與合作夥伴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一起推動產業經濟、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多層面實現全面的數位化升級。」萬超告訴記者。
在建築產業,2019年12月3日,騰訊雲與北京泰豪發布戰略合作,將共同打造騰訊雲微瓴(北京)實驗室,推動智慧園區和建築的技術升級,驅動建築場景智慧連接,助力建築行業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
萬超表示,在建築智能化領域,泰豪是當仁不讓的排頭兵,在建築產業數位化轉型和發展上有很多的思考和積累。這與騰訊是有相通性的,特別是在產業網際網路中,更需要產業的參與者之間強強聯手和合作,是歷史的機遇促使了雙方的合作。
這次雙方合作的重點之一聚焦在物聯網領域的研發應用上。據了解,騰訊雲微瓴(北京)實驗室將以微瓴物聯網作業系統為核心,整合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工具箱能力,專注智慧小鎮、智慧園區、智慧商業綜合體、智慧社區等智慧空間及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為未來城市的開發及運營提供創新科技服務。
引發行業關注的是騰訊雲針對產業網際網路打造的微瓴類物聯網作業系統。萬超表示,微瓴是一個「類物聯網作業系統」,這相當於PC時代的Windows和移動時代的安卓系統,但是過去的Windows和安卓是一個嵌入式的作業系統,而微瓴更多是分布式的作業系統——部署在雲端,且擁有更多延展性和兼容性。
此外,萬超還表示,過去的很多平臺是以平臺連接作為盈利模式,騰訊雲微瓴更多是通過物聯網連接解決建築產業智慧化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騰訊雲微瓴已在騰訊濱海大廈、深圳華潤萬象天地、上海進博會展中心、上海桃浦智創城等項目落地應用。以騰訊雲與上海臨港集團合作的上海桃浦智創城項目為例,微瓴能夠分時分區對照明系統進行智能管控,做到「人來燈亮,人走燈滅」。同時,微瓴智能會議室能夠採集溫溼度、出席率、用電等數據,對節能空間進行精準分析,調整會議環境至最優狀態。
騰訊從2010年開始就實行開放生態戰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提出「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延續到今天,騰訊開放的思維和邏輯一直都沒有變化。「我們一直都在產業裡面跟合作夥伴在共同成長,在建築領域當中也是一樣的,比如我們這次和泰豪的合作。在整個建築產業鏈當中,泰豪有自己的位置,騰訊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多扮演連接的角色,我們更好地為這些合作夥伴去助力。」萬超說道。
萬超表示,騰訊正在從「開放生態」進一步延展到「生態開放」,希望內外部生態可以相互交融,合作夥伴之間可以彼此互動。過去騰訊更多依靠單個產品進行對外開放,未來會整合公司內部各個產品與業務,並結合外部合作夥伴的能力,給產業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
騰訊雲的基本盤是「連接」
在數字經濟時代,雲越來越成為核心引擎。近年來,雲廠商加快調整架構,一致將雲業務推向集團戰略級別。騰訊架構調整後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在企業內部站位同樣很高。
2019年,騰訊雲年度收入在第三季度突破100億元,同時,騰訊雲也是頭部雲計算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廠商。這顯示出騰訊To B轉型取得初步成效,內外部資源聚合效應明顯。
在業績高速增長的背後,騰訊雲正在加速構建從基礎設施層到應用層的自研技術體系。在行業上,騰訊雲所服務的產業由網際網路向多元化邁進,積極拓展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機遇。
此外,騰訊雲已建立起廣泛、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圈,覆蓋代理、行業、服務、諮詢等各領域。騰訊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2019年,騰訊雲來自合作夥伴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8%,合作夥伴業務佔比相比2018年同期增長了近50%。
這些數字是騰訊雲實現快速增長的成績單,也是賦能建築產業的底氣與實力。萬超認為,數位化、對人的服務以及精細化管理將成為建築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羅振宇在20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到「中國創新基本盤」,他指出,基本盤是那些改不了、奪不走、丟不掉的東西,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底色。
當記者問到騰訊雲的基本盤時,萬超的回答是「連接」:「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是做『連接器』和『工具箱』,助力合作夥伴的成長是永遠不會變的,連接是我們的核心。」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打破時間、空間的距離獲取信息,要歸功於一個叫菲爾德的商人。經過一次次的探索,他在大西洋海底鋪設電纜,成功使得美洲和歐洲實現了信息連接。這是在史蒂芬·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記錄的一篇關於人類技術發明與創造的故事。茨威格想要告訴人們,世界的改變除了人的意志與勇氣,還在於人類對於技術進步的信仰和萬物連接的美好構建。
與之相似的是騰訊雲前行的方向:努力成為「數位化助手」和「連接器」,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引擎,高效驅動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