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和自行車 五十歲入坑,第一次就騎了150km

2020-12-09 湘湘愛旅行

我有兩臺自行車,一臺山地車,一臺公路車,都是美利達的。

最初遇見美利達,是在2012年春,剛剛搬了新家,每天上班都要經過賣自行車及電動車的那條街。印象最深的是美利達專賣店,店門口總是熱熱鬧鬧的有一群人,穿的衣服都花花綠綠顏色亮麗,還戴著頭盔墨鏡,臉也捂的嚴嚴實實,瞅著都蠻酷蠻精神的,但看著挺扎眼,感覺這幫人挺獨特。

看多了便有些好奇,便開始關注,了解到這是一群「騎行的人」,穿著的花花綠綠是專門的騎行服,騎的車子也不是普通的自行車,他們總是結幫拉隊的出去「騎行」,近的去郊外,遠的要去騎「長途」,有的去過青海,有的去過漠河,這讓我心生羨慕,這羨慕誘惑著我走進了車店,到裡面去一探究竟。

在店裡幾進幾出後,權衡再三,最後選了臺車胎最寬的山地車,車胎不只是粗,還有深深的胎花,我認為它抓地牢,我感覺它穩當。

我和我的第一臺自行車,這臺藍白色的「維多利亞」,就這麼遇見了。它粗胎粗架的壯實樣讓我覺得安心又踏實。

那一年,我五十歲,在單位已經被喊做老太太了,這臺車子是我得到的生日禮物,這禮物很貴重,更貴重的是這個禮物所包含的寓意和期望:希望這臺車子能帶給我健康和快樂。

第一臺車到手,自然是欣喜的,適逢周末,便騎車出城,打算體驗一下郊外騎遊的感覺。這一騎,便一騎「驚」人了。

第一次騎車出來,而且是獨自騎車出來,根本就不知道深淺。沒吃早飯,沒帶水和食物,沒帶修車工具,沒帶打氣筒,不知道這條路通向哪裡,不知道這條路要騎多久,甚至沒好意思穿花花綠綠的騎行服。用現在的說法,那就是純粹的「裸騎」。

愜意陶醉和第一次出城騎行的興奮,驅使著我不停的向前,這條路也似乎沒有盡頭,讓我找不到可以掉轉車頭的理由。沿途打聽了路旁的農民,問這條路往前能通到哪兒,還有多遠。從他們口中我知道了前方會有一個鎮,還有幾十裡地。我沒有幾十裡地有多遠,幾十裡地要騎多長時間的概念,只想著要到前面的鎮上,才算騎到頭吧。

好不容易路過了一個村子,在路邊的小商店裡買了瓶水,算是有補給了。

記得是早上不到六點從家出來,到那個鎮子上已經九點多了。早餐店還在營業,喝了碗粥吃了張餅,便騎車往回趕。

出鎮時看到了路標,寫著到市區的距離是70公裡。

原來我已經騎出來了70多公裡,而且我還得原路再騎回去。

於是,順著原路,我又騎回去了。那時沒有音響可以聽歌解悶,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以拍美景拍自已,只能獨自的騎、看、想,充分享受一個人在長路上騎車的清靜,可能還有孤獨,但那時並沒有跟大家一起熱熱鬧鬧騎行過,沒有熱鬧的對比,孤獨的感受並不強烈。

回去時遇到了頂風,還挺大,刮的車子搖搖晃晃。不會變速,躬了腰用足力氣使勁的蹬車。有兩次被風颳下車來,只能推著走。

到家時已經差不多下午一點,來回騎了差不多七個小時。換洗完畢,躺在沙發上伸腰,才發現雙腳和小腿都胖了一大圈,亮亮的圓滾滾的,腫了。

這一路,除了問路,除了買水,除了到鎮上吃飯,除了被風颳下車,基本沒下過車,因為不知道騎行十幾、二十公裡就要下車休息這回事。

那天,買車後的第一次騎行,獨自一個人騎了一百五十多公裡,什麼都沒帶,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連變速都不會。

後來,有騎友大姐提起便說,連修車工具都不帶,就敢一個人騎那麼遠。其實,即使帶了,我也不會用啊。

自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在騎友間相互介紹時,總是會被介紹說:這就是那個,剛買完車啥都沒帶自已一個人騎了一百多公裡的那個。

後來,遇有新騎友,自已會主動介紹說,我就是那個剛買完車啥都沒帶自己一個人騎了一百多公裡那個,聽說過吧?

