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問女兒,感覺你的好朋友安娜很久都沒有來我們家玩了?
她說,是呀,安娜最近經常和羅恩一起玩。
我心裡咯噔了一下。
事情要從9月份說起。
女兒的學校每年開學都會重新隨機分班一次,也會根據最新的考試成績,確定你能不能繼續留在「單科天才班」裡。
有一天晚餐,我突然想起關心她數學和閱讀的進度,問她在天才班還能適應不。
她嘎嘣嘎嘣地大口吃著肉,雲淡風輕地說:我現在不在那個班了。
???啥???
我急了,摁住了她的筷子:你怎麼現在才告訴我啊?
老公一臉驚訝:你難道今天才知道嗎?我早都收到郵件了。
女兒的閱讀課因為沒有達到97%的成績,被殘忍地踢了出來。
我有點尷尬,問她:你難受嗎?
女兒奮力掙脫我的手,筷子戳向盤裡的糖醋排骨,一副寵辱不驚的表情:「為啥難受,又不是我一個,內誰誰也被踢出來了,還有內誰誰也被踢出來了……」
學渣和學霸的區別就是,學渣永遠在往下比,學霸永遠在往上比。
記得小學時我落選區奧賽集訓,一個星期都茶飯不思,上學都覺得臉上無光。
小學渣接納自我的能力,確實比我強得太多。
為什麼掉隊三個月,我一點都沒發現過異樣?
回憶起這段日子,女兒好像完全沒有被淘汰的事影響過一絲一毫。
每天照樣樂呵呵地上學放學,放學最關心的就是今晚吃什麼硬菜,睡覺前的憧憬就是明天早上吃什麼,最能讓她傷心到跺腳的大事就是又沒吃好!
過了幾天,是中文期中考試。
考前一天,我陪孩子突擊到半夜11點,就那麼二十幾個字,顛來倒去苦口婆心地複習聽寫了七八輪,有幾個字還是鬼打牆一樣永遠寫不對,幾度親子關係瀕臨破裂。
最後一輪我疲憊地揮揮手讓她上去複習錯題,過了半個小時,樓上一點聲音都沒有了。
我和她爸慌了,鬼鬼祟祟推開她的房間,果然,這傢伙趴桌上睡著了,筆扔在一邊,紙上也就歪歪扭扭地寫了三五個字——睡前還不忘找了床小毯子,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暖暖和和的。
面對此情此景,我倆相互看了一眼,電光火石之間,老夫老妻已經用眼神完成了5000字的激烈吐槽。
第二天考完出來,她興高採烈地向我跑來:媽媽,我考了第二名!九十分!是不是很棒!有人只考了70多分!
破天荒了,我趕緊鼓勵:哎呀你真棒!
我漫不經心地問,第一名是誰?
羅恩,他98分。
啥?又是他?
人家一個美國出生、美國長大的美國人,竟然比一個中國出生、中國長大的中國人,中文還遠遠甩出8分!!
還有天理嗎?!
考試結束,羅恩的媽媽約我們周末一聚。
能收到學霸家的邀約,我當然開心得連連點頭。
心想著可得好好逮住他媽問一問,平時都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到了周末那天,羅恩來了,手上拎著個袋子。
一般小朋友去做客,會準備點零食水果之類的帶過去也正常。
羅恩的袋子一打開,是一本黃亮亮的奧林匹克數學習題集……
平時小朋友們,也就是玩玩樂高芭比畫畫過家家之類的。
羅恩來了,倆人先扎紮實實地做了一個小時奧數題,然後開始談論如何用scratch程式語言做一個小遊戲……
越聽我越絕望!
家長為什麼要推娃推到高血壓,你以為我們想嗎?
因為有些娃不推就不動啊!
像羅恩這樣的同學,我讀書時也見過。
我們以前高中火箭班的某位學霸,染頭髮彈吉他逛夜店,一考試就是年級第一,甩年級第二名二三十分,輕輕鬆鬆進了清華。
假學霸:白天課堂上睡覺,晚上回去偷偷熬到凌晨,裝出一副我天天玩成績還好的樣子。
真學霸:就是智商、效率、思維方式、學習習慣、執行力上的全面碾壓。
你說家庭教育是決定性因素嗎?
我認為也不全對,家長只是個催化劑,關鍵還得看原料。
我見過一個朋友的例子,他小時候住著棚戶區,父母下崗了,也沒有文化,靠擺攤度日。
家裡兄弟倆相差兩歲,物質條件和教育條件一模一樣,但是哥哥就是不學無術,混跡街頭,而他從小就是天然地覺得學習能使他快樂。
最後他考上了重點大學,又考上了TOP2的研究生,他的哥哥,吃喝嫖賭,渾渾噩噩一生。
一樣的家長,一樣的家境,也養出了截然不同的孩子,讓兢兢業業的家長們完全摸不出門道。
通過和學霸媽媽的聊天,我印證了一個十分扎心的結論:
養孩子,就像中彩票一樣,很明顯,我抽中了一張「謝謝惠顧」。
學霸絕不是家長雞血一樣推出來的。
普通家長,能把孩子推進211已經是功德圓滿。想推進頂尖高校,家長努力不努力,已經不重要了,全取決於孩子是不是那塊料。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學著認命,也是中年人放過自己的一種美德吧。
編外語:
前兩天看了篇文章《我北京的哥們,擔心一歲的女兒考不上211》,看完真的又想哭又想笑。
教育,真的已經是國民級的焦慮了嗎?
已經蔓延到了剛出生,甚至沒出生的孩子身上了……
但當你真的放眼看孩子的一生,學習很重要,但考試真的不能完全決定他的未來。
我們真正應該給孩子的,比成績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習慣,樂觀的性格,處理情緒的能力,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認識自我、與自己和解的能力。
就像前幾天開學了,學校讓寫一份對孩子未來的寄語,我老公沉默思考了20分鐘,最終只寫下一句: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就行!
也許,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生,最誠摯的期望。
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