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存款不翼而飛 自動支付劃扣銀行擔責?

2020-12-22 新浪科技

來源:中國經營報

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導

隨著小額支付越來越便捷化,商業銀行通常都採用自動劃扣代替人工審核,但是這也並非意味著降低了風險。

9月中旬,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民事判決,涉及李某與某國有大行、銀盛通信有限公司、湖北好得偉業實業有限公司和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存款糾紛。在該案件中,儲戶1000萬元資金被通過支付系統「螞蟻搬家」式的划走,而銀行卻被判需要擔責,這成為當下銀行新型代收付業務中涉及交易風險的一個典型案例。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在支付劃扣中,銀行是根據央行指令自動劃扣款項,而交易背景和材料審核均不在銀行系統內,而是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但是,銀行負有保障儲戶資金安全的義務,一旦交易出現風險,銀行也很難擺脫責任。

千萬資金被劃扣

2016年4月20日,李某到銀行網點申請辦理了一張活期存摺和結算通借記卡。在通過銀行的審核後,李某當日從其他銀行向該借記卡轉帳1000萬元。

2016年8月29日,李某因需要使用資金到銀行處取款時,發現帳戶內已無資金。在向銀行查詢後,了解到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5月3日,連續4天該帳戶轉帳支出201筆共計1000萬元,其中4月29日當日轉帳81筆超過400萬元。

李某表示,之所以將1000萬元存在該銀行網點,是應一位券商朋友韋某的請求。韋某向他表示需要存款業績,約定存款1000萬元以半年為期,並承諾了給予高額的利息。

李某強調,在銀行開設的帳戶僅用於存款,並未考慮辦理其他銀行業務,也沒有開通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業務,更沒有開通簡訊提醒功能。

那麼李某帳戶的1000萬元資金是如何被轉走的呢?李某向法院提供了一份《委託扣款授權書》,該授權書是授權一家湖北好得偉業實業有限公司委託銀盛通信有限公司劃付款項。但是,該授權書上的籤名並非是李某本人,而李某也稱對該委託並不知情。

銀盛通信有限公司表示,涉案款項的劃款流程為湖北好得偉業公司根據其與李某籤訂的《委託劃款授權書》,向銀盛支付公司發出劃款指令,銀盛支付公司向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發出劃款指令,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向銀行發出劃款指令。銀行再根據結算系統最終將涉案款項自動劃扣至湖北好得偉業公司的帳戶中。

銀行方面認為,李某被詐騙不屬於銀行能夠控制的能力範圍內。犯罪分子以高息為誘餌,誘騙李某將資金存入銀行,再偽造其《委託劃款授權書》,通過第三方劃扣平臺將存款划走。在整個資金交易過程中,銀行僅執行了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支付結算規定,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小額支付系統發來的交易指令,由系統自動執行劃款,不負有審查交易背景和《委託劃款授權書》等材料真實性的義務,對李某存款被騙取不存在任何過錯。

銀行認為,李某是否申請或授權開通該交易業務不是由銀行審核,而是由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審核。在此期間,銀行並未與銀盛支付公司建立金融業務合作關係,也沒有對其進行任何授權或者委託。另外,交易中不存在人工或者系統對交易信息和交易資料的審核環節,自身沒有出現任何業務差錯或者管理紕漏,也不可能控制或者糾正第三方支付機構發生的業務。

在銀行看來,李某自身卻存在重大過錯,也是其被詐騙的直接原因。鑑於李某帳戶存有1000萬元巨額存款,其開立涉案借記卡以及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期間,銀行多次提醒其開通簡訊銀行服務,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帳戶交易信息,以便最大限度降低和控制存款安全風險,但均被其拒絕。另外,李某向詐騙分子洩露個人身份信息及帳戶信息,導致被詐騙,理應自行承擔存款損失。

銀行擔責?

