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在官方微博@在球場 上發布了一個日本高中足球經典進球視頻,引發不小的討論和日常檸檬🍋。(點擊下面視頻播放觀看)
視頻是2015年第94回日本全國高中足球選手權大賽岡山縣決賽,玉野光南高中與作陽高中的比賽加時賽進行到第23分鐘時候,玉野光南高中由門將大腳發動進攻,皮球完成兩次空中傳遞後落到禁區前沿,當時的玉野光南高中王牌前鋒土居晃貴胸部調整之後直接凌空臥射破門,整個進球過程皮球甚至都沒有落地,很精湛也很日本動漫畫風。
話說這已經是五年前的畫面了,所以你會以為這位土居晃貴同學後續的足球道路是怎樣的呢?
被J聯賽內定?
至少踢個低級別聯賽沒問題吧?
呵呵,都不是。
我們google了下「土居晃貴」這個名字,第二個索引結果是一篇2020年1月份的報導,如下:
這篇報導標題可以翻譯作:
曾經一腳世界波名揚海外的玉野光南高中足球部OB——現在成了一名警察!
WHAT!當年的校園足球風雲人物當警察去了?
文章開篇先著重提到了2015年土居晃貴同學驚世駭俗的那腳絕殺破門,甚至引起了歐美媒體在網絡上的轟動報導。
然後點題說明了土居晃貴的現狀——從今年4月起,土居晃貴將成為岡山縣警察的警官。原來,土居晃貴高中畢業後選擇了進入環太平洋大學繼續他的校園足球生涯,在大學期間他被改造成後衛,並被任命為隊長,統領270人的大學足球部。
採訪中土居晃貴著重提到了校園體育競技的錘鍊以及大學四年隊長磨礪,讓他學會了不斷思考怎麼去獲得勝利,也培育了他的團隊精神、領導力、責任感和正義感;而讓他選擇當警察原因,是競技體育讓他領悟了公平競賽的精神,讓他想去做能對人們有意義和回饋社會的工作。
這樣的表達和談吐確實很日本,不過本篇主要是覺得,土居晃貴的如此經歷,剛好是給我們認識日本校園足球和體育教育的一個典型案例。
的確,就像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呈現的那樣,日本校園足球很火爆,很熱血,也很勵志,每年全日本4000多所高中參加近百年歷史的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每所高中足球部成員一般是一兩百人。然而這樣量級和規模的孩子們選擇去踢球和參加比賽主要是為了什麼呢?你會認為都是想成為職業球員嗎?
現實情況正如《足球少年養成》紀錄片第二季第一集的主題「1/100的入場券」一樣,每年能從高中足球全國大賽直接內定J聯賽球隊的同學,也就最多一二十個,比如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裡提到的流通經濟大柏高中王牌球員關川鬱萬,畢業前就被J聯賽豪門鹿島