不知我這段經歷在騎友圈裡算是佳話還是笑話,反正好長一段時間,「剛買完車啥都沒帶自已一個人騎了一百多公裡那個」成了我專屬的介紹語,但後面,總還是要獲得一句「你真厲害」的讚許。

我想這「厲害」可能既包含了「一百多公裡」,也包含了獨自一人和啥也沒帶的膽量。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初入騎圈不覺「菜」。

這是我的第一次騎行,一騎「驚」人,原來我這麼有耐力,能這麼厲害!這讓我繼續騎行的信心大增,興趣也愈濃了。

不知道「騎行菜鳥」、「騎行小白」有沒有最「菜」和最「白」的分級,如果有,我想,那時的我一定會當之無愧的包攬這兩項的最高級。

那時我並不知道山地車和公路車有多大的區別,第一次跟著隊伍騎車去五十公裡外的水庫遊玩時,我頭也不抬的緊緊跟著前邊的人猛騎,直騎的氣喘噓噓汗流浹背。中途休息時,有人打趣說:你看看你的車胎,一個頂我們三個粗,快趕上坦克車了,你一個勁兒的攆我們幹啥?!

我並不知道我為什麼不能攆他們,不是得一個跟一個的騎麼?咋就不能攆呢?

帶我出來的是店裡的老闆娘,落在後面。她趕上來後說,你可真行,騎山地車攆公路,還攆的挺快的!別攆了,人家公路車多快呀!

這是我第一次深刻認識到,公路車比山地車輕巧,公路車比山地車快!

這以後,再跟隊騎行時,我發現,六十公裡的路,我不敢像別人一樣停車休息,別人休息時我得不停的往前騎,因為一停下,就被落下老遠,就沒法攆上了。即使我不停下,身邊也總是有人嗖嗖的一陣風就過去了,然後看他們在路邊喝水談笑。而我,不能停,得一直騎、一直騎,好在我有極強的耐力。

後來,在隊友的建議下,換了車外胎,把寬胎深花紋的換成了半光頭的,車子一下子輕快了不少,再跟隊出去就不那麼緊張了,路上可以歇歇氣兒,喝口水了,也有心情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了。

一年後,看到店裡掛了臺綠色的女式公路車,據說是限量版的,試了下,車架正適合我。它長的小巧精緻,嫩綠嫩綠的充滿生機,只一眼就喜歡了,騎一下就衷情了,於是,就擁有了我的第二輛自行車,綠色的小公路,很拉風的嫩綠小公路。我的專屬稱謂也不再是「就是那個什麼都沒帶……」了,換成了「那個騎綠色小公路的」。

這臺公路車是我的最愛,平時並不捨得讓它上路,看它單薄又略顯柔弱的小身子骨顛簸在路上心疼,不是百公裡以上的騎行基本不勞它的大駕。

最勞它大駕也是讓它最辛苦的一次,是我和兒子的畢業騎行。2013年兒子大學畢業時,我騎著這臺小公路,和兒子從他的學校騎車回家,畢業騎行是兒子給自己舉行的畢業典禮,也是我送給兒子的畢業禮物。騎行一周,一千多公裡,兒子和我,我和我的嫩綠小公路,經歷了在酷熱的中午頂著烈日爬坡,經歷了在風雨中扎胎修車,經歷了遇到修路時的泥濘坎坷……

這是2013年在和兒子大學畢業騎行的路上,遇上修路,又下雨,在泥濘中跋涉十幾公裡,我可愛的小公路辛苦又狼狽,現在再看這張照片還是超心疼。

這次長途騎行,我和兒子都是第一次,通過這次騎行,我見到了最棒的兒子,堅韌、自信、有勇氣、有擔當。

這次長途騎行,我的小公路很辛苦,但也著實跟著我風光了一把。

後來,它還陪著我實現了獨自一人一天騎行二百多公裡的心願。

同嬌嫩的小公路相比,那臺壯實的山地車則勞苦功高得多,八年裡風風雨雨的騎行路,它總是毫無怨言的陪伴著我。

騎過江西三清山的盤山道,騎過浙江杭州的千島湖;到過河南嵩山,見過安徽黃山;環過海南島、暢行過內蒙大通道;和我一起穿行過北京胡同,還和我一起逛了北京周邊。

多少次上千公裡的騎行,它從未在路上發過脾氣耍過賴,平坦的國道,坑窪的鄉道,盤山的公路,起伏的坡路,它都能應付自如,讓我穩當踏實的安全騎完每一個旅程。

八年了,同伴們都說它已經老了,舊了,過時了,該換換了。可我捨不得換,因為我和我的自行車有了深厚的感情,那是在風雨坎坷中相依相伴不離不棄的感情,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親情。

自從懵懵懂懂中闖入了騎行圈,我便喜歡上了騎行。它帶給我堅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帶給我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它讓我健康並快樂著!