在二審中,法院對於銀行的責任認定成為了該案件的重點。法院認為,銀行與李某之間因儲蓄存款建立了儲蓄合同關係,未經儲戶同意不得扣劃存款等義務。涉案存款被扣劃的關鍵在於《委託劃款授權書》的偽造,據此發起扣劃指令,通過層層發送後,銀行在李某並未實際真實委託劃款的情況下對存款進行了扣劃,違反了儲蓄合同中保障資金安全的義務。

法院認為,雖然銀行的該類交易是一種「新型代收付業務」,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小額支付系統發來的交易指令,由系統自動執行劃款,不存在人工或者系統對交易信息和交易資料的審核環節,但是根據《小額支付系統業務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銀行基於小額支付系統進行劃款並不能免除其審核義務以及保障存款人資金安全的基本義務。同時,小額支付系統在五天內密集轉帳200筆流向同一帳戶,但是銀行卻沒有監控到異常情況,說明其系統控制管理也是存在不夠完善之處。

對此,法院認定,銀行接收深圳金融結算中心對接中國人民銀行小額支付系統後發送的交易指令是詐騙流程中的被利用者,但是同時銀行作為儲蓄合同關係的商業銀行一方,確實沒有盡到保障儲戶資金安全的合同義務,其扣划行為是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小額支付系統發來的交易指令的免責理由不能成立,其應向存款人李某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由此,二審判決,李某與銀行均在存款損失案件中應該承擔責任,並判定銀行向李某賠償450萬元及相應利息。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很難避免這類風險。在該交易中,系統都是自動的,銀行本身介入的較少。這不是一家銀行的問題,而是整個業務流程的問題。」一家國有大行人士稱。

該國有大行人士認為,從交易看,銀行被置於了兩難的境地。「如果銀行不執行劃款指令,那麼是存在代付違約的。如果執行劃款指令,則對保障儲戶存款安全有影響。銀行不可能在交易中添加一個審查環節,否則流程也更加複雜化。」

「銀行在賠償後可以向最初發出指令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追責。」該國有大行人士認為,該案件也表明銀行要更重視代收付交易中的風險,而應用自動劃扣系統不一定能完全擺脫本身的責任。

相關焦點

  • 80後女子1000萬銀行存款不翼而飛,結果告贏了,獲賠450萬
    家住遼寧瀋陽市的80後女子李某應朋友韋某要求,將1000萬元存入位於廣州市的建設銀行建行利雅灣支行,約好存款期限為半年。但僅僅4個月後,該筆帳款卻「不翼而飛」。於是李某將建行利雅灣支行告上法庭,法院終審判令該支行向李某賠償450萬元及相應期限內的活期存款利息。李某存款帳戶中的錢是如何「不翼而飛」的?
  • 獨家:廣州農商行某支行隨意扣劃客戶存款 總行行長易雪飛如何看
    運營商財經網 實習生李秀梅/文運營商財經網獲悉,廣州農商行東怡支行一客戶忽然收到一條扣款簡訊,發現其銀行卡裡的存款莫名被扣劃了11萬多,客戶找到銀行,銀行說他在1995年有欠款,可是客戶從沒有在廣州農商行貸款,哪來的欠款呢?
  • 信用卡逾期,銀行直接劃扣我本月所有工資,我該怎麼辦?
    今天有位債友向我問這樣一個疑問:快月底了,我們公司剛好發工資,工資是打到工資卡,剛好我的工資卡又和信用卡綁定了,今天晚上回到家,發現錢不見了,打開APP看到記錄是被自動強制劃扣還信用卡了,這可是我一個月的工資,一分錢不剩,連基本的生活費都沒了,還讓我怎麼生存,他們這樣做合法嗎?
  • 中信銀行風波不斷,不光洩露隱私、還曾偷偷劃扣用戶信用卡
    不止於此,中信銀行的地方信用卡中心涉嫌無證經營一事也被媒體曝光,此外,幾年前中信銀行未經允許私自劃扣用戶信用卡也被再次提起。根據《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其中明確規定,銀行應遵循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顯然中信銀行這一做法違反了相關規定。在這條微博下,許多用戶對這封致歉信表達不滿。
  • 銀行可以隨意轉走銀行帳戶的錢嗎?
    有網友提問——「銀行可以隨意轉走銀行帳戶的錢嗎?」,事實上,銀行是不能隨意划走儲戶銀行帳戶裡的錢的,只要在特定的合法情況以及前提下才會進行劃扣,下面進行闡述說明。一、 銀行不會隨意劃扣帳戶內的資金也就是說,當你把錢存到銀行之後,這筆錢,銀行可以用作自己的運營投資,比方說進行放貸給其他客戶。這也是銀行主要的獲利方式,那就是存貸差。但是,你帳戶內的存款是不會減少的,也就是說,當你再次去銀行進行取款時,你的資金是不會減少的。
  • 中行開始劃扣倒欠資金 原油寶穿倉背後仍有四大問題待解
    與此同時,大部分穿倉的投資者,已經將自己中行帳戶中的全部存款轉到其他銀行,擔心中行後續劃扣他們的存款帳戶。至於投資者在其他銀行的帳戶是否會受影響,有律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中行沒這個權利去劃扣,「這就完全只能通過法院訴訟,在法院判決銀行勝訴後,才能由法院執行劃扣了」。
  • 瀋陽男子建設銀行信用卡被盜刷,儲蓄卡中錢被銀行划走「抵帳」
    2020年12月30日,法院公布一起信用卡糾紛案件,法院判令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瀋陽鐵西支行內向王某王某返還8631.71元。經查,2019年10月28日下午2點49分,王某的中國建設銀行的信用卡在異地被陌生人盜取現金5000元。
  • 存款人去世,他在銀行的存款沒人知道,銀行怎樣處理這個存款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在1981年的《關於存款人死亡後存款過戶和支付手續問題的補充通知》中的相關規定:「由於銀行不可能及時把握存款人的死亡情況,因此,對存款的支付,仍宜按現行儲蓄存款章程的規定和習慣的做法,即憑存款存單、存摺付款(留有印鑑的須驗對圖章),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者,須查看取款人的身份證。
  • 1580萬元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為了推卸責任 奇怪操作居然有這麼多……
    千萬存款莫名消失 官司5年後終有結果家住昆明的鄭女士最近終於結束了一場歷經5年長跑的官司。2014年,她的銀行帳戶經過兩次非本人操作的交易後,1580萬元存款就莫名其妙不見了,其中1500萬元還被轉借他人。鄭女士因此將昆明一家村鎮銀行告上了法庭,然而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官司直到2019年,才最終有了結果。
  • 部分銀行暫停「無卡存款」業務
    為了方便客戶的交易,中國的一些銀行在2000年開始為存款人提供櫃檯無卡存款服務.自2009年以來,各銀行相繼推出了自動櫃機無卡存款服務.當我們想要進行銀行存錢,卻忘了帶卡或存摺的話,免卡存款服務就派上用場了,只要確保正確填寫卡號就行了.
  • 銀保監會憋不住了,周五出臺最狠新規,銀行高息存款劃上句號?
    文/李閏最近一段時間,理財市場又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變化,各大三方平臺紛紛下架自己代售的銀行存款,讓不少投資者始料不及。可能是最近監管的風聲有些緊,有些投資者認為等這陣風過去了就好了,高息的銀行存款還是會回來的。
  • 銀行無卡存款服務被悄悄「叫停」?銀行員工:未來可能完全消失
