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韓爸爸參加核保理賠為主題的高級培訓,(為什麼高級啊,爸爸?因為要付費啊,2天,2100元,對於我來講很高級的了)。2位從業15年以上的核保和理賠老師分別給我們分享了,核保和理賠的思維邏輯,關鍵點和經典案例分析。
人身保險核保理賠高級研修班 廣州 2020
大白話一點,就是說什麼樣的身體情況會影響保險公司受理保障,還有理賠的時候怎樣操作,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其中有一節課,老師分享的是體檢與核保,在體檢報告上哪些指標異常會導致核保不通過,發生除外,加費,延期或拒保等處理結果。
學習完之後,韓爸爸特別想和大家分享體檢這一塊,因為傳統上最近9-10月份是企業員工體檢的旺季,可能大家在體檢結果中會出現一些小異常,比如血液中某些指標偏高,器官有結節或囊腫,那麼多的檢查裡面,那些情況需要我們重視,會影響我們買保險,特別是經常會出現醫生說沒事,不用管,回頭買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居然諸多要求,複查,加費,甚至拒保?這裡面有什麼道理和邏輯?是醫生太樂觀,還是保險公司太多事?
醫生說沒事,保險公司say no
由於體檢項目較多,今天先說一部分:
醫生看的是短期風險,保險公司看的是長期風險。
普通檢查中的異常情況對核保的影響。
醫生和保險公司眼中不同的風險判斷
首先,先跟大家說一下,保險公司的「核保醫學」和醫院「臨床醫學」,對同一個身體異常指標或疾病,會有不同判斷。比如說女生常見的乳腺結節,醫學上主要分為0-6級,6級最嚴重,一般醫生會認為3級或以下的結節不需要處理,只要觀察就好,但保險公司會認為2級以上的結節就開始有風險,需要「除外」乳腺器官的保障責任才可以承保,存在3級或3級以上的結節,就已經有很大風險,醫療險估計會被「拒保」。
主要原因是,醫生看待的是目前或近期的健康風險情況,會不會對病人有危害發生,需不需要馬上治療。而保險公司看中的是客戶未來幾年,幾十年後的疾病風險,現在的異常會不會將來發展為嚴重的疾病,發生的機率有多高,要承擔多少賠償?
所以對於醫學上的疾病判斷標準,醫生或保險公司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保險公司更謹慎,偏向於提前杜絕這個「風險」,因此下面介紹的一些體檢中的異常和疾病情況,也許醫生說不用管,沒問題,但保險公司就會很重視和採取行動哦。
重點就是:想要獲得保障,就需要儘早配置,不要等身體出現危險信號的時候,才去考慮。
下面開始說說體檢這個事,對買保險有什麼影響
目前市面上的體檢,主要分為公立醫院普通體檢,公立醫院高端體檢,私立醫院或診所體檢和私立體檢中心。
公立醫院的體檢價格相對優惠一些(目前有些公立醫院也有較高端的體檢服務,價格較高),檢查內容全面,體檢結果比較正規細緻和權威,但是環境和服務相對會差一些。
私立醫院診所和體檢中心服務和環境較好,人較少,但是檢查項目會有不足,醫生在檢查結果上面的判斷和描述較為模糊。
一 普檢項目:身高,體重,血壓,內外科,五官科
1 身高體重,得出BMI指標(Body Mass Index)
體重是最容易了解我們身體情況的一個指標,過胖的人,一般會伴隨血壓高,血脂高,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後續發病的機率會比正常體重的人群要高很多。
肥胖確實是一種病。醫學上認為是一種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分布異常並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區分為:遺傳性,繼發性和單純性肥胖。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癌症、變形性關節炎、骨端軟骨症、月經異常、妊娠和分娩異常等多種疾病有明顯的關係,而且肥胖可增加死亡的危險性。
如何判斷體重是否標準,一般我們用BMI(Body Mass Index)。
BMI是目前國際和國內醫學上對身高體重的一個標準判斷指標,是用體重(KG)/身高的平方(M),醫學上一般認為,18.5-23的指數是健康的情況,高於或低於相關數值都有體重過輕或肥胖的情況。
保險如何看待BMI指標異常?肥胖或過輕。
這方面保險公司相對醫學上來講,是比較寬鬆,一般BMI30以下的情況,都可以標準承保,沒有問題,而BMI超過30的話,會結合客戶年齡和其他疾病的情況,有可能會「加費」(增加保費)。
