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關前高義旗。
今日關頭成獨笑,可無巾幗贈男兒。
她,生於隋,逝於唐。
她,是一位身份顯貴的公主,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女將軍。
談及中國歷史上的女將軍,首先浮現在腦海的是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或是以穆桂英為代表的楊門女將,亦或是大唐樊梨花。
而隋唐歷史上,有一位奇女子。
她是唯一一位為父建立帝業的公主,也是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生榮死哀的開國英雄。
她既不是盛唐時生來就坐享榮華富貴的大唐女子,亦不是紅妝時代在武則天的影響下,追求政治權力的唐朝女性中的一員。
她盛開在大唐開啟壯麗篇章的前夕。
她,就是唐朝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的真名是什麼,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流傳於民間傳奇話本中的,便是「李秀寧」這個名字。
有人說,平陽昭公主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逆天的女主設定。
為什麼逆天呢?
因為她的父親是開國皇帝,兄弟是千古一帝;不僅如此,更因為她生為女流,卻能單槍匹馬,拉起一支隊伍,與父兄共攘天下。
平陽是李淵和夫人竇氏唯一的女兒,與李世民一母同胞。
她出生的時候,李淵還是太原留守,還沒有做皇帝。
作為武將世家之女,從小就和兄弟們舞槍弄棒,騎馬射箭,縱談韜略,論用兵布陣,不愛紅裝更愛武裝。
平陽十六歲時,嫁給同樣是將門之子的柴紹。
柴紹自幼便「矯捷有勇力,以抑強扶弱」而聞名。少年時,就當了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備身。
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兩人成婚後,開啟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平陽操持家政之餘,常同夫君一起切磋武藝、談論兵法。
若是一直如此,倒也歲月靜好,只可惜世道並不太平。
隋朝的殘暴統治早已引起人民強烈的不滿,隨時可能爆發農民起義,民間又相繼流傳出「李氏當為天下」的讖語,隋煬帝為此殺了幾個李姓大官。
公元617年,素來心有大志的李淵決定起兵抗隋。召回兒子和女婿,一起回太原起兵,柴紹也在其中。
在這種緊張的時刻,李家人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打草驚蛇。若是夫妻二人一同離開,目標太夠明顯。
所以,不得不留下一個在家「裝飾門面」。
但夫妻倆都知道,留下的一個勢必危險重重,柴紹也並不願意讓平陽一個人留在這危機四伏的長安城。
柴紹對平陽說:「你的父親將要起兵掃平亂世,我打算前往,但一起離開不可行,我獨自走後又害怕你有危險,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平陽卻說:「你先走,我一個婦人,自有辦法藏匿。」
柴紹走後,平陽深覺留在長安城等著夫君與父兄來拯救,並不現實,於是,平陽喬裝打扮,回到了鄂縣的李家莊園,又變賣產業,賑濟災民,很快便在民眾之間建起了聲望。
公主乃歸鄠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
——《舊唐書》
依靠自己卓越的治兵才能和超人的膽略,平陽四處聯絡義軍。彼時李淵手裡不過有精兵五萬,平陽以一己之力,僅三個月的時間卻已經招募到七萬士兵。
「誰說女子不如男,想不到李淵的女兒如此厲害!」
平陽帶領自己的軍隊,身先士卒,一起對抗暴政,盡現巾幗英雄的風採。
平陽公主令出必行,軍紀嚴明,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並嚴禁士兵欺壓百姓。
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
娘子軍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一時間,平陽的名號倒比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名頭還響。
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在她的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後,最終被迫降唐,轉過頭來為李家開拓疆土,成為凌煙閣上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公元617年,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
平定關中之後,李淵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因為獨有軍功,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至此,開國元帥平陽公主橫空出世。
攻下長安之後,中原並未完全平定,平陽奉命去鎮守山西。
山西太原是李家的老窩,李淵派平陽公主鎮守的「葦澤關」,是進入山西的咽喉之地,戰略意義重大。
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便更名為「娘子關」。
據說平陽公主駐紮娘子關之後,憑藉天險,修築工事,嚴密布防,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一次,劉黑闥部大舉進攻,來勢兇猛,由於關內軍隊兵力不足,娘子關的情況十分危險。
為了嚇退敵軍,平陽公主命人用新米熬製米湯,趁著夜色將米湯倒進護城河。
而敵軍見了,卻以為是馬尿,劉黑闥出帳觀望,只見城樓上旌旗招展,喊聲震天,戰鼓擂動,便錯誤地以為援兵已到,害怕中了埋伏,連忙撤退。
待得知此乃平陽公主的疑兵之計時,太原的援兵已到,悔之晚矣。
平陽的事跡與生平在長安之戰後不再見於史籍,直到武德六年,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
她因何而死?是病死、戰死、還是猝死?
沒有人知道。
史書也不肯吝惜一行字來講明緣由,記錄她的死訊還是因為平陽極為與眾不同的葬禮——以軍禮下葬。
「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
有禮官提意見說與古禮制不合,被李淵直接懟了:「鼓吹就是軍樂,以前平陽公主總是親臨戰場,身先士卒,擂鼓鳴金,參謀軍務,從古到今何嘗有過這樣的女子?以軍禮來葬公主,有什麼不可以的?」。
於是特地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並且諡平陽公主為 「昭」,所謂「明德有功」。
這就是後世稱她為「平陽昭公主」的由來。
擁有諡號的公主並不多,得到如此高的讚許的,更是絕無僅有。
她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以軍禮下葬的公主,死亦榮光。
毫無疑問的,她的一生是十分傳奇的。
無論是以單薄之力招兵買馬,還是米湯退兵,她智勇雙全。可以說,如果沒有她,李淵的天下將會耗費更多的精力。
我們無法得知,在長安之戰後,她做了些什麼,因為史官再沒有為她描述過一二。
在那個對女性極為苛刻的封建社會裡,她獨樹一幟。
她贏得父親嘉許、兄弟敬仰、丈夫欽佩、後人歌頌,拼的不是美貌,也不倚仗帝王寵愛,而是憑一己之力,以獨特的魅力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她還活著,大唐定會再添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