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是牛科的動物賽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野生賽加羚羊在我國屬於一級保護動物,它們常棲息於荒漠及半荒漠的開闊地區,性喜乾旱,以各種植物為食,如梭梭、蒿類、羽芽等,一般邊食邊行。我國僅分布於新疆北部的邊境地區,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伊寧、甘肅、青海之旱海沙漠地區,西藏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興安嶺一帶。國外產於蘇聯西伯利亞,蒙古人民共和國及澳大利亞等地區。因此,我國羚羊角藥材大部分從俄羅斯等國進口,少量產於我國新疆,銷全國。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後,將角從基部鋸下。春季獵取者角青色微黃,秋季羚羊脫皮後色螢白。
鑑別特徵
羚羊角的類似品很多,均不可代羚羊角藥用。現將羚羊角特徵敘述如下:
1、外形長圓錐形,略呈弓形彎曲,長15~33cm,類白色或黃白色,尖部光圓如彎錐形,全體光潤如玉不發柴。
2、通天眼是羚羊角所特有的特徵。從羚羊角的基部橫截面處取出堅硬質重的角柱(習稱骨塞)後,角下半段呈空洞,上部在角的中間有細孔一條,直通尖端,對光透視,此細孔在上半段中央隱約可見,直通角尖,故稱「通天眼」。切記,沒有通天眼的不是真品。
3、輪環節羚羊角的外表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個隆起的環脊,中部以上多呈半環,間距約2cm,光滑自然,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處,稱為「握之合把」。環節凹凸順序環生,環狀脊由下向上是螺旋狀盤繞上去的,如果不為順序環生不是真品。
4、齒輪紋基部橫截面角塞與角鞘結合部可見一波浪狀的環紋,有點象機械錶的齒輪的外圍,是由於角塞表面突起的縱稜與角塞外面角鞘內面的凹溝緊密嵌合而構成的。如果是圓形環紋不呈齒輪狀則不是真品。
5、細絲紋表面除有輪生環節外,還有規則的縱向排列的細絲紋,細絲紊亂的不是真品。
商品鑑別
羚羊角的商品由於生長地區和年齡不同,而有多種規格。
1、大枝羚羊角
多產於我國的西北及北部,由俄羅斯進口的也是大枝羚羊角。長約16~26cm,最大者可達35cm,底部粗圓,直徑3cm左右,輪環節多至20節。尖部光滑,全體作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的尖部現紫紋及血線,質堅稍呈角質。嚼之如雞蛋黃味,加熱亦不腥臭。
2、小枝羚羊角
多產於東北北部及蒙古,過去多行銷江西,故又叫「江西莊」,長約10~12cm,底部直徑2~2.6cm,不很圓,環節較細,有的稍扁或中斷,約10個左右,上部多有黑尖或帶血線,青白色或黃白色,有裂紋的很少。質量與大枝羚羊角相等,惟骨塞較重。
3、大頭鬼是幼羚羊的角,為羚羊角中最小的。長6~13cm,底部直徑1.5~2.6cm。底粗上較尖,稍作彎曲形,雖有環節也不明顯。下部灰黃色,上部紫黑色,有的顏色深淺不一,全體光潤異常,為羚羊角中最嫩的。其骨塞鬆軟如酥餅。
4、老劈柴又稱「倒山貨」,是羚羊死於山野,由獵人揀取的,質量較低。整枝的為多,也有半塊或碎塊,縱裂紋很深或劈破,顏色有灰黃或灰黑不等,多無骨塞,有骨塞的則糟朽,手剝即落。雖具羚羊角的外形,但皆乾枯,質量較低。
以上品種質量雖有不同,然均可藥用,但已煮取藥汁又拿出來的則不可用了。
本文章於2011/08/14日由瘋癲痴迷轉載於盛世文玩網站。如有版權糾紛請先聯繫我們處理。
文章連結:http://www.sswenw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20&extra=page%3D77
請您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0845808或qq1628833540
盛世文玩廣告聯繫微信號:qq929582533
全國免費熱線:400084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