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20年
努爾哈赤不光是一個軍事家,也是一個頗有建樹的政治家。現在我們說的滿文就是努爾哈赤創造的。
以前女真部落有過一段時間的文字,大概是在明朝中葉的時候,這種文字就消亡了,因為這種文字非常奇怪,說它像漢字它又不是漢字,說它像契丹字它又不是契丹字。由於這種文字難以辨識,逐漸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努爾哈赤為什麼要創建滿文呢?說實話,這是必須的。一個國家武力再強大,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字,也會被人看不起。再說,後金已經起來了,雖然大家都說女真語,不過用的官方文字卻是蒙古文字,所有女真人都必須學蒙古文。
就努爾哈赤自己來說,他粗略地了解一些漢文和蒙古文,越了解他就越鬱悶:為什麼漢語和漢文是一致的,蒙語和蒙文也是一致的,怎麼就我們女真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我如果不創製出滿文的話實在有愧於後世子孫啊!
努爾哈赤把這個艱巨又光榮的任務交給了額爾德尼和噶蓋。額爾德尼特別愛讀書,精通蒙古語和漢語,在努爾哈赤帳下,算是一個難得有學問的人物。噶蓋學問雖然比不上額爾德尼,但做事相當踏實。
說實話,接到這個任務,額爾德尼和噶蓋都感到很為難:「老大!蒙古文字我們用了這麼久,你說改就改,不太好吧!」努爾哈赤說:「正因為用別人的文字用了這麼久,所以才要自己創製文字啊!難道要永遠躺在別人的文字中嗎?」
額爾德尼說:「好是好,但是怎麼下手呢?」努爾哈赤說:「這還不好辦,你們直接把蒙文的字母拿過來,對上我們的讀音,這不就結了。難道我指望你們像倉頡那樣從無到有地造字,驚天地、泣鬼神啊……」
努爾哈赤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白:抄襲,大膽地抄襲。別人的東西拿過來就是我們的東西,由於努爾哈赤的指導方針進步正確,轟轟烈烈的滿文運動開始了。噶蓋在創建滿文的過程中因為犯了政治錯誤被誅殺。
額爾德尼根據努爾哈赤的指示,終於創製了因文見義的滿文,這種滿文又稱為「老滿文」,主要是區別於皇太極時期加圈點的新滿文。額爾德尼算是滿洲的倉頡了,雖然涉嫌抄襲,也算是文化的開創者吧!所以皇太極評價他是「一代傑出之人」。
額爾德尼創建的老滿文沒有圈點,仍然存在一些缺點。後來,清太宗皇太極任命達海改進滿文,達海學問很好,圓滿地完成了這個任務。經達海改造的滿文稱為新滿文,康熙帝對達海的新滿文評價非常高,親自立碑表彰他的功勞。
滿文創製成功以後,滿族人如虎添翼,自信心大增。
那麼,既然滿文是從蒙古文非常詳細(早期的老滿文和蒙古文更相似),那麼我們怎麼能區別呢?那麼小編今天教你如何四招辨別滿文!
在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各方面的因素,加上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情況不容樂觀,滿文更是如此。改革開放之後,滿文的民間教學才開始逐漸恢復,其中當以一九八五年在北京創辦的滿文書院最為知名,其滿文教學堅持了近二十年,而北京的故宮等地也在傳承教學滿文,新疆的察布查爾錫伯族也在滿文、錫伯文方面所有傳承。
乾隆篆書表
乾隆篆書表
近幾年受「民族熱」影響,「滿文書法」也隨之產生,一些滿族名人也留下了滿文墨寶,甚至有些標價出售。這些人中固然多數是曾經研習滿文或熱心於民族文化的前輩,但是也有不少濫竽之輩,他們幾乎不會滿文,只是照葫蘆畫瓢。
乾隆篆書表
乾隆篆書表
於是產生了一個問題,滿文是否確有「書法」?有何標準,又如何鑑別呢?
事實上,清代雖然是滿文最興盛的時代,卻未見「滿文書法」的文獻記載。比之漢文書法的發展,如永字八法等標準,滿文顯然沒有形成固定的法則。如滿文字帖、滿文範文之類的也是極少,聞名者大概只有晚清賽尚阿所寫之雙鉤滿文。筆者詢問過一些從事過滿語教學的老人,他們認為滿文一直「無派有體」,即滿文雖然不同於漢文,有著顏柳歐趙等派別,但事實上楷、行、草、隸、篆五體基本成型,而且均有一定之規。今日若稱「滿文書法」,實際即以此等「書體」作為標準。
乾隆篆書表
乾隆篆書表
滿文五種書體雖然寫法各有不同,每個字母的具體寫法也各有特色,但是總論之,滿文書法有幾點是必須的,也是考察是否合格的標準:
其一,中線。如我們寫字時經常使用單線格本一樣,滿文也有基準線,這個線在詞彙的中央,由上至下,在現在的滿文教學之中一般稱之為「中線」。在書寫滿文時,一定要以中線作為基準,每個字母甚至整篇文章,都要合乎中線。
乾隆篆書表
乾隆篆書表
其二,字母比例與形狀。滿文有許多個字母,每個字母所寫出來的形狀不同。書寫時,除去行書和草書的詞尾字母可以適當伸展,其餘字母均有隱性的比例,又有不少字母書寫時須有適當角度。這種比例和形狀的規則很難嚴格地一一指出,卻可通過清代的楷體滿文來對照、了解,因為清代楷體滿文對於這些比例的運用是相當一致的。
乾隆篆書表
其三,圈點位置。滿文單詞中經常出現的圈點,位置看似隨意,卻存在細微的區別:首先要點在相應的字節的範圍內,其次,什麼樣的圈點應該略向上,什麼樣的應該略向下,也各有講究。
其四,翻譯。這點最難被不懂滿語者鑑別出。滿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與漢藏語系的漢語語法結構不同。如漢語說「我讀書」,滿語則說「bi bithe be hūlambi」,即「我書(把)讀」,書寫順序更是不同。有些所謂「滿文書法家」的創作不過是照著漢語翻一下滿文詞典照抄照錄,寫出「不是句子的句子」罷了。(本文中所有滿文均採用穆林德夫式轉寫方案轉寫,另諸如古書印刷原因及配合滿文篆字,滿文非豎寫)
如您需要滿族風格元素的餐飲、旅遊、文化合作,請聯繫——葉赫那拉煜麟,大清國慈禧皇太后五世內侄孫,清代世襲一等子爵後裔,中國書畫院院士,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滿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滿文書法研習會秘書長兼副會長,湘西武陵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史地民俗協會會員、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書法家,暢銷書作者,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正說清朝十大貴族》、《大清風雲人物》、《晚清軍事變革》等。十餘年間,煜麟老師為東北、華北、西北等數個滿族民俗村寨、滿族飯店賓館進行過滿族文化元素整合,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歡迎洽談合作。掃碼聯絡: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東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歡迎添加管理者微信:13911539318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