    雖然說行動支付的出現,讓現金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但銀行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略。如果我們不熟悉銀行業務,在存款、取款、轉帳等方面會遇到很多麻煩。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必須詢問出納員。一些銀行網點經常出現排幾個小時隊的人,這對那些沒有耐心,趕時間辦事兒的人來說是件麻煩事。
  • 銀行利率大幅上調,如何存錢利息越存越多?儲蓄戶別再盲目存款
    銀行是營業性企業,銀行每年也有業績目標。對銀行來說,居民儲蓄是最基本的賺錢方式,為了吸引大家存錢,很多銀行都已經上調了存款利息。普通定期存款。每家銀行都有,其利率上浮比例有限,一般也就在50%左右。但靈活性極差,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計息,十分的不划算。
  • 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導致資金損失,銀行是否擔責?
    經查詢得知,其銀行卡內資金被消費了7筆共計27498元,其中大部分款項均為線上POS消費。徐某陳述其未收到銀行信使發送的簡訊提示。銀行提供的銀行信使記錄表明,徐某上述七筆消費均有簡訊提醒。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犯罪嫌疑人何某等人獲取到公民信息後,將帶有木馬病毒連結的簡訊發送給被害人,被害人點擊連結後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何某等人通過植入的木馬病毒竊取到被害人銀行卡、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信息後,通過門店掃碼支付等通道用被害人的信息以及攔截到的驗證碼完成支付,盜刷被害人的銀行卡。法院經審理認為,徐某與銀行之間的儲蓄存款合同合法有效。
  • 銀行利息計算方法 存款到期後不取或續存會怎樣?
    三、計息起點   1、儲蓄存款的計息起點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計付利息。   2、利息金額算至釐位,實際支付時將釐位四捨五入至分位。   五、外幣儲蓄存款利息的計算,   外幣儲蓄存款利率遵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利率執行,實行原幣儲蓄,原幣計息(輔幣可按當日外匯牌價折算成人民幣支付)。其計息規定和計算辦法比照人民幣儲蓄辦法。
  • 結構性存款:銀行負債新變革
    所以銀行表外理財難以為繼,表內理財生死未卜,在利率市場化情況下,銀行存款不斷被貨幣基金等產品分流,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另一些替代性的銀行產品初現端倪。  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結構性存款。  二、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又叫收益增值產品,是將利率、匯率等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
  • 智能存款被清盤,銀行存款又換新花樣:存10萬每年利息達4875元
    前幾天兩分鐘金融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銀行扎堆上線存款產品,年利率達到4.8%以上。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說:現在哪裡還找得到年利率4%以上的銀行存款?後面跟他交流了一下,原來,他也知道原來的銀行智能存款可能達到較高的年利率,但是最近不斷看到智能存款被清盤的消息,故有此疑問。事實上,那些被清盤的銀行智能存款,主要是靠檔計息的產品,由於靠檔計息被發文禁止(提前支取只讓以活期利率計息),因此相關產品才被「下線」。
  • 最擔心的事情發生:劃扣"倒欠資金",不還上徵信!市值沒了200億!7旬老人虧95萬,更欠銀行超百萬
    中行原油寶的投資人不但虧光本金,還欠了銀行一大筆錢。23 日,「原油寶投資者倒欠銀行不還將納入徵信」又登上微博熱搜。中國銀行原油寶爆倉引發的風波仍在繼續發酵。23日,有投資者發現,中行開始劃扣倒欠資金,投資者「原油寶」帳戶中的保證金被直接划走,正式執行-37.63美元/桶這一聞所未聞的結算價。
  • 銀行存款中介亂象調查
    上述銀行大額直存的程序為:中介與存款人籤訂直存協議;存款人可任選一家中介指定的銀行,以存款人名義開立一般結算帳戶;中介向存款人支付保證金5-10萬元整;存款人再將所商定的理財資金全額存入之前開立的一般帳戶內;資金到位24小時之內,存款人一次性獲得中介提供的資金,到期利息則按國家標準由銀行支付;存款人則需出據承諾,承諾在資金到位約定期間內,不提前支取、不質押、不換取、不掛失、不轉讓。
  • 再過12年,中國人的銀行存款會被「扣錢」?未來錢還能放在哪?
    一直以來,把錢存進銀行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主要的資產保值方式,畢竟銀行存款沒有什麼風險,而且還有利息收益,所以很多人都是把自己平時的收入存在銀行的。當然,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通貨膨脹在不斷讓貨幣貶值,存款的利息收入也不斷減少,所以不少人開始拿錢理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