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華輿訊 據西非華聲報導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位於西非東南部,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寧,北邊的尼日,東北方隔查德湖與查德接壤一小段國界,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位於西非東南部,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寧,北邊的尼日,東北方隔查德湖與查德接壤一小段國界,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首都為阿布賈(Abuja)。官方語言為英語。全國居民中50%信奉伊斯蘭教,40%信奉基督教,10%信仰其他宗教。
奈及利亞也是非洲能源資源大國,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76種礦產中有34種具備商業開採價值。
奈及利亞還是世界上電影業最發達的幾個國家之一,擁有著名電影工業基地好萊塢,年拍攝電影數量僅次於印度寶萊塢和美國好萊塢,居世界第三位,每年出品電影數目相當於中國、日本、韓國三國電影出品數的總和,不僅在非洲本土具有絕對控制性的文化影響力,也將海外市場擴展到了歐洲地區。
奈及利亞人性格外向,爽快大方,待人真誠,熱情好客,講究禮貌,注重禮儀。在商業交往活動中,奈及利亞人見到外國客人,一般會主動打招呼,握手致意,熱情問候對方:「近來好嗎」、「身體好嗎」、「工作好嗎」等。在施禮前,總習慣先用大拇指輕輕地彈一下對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禮。
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對男性客人多稱為先生,熟悉者可稱為朋友或兄弟,有的人對年長者或地位高的人稱為爸爸;對於女性多稱為夫人、女士或者小姐,有的人對於年長的女性或地位高的人稱為媽媽。奈及利亞人等級觀念分明,下級對上級多稱職銜、學銜或者軍銜。外國人稱呼奈及利亞人,一般要在姓氏前冠以先生、小姐、夫人和頭銜等尊稱。
如果到奈及利亞人家中做客,應事先約定時間,選擇主人方便的時間,並要按約準抵達,屆時主人會在家中恭候。未受到邀請,一般不可貿然到當地人家中。即使受到邀請,也不可隨意亂走亂看,不可打聽主人的工資收入或幾個妻子等。因為奈及利亞實行「一夫多妻」制,以歐羅巴族人最為盛行。
當地男人,妻子越多,表明地位越崇高,越有聲望。在那裡,地產、房屋都不值錢,更沒有什麼銀行可供人儲蓄存款,最實在的財富便是妻子。歐羅巴的一位普通男人,都擁有10個妻子,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有50位妻子,那也不足為奇。當地曾經有一位名叫阿萊布卡的酋長,擁有的妻子多達400個。每一位新娘最低價錢約在700美元上下,購買新娘的錢,須由新郎交給新娘的家屬,而新娘自己也可分得一部分。最為奇怪的是,這裡的女人都很熱衷嫁給擁有多妻的男人,她們認為這是無上的光榮。在她們看來,如果「不幸」嫁給了一個妻子少的男人,那便是畢生的恥辱。
由於,奈及利亞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國家,黑人人口佔非洲黑人的五分之一。奈及利亞人對實施種族歧視制度的南非具有憎惡感,因此去過南非的人不能直接入境奈及利亞。在奈及利亞商談時應避免談有關南非的事,另外,還需注意所攜帶的印刷品不要涉及南非。最為注意的是與奈及利亞人交談的時候,不要盯視對方,他們忌諱對方盯視自己,因為這是不尊重人的舉止。
奈及利亞人還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下賤、骯髒,是不應該乾乾淨的事情的,否則便是對人的挑釁和汙辱。他們也忌諱數字「13」,認為它是厄運和不吉祥的象徵。奈及利亞已婚婦女最忌諱吃雞蛋,她們認為婦女吃了雞蛋就不會生育。
由於,奈及利亞有許多部族,所以各族習俗和文化傳統有很大的差別,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其菲蒂族人惜馬如命,他們從不吃馬肉。如果馬死了,全家人會像死去親人一樣痛哭一場,並為馬舉行安葬儀式,將馬尾懸掛在最顯眼的地方,堅持三年天天為之祈禱。
伊博人的審美觀念很個別,婦女喜歡梳高發,因此她們的族名也稱「高髻族」。她們在發內填上棕櫚絲核扎的高髻,高度相當於人頭的兩倍。未婚少女要紮成蛇形,因為蛇在當地認為是「潔白」;已婚人要紮成魚形,因為魚在當地表示「和睦」;老婦人髮髻要紮上三葉棕櫚條,因為棕櫚條表示「長壽」;寡婦要紮成圓頂的,表示為死去的丈夫盡「忠貞」。
伊薩人認為食指是不詳之物,無論誰用右手的食指指向自己,都是一種挑釁的舉動;如果有人伸出手並張開五指對向自己,更是粗暴地侮辱人的手勢,相當於辱罵祖宗,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原標題:妻子越多男性地位越高?領略奈及利亞的風俗文化)
來源: 西非華聲(奈及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