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感悟到,騎行不只是玩樂,不只是鍛鍊身體,騎行是一種生活上的修練,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騎行如人生,騎品如人品,騎行中總是能遇見最棒的自已,遇見最棒的朋友,遇見最感動的事。

【來源:汽車嘚吧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第一次騎自行車——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前兩天,我學會了騎車,今天我就給你們講講我學自行車子中的趣事吧!前兩天的晚上,我的媽媽忽然說要讓我學騎車子,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然後我看見我身旁的小夥伴都會騎自行車,所以我決定痛下苦心學習自行車。一開始,媽媽讓我左腳著地,右腳踩著腳蹬子,就這樣不一會我的左腳就可以踩著腳蹬子了,雖是可以踩著腳蹬子了,但我還是踩不穩,我只可以踩穩連5秒也不到,但是有小夥伴扶著的情況下我還是可以騎一段的。
  • 小學生作文:第一次騎自行車
    我一直沒有自行車,也一直沒有練過。有一天,爸爸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讓我學。那輛車是粉色的,有一個黑色的座位,前面有一個黑色的籃子,剛好放得下我的書包。後面的座位沒有墊子,硬邦邦的,可以用來放東西。總的來說,這輛車也不是很顯眼,和這差不多的車有很多。我第一次騎車時一點經驗也沒有,不知道怎麼騎。媽媽讓我用一隻腳踩踏板,一隻腳在地上往前蹭。結果我騎車沒學會,倒是溜車學的挺順。到後來,媽媽終於親自來教我了。媽媽在我踩踏板往前溜的時候,找準時機,大聲告訴我:「那隻腳快上去!」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只騎了一小段路,第三次成功了,後來我就繞著小區一圈一圈地騎了。
  • 當年150元買的自行車騎了60年,80歲老爺子騎它鍛鍊身體
    遼寧綏中縣,80歲的劉老爺子每天都會推出那輛跟了他60年的自行車,騎著它去公園溜達一圈。劉老爺子說,這輛自行車是1960年買的,當年自行車是緊俏貨,要憑票,那張自行車票找了關係才要到的,購買這輛自行車,花了150元。
  • 距離公司12km,該騎自行車上班,還是電瓶車上班,還是開車上班?
    距離公司12km,該騎自行車上班,還是電瓶車上班,還是開車上班?上下班單程12公裡,已經算是比較遠的距離了,開車上班是最節省時間的途經,如果養車壓力大那麼就是自行車,不推薦電瓶車。最後聲明一點,開車上下班絕對不是為了面子,隨著汽車價格的平民化,早已不再是面子工程的象徵,經濟條件允許前提下,買一輛車已不僅僅是方便自己上下班的問題,關係到整個家庭成員日常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最佳方式應該是家裡有汽車,上下班騎自行車,汽車作為空餘時間代步之用。12公裡。自行車,電瓶車,汽車。
  • 天津市捷納特自行車有限公司丨帶你朋友入坑自行車的五大理由
    天津市捷納特自行車有限公司丨現在社會擁有自行車已經變得不在特殊了,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想購買一輛小汽車,但其實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行車當然也需要分享給你的朋友們一起,下面我們來看看帶你朋友入坑自行車的五大理由吧。
  • 騎電動自行車上下班是種什麼體驗?
    於是,我們花了不到十分鐘,就選中了一輛看起來還不錯的電動自行車。老公說:好貴啊,快2000塊了。我說:還好,不貴,不貴。咱們堅持騎40天,就賺回來了。4月15日,早上七點,快遞顯示已經到北京了。我加了快遞員微信,告訴他方便取貨的時間是早上八點半之前或者晚上五點五十左右。
  • 體驗環法,騎自行車的狂歡節林林Vlog和斯柯達
    兩天前,應@斯柯達的邀請,@林林GO和@谷嶽前往法國,參觀了環法的第七階段。我還參加了騎自行車的休閒團體。環法就像一個盛大的節日,一個大的轟趴,不管你是不是自行車迷,你都可以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看看的Vlog~視頻大約6分鐘小編推薦帶圖片視頻~「騎」品牌下飛機後,我發現了幾個不同的好東西。速派的旗艦版,Laurin和Clement(Laurin-Klement)提供特別優惠。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開:騎自行車來參觀「150周年展」
    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進館將預定定時票,為了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為遊客提供停放自行車的場所。同時,大都會150周年的展覽正在進行,而布魯爾分館的裡希特展覽將關閉,其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在建築立面空間上,大野洋子為了應對大流行而製作的兩幅新橫幅,分別標有「夢想」和「在一起」。
  • 騎自行車~真的好處多多
    騎自行車不但輕鬆愉悅,還能享受美好風景,甚至是骨科醫師最推薦的運動之一。日本專業醫師更認為,騎自行車除了雙腳,同時還會運用到背部、臀部、手部等多處肌肉,能提高心肺功能、幫助血管恢復年輕,還可能有預防改善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防跌倒等好處!
  • 70-80年代的記憶(騎自行車,學自行車,坐自行車)你是否還記得
