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11,火箭主場戰勝森林狼。對於一支近況不佳,遲遲找不到贏球感覺的球隊,這簡直是一場可以被稱為甘之如飴的勝利。
一場勝利,可以讓球隊的更衣室中再次出現向上奮進的聲音;一場勝利,猶如定海神針般穩定球員近期飄忽不定的心神;一場勝利,就可以在隱約中找回些許曾經的感覺。
就好像你站在山頂對著跌入谷底的朋友高喊:「向上爬!」那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許我們都會說,面對一支志在未來的球隊,火箭本就應該拿下勝利。但在四連敗期間,他們所面對的大多數球隊,難道不是志在未來?
問題既然出在自身,解決的唯一途徑還應該是自我糾正。
在末節,火箭究竟有著怎樣的發揮?
對火箭而言,這終究不是一場完美的比賽。面對「殘陣」森林狼,火箭在前三節一直在苦苦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他們曾數次將比分擴近至五分之內,又眼睜睜看著對手用自己曾經最熟悉的方式三分命中,拉開比分。
直到第三節節末威少率領銜接段陣容打出10:0的高潮,小李命中反超比分的壓哨三分後,一切開始變得不同。
末節的火箭,再次展現五小陣容所應該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樣子。
防守端,他們的無限換防並不懼怕傳統意義上的一五號位擋拆,考文頓能在送給麥克勞林大帽的同時助攻威少發動一次快速轉換。
內線身高不足進而導致保護籃板能力的缺失,被全隊最大限度的積極性所彌補。你會發現當手感下降的森林狼重新選擇衝擊內線時,他們無法在低位或是二次進攻中佔得便宜。
末節兩隊籃板比為9:7,火箭領先。
小陣容的最大優勢,當然還是進攻。到了末節,曾經熟悉的鏡頭盡數回歸。
威少轉換進攻中的一條路暴扣;哈登面對拉塞爾命中的後撤步三分和擋拆順下後的拋投;埃裡克·戈登殺死比賽的兩記三分。
末節火箭三分10投6中,完成自我救贖。
本場比賽,火箭的贏球再次遵循兩個熟悉的定律:
1、全場總得分接近120分。
2、哈登威少合砍60+。
本場比賽,威少砍下27+6+7的同時追平哈登,本賽季連續第34場得分突破20+。相較威少的穩定,哈登近期的表現掙扎得多。
四連敗期間哈登的命中率僅有32.5%,三分命中率更是僅有19.1%。但是今天,正如他在命中三分後高喊的那句:I am back一樣,他回來了。
本場比賽哈登出戰35分50秒,19投11中,三分線外10投5中砍下37分4籃板7助攻。
回看比賽錄像,哈登打得很聰明。他的身體依舊沒有處於最佳狀態,你可以看到當面隊奧科吉的一對一單防時,哈登很難輕鬆完成擺脫或贏得投籃空間。
於是乎,像其他隊伍針對他的重點防守一樣,哈登也開始尋找對方防守體系最薄弱的一環。一旦通過掩護換防面對拉塞爾或比斯利後,哈登的出手變得極為堅決。
末節三記三分,皆是如此。
走向極致的隊伍,還是要靠自己的極致去拿下比賽。
如果在遇到困難時選擇放棄,以己之短攻人之長,那就什麼都不是了。戈登的兩記致勝三分,詮釋了這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