對於體重過輕,如果不是疾病引起的話,保險公司一般不理會,標準體承保。但對於短時間不明原因的體重快速下降(三個月下降5kg以上),保險公司會比較緊張,害怕是隱藏的疾病,所以會給予「延期」(延後保單生效期)的核保結果,要求查出具體體重下降的原因,才會開始承保。
如果是單純性肥胖的小夥伴,可以在投保前,控制一下飲食和多運動,注意休息,嘗試把體重降下來,儘量獲得較好的BMI指標,從而在大部分保險公司投保上更有利於。但事實上也有一些保險公司不看重這個身高體重的指標,無論BMI多少,他們都可以接受,比如瑞泰保險公司,他們對肥胖人士特別友好。
另一方面,如果發現體重不明原因地突然下降,為了以防萬一,除了看醫生以外,還應該抓緊考慮保險的配置,做好保障。
2 血壓(Blood Pressure),通過血壓計得出收縮壓和舒張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它能夠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分為收縮壓(臂環壓緊的時候)和舒張壓(臂環鬆開的時候),一般醫學上收縮壓超過140,舒張壓超過90的時候,就認為有高血壓的情況。收縮壓低於90,舒張壓低於60,是血壓過低的情況。
醫學上一般把高血壓區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一般發病原因不明確,可能是遺傳或環境生活習慣導致,而繼發性高血壓,一般由疾病引起,比如:腎上腺疾病或血管疾病。
收縮壓升高,說明血壓過大,會增加中風或動脈疾病的危害,舒張壓升高會導致主動脈增大,彈性降低,容易引起心臟病和動脈硬化。
血壓異常,保險公司怎樣看?
目前保險公司一般接受收縮壓160以下的情況的投保,在重疾和醫療險都有機會可以標準投保。如果超過160就會有「加費」或「除外血管相關疾病」(除外是指排除或取消相關器官或疾病的保障責任)的情況。低血壓的情況,一般保險公司不做處理,標準承保。
所以如果血壓在130-140附近的小夥伴,建議儘早配置保險保障
溫馨提醒,血壓的測量,有一定偶然性,比如運動,精神狀態和藥物影響。所以我們一般建議體檢人在測量前,要充分休息,放鬆心情。如果真的發現血壓異常,建議分三次,每次間隔15-20分鐘來測量,取平均值。
現代醫學認為,在藥物的幫助下,長期把血壓控制在140以下將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影響,目前很多保險公司都接受在藥物治療下,血壓控制在140以下的人士標準承保。
3 外科,內科,五官科,靠看和摸(不太準確)
這幾項檢查,我們也很熟悉,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作,都會經歷過,(特別是讀書的時候特別尷尬)
在同學面前被檢查
一般是通過看和摸來檢查是否有異常,如果發現異常,比如摸到甲狀腺或淋巴腫大,一般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情況,所以這方面簡單的檢查結果,不足以改變核保處理,需要進一步複查確認。
五官科檢查,一般就是看看眼睛,耳朵,有些會測測視力和顏色。如果發現異常,一般都需要專科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所以保險公司的核保人員一般不會單純看這裡的報告,而是結合進一步診斷來評估是否可以投保。
這裡需要留意一下「近視」,現在很多小夥伴都有近視,一般來說普通的近視不會影響核保,但高度的近視,800度以上,有些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告知。
外科和內科的檢查,一般就是躺在床上,醫生摸摸脖子,肋骨,看看手腳,聽聽心跳,問問你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這樣的初步肉眼或自我感覺的檢查,如果發現問題,比如甲狀腺腫大,心臟生意有雜音,跟五官一樣,保險公司的核保小夥伴一般會結合其他檢查指標來考慮是否可以承保。而不會單一考慮,所以對核保的影響並不是很直接。
所以這三項檢查,都不會對核保有直接的影響,但大概率要求客戶去進一步檢查,從而確定「病情」,保險公司再做判斷。
今天就先說到這裡,有什麼疑問或不對的地方,歡迎給韓爸爸留言,後面還有尿液,血液,心電圖,超聲,癌細胞指標異常等體檢項目檢查的異常結果,會對買保險有什麼影響的介紹,盡請期待。感謝你的閱讀,覺得有用,歡迎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