    (大家可以多多的點評,多多的提建議,多多的談談自己的當年是如何學自行車的?第一次如何騎自行車的?還可以多多的關注我哦)是否像當年的你今天和大家聊一聊70-80年代,「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車。聊聊當時我們是怎樣坐在自行車上的?是怎樣學自行車的?它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哪些的快樂?
  • 貝納利紅寶龍150i 1500km的駕駛感受
    高三新手黨喜提貝納利紅寶龍150i,1100km的行駛感受。這輛貝納利,陪伴我走了一個月了,拉了兩趟100km的短途,首先1100km沒有出現任何毛病,這是值得點讚的地方。我相信很多新手選擇摩託車的時候都在擔心150cc排量夠不夠騎,馬力足嗎?
  • 新手騎自行車旅行常常遇到的9個問題
    騎車旅行這件事是不分職業、年齡、性別和地域的,唯一的區別在於你是不是真的想去。騎車旅行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人騎,或者和朋友一起騎,或者是參加商業旅行團。比如說騎行318川藏南線,一路上你會遇到來自天南海北、有著形形色色職業背景與性格特點的車友。欣賞美麗的風景,遇見有趣的旅人,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不同的文化……這些都是單車旅行的魅力所在。
  • 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我是在奶奶的自行車上長大的。那時候,每天下午,奶奶都會騎車帶著我去公園、超市。看慣了奶奶騎車時的樣子,於是對自行車有了一種特別的愛。 終於,我可以學騎自行車啦!我迫不及待地推出媽媽給我買的新自行車,躍躍欲試。可這輛平時「乖巧」的自行車,仿佛變成了一個「小調皮」故意和我做對,總是想把我摔下來。
  • 三年級作文: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每當我看見馬路兩旁的公共自行車時,我總會想起我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的情景。記得那一次,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奶奶買回了一輛自行車,並叫我下去,讓我學。我看了以後,遲疑了一會兒,心想:反正自行車都在前面了,我就學一下吧!
  • 騎自行車的好處,趕緊看看
    都說騎自行車好處多多,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騎自行車的好處吧。在騎自行車的時候,人們會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能量和脂肪,在消耗脂肪的同時減少脂肪的堆積,這樣堅持下去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減肥瘦身的作用。  2、開發小腦,鍛鍊人的平衡能力  人的小腦是主管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的調節,在騎自行車的過程中,人們需要小腦配合來保持身體平衡,這樣就能夠刺激小腦,鍛鍊小腦對身體的支配作用。
  • 【美騎網】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青春人物:14歲「00後」一鳴驚人
    黃麗:第一次騎車大概是在小學,當時每天都和同學騎自行車上下學。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原來自行車除了用來上學還可以在賽場上騎得那麼快。再後來教練去學校宣傳自行車運動,正好老師也建議讓我報名參加省運會,我就決定去了。從那次參加省運會以後就特別喜歡自行車,感覺真正愛上了自行車這項運動。
  • 如何教2歲孩子騎不帶輔助輪的自行車
    小寶是我教會騎車的十幾個小朋友中,年齡最小的,2歲不到5個月就會騎了。往回走的路上,一個老太太操著東北口音的羨慕的說「這小丫頭太機靈了,我孫子8歲了,還不會騎」,聽了這話,促使我寫下了下面這些教車心得,希望了解小朋友3歲前的成長或準備教孩子騎車的家長有所幫助。 培養小寶騎車的過程,再次印證了我的觀點,小朋友的潛能是與生俱來的,等待你去開發。
  • 他騎的是摩託車還是自行車?男子騎電動車被扣,車輛屬性引爭議
    那麼,他究竟騎的是摩託車還是電動自行車?摩託車和電動自行車兩者又該如何界定?近日,思明區法院開庭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法院是如何認定的。 1 事件:他騎電動車上路,被扣後告上法庭 2020年6月10日,男子阿榮駕駛一部無號牌兩輪電動車行經島外某路段時,被執勤交警攔查。
  • 調理代謝,騎騎自行車也可以
    隨著環保意識的普及宣傳,騎自行車已經成為一種既時尚又健康的代步和鍛鍊方式。騎自行車鍛鍊的好處是不限時間、不限速度。由於自行車運動是需要大量氧氣的運動,所以還可以強化心臟功能,防止高血壓。騎在車上,你會感覺非常自由又暢快無比。自行車不再只是一種代步工具,騎車更是愉悅心靈的方式。
  • 別說你會騎電動車,這個規定一甦醒,你就會發懵,騎自行車的更懵
    一則夫妻不能同乘一輛電動自行車的圖片,突然熱了起來。原來,5月15日至6月30日,廣西公安機關開展了整治摩託車、電動自行車嚴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颶風行動」,僅一周的時間南寧交警就查獲了700多起電動自行車違法載人的行為。其中一條就是電動自行車搭載成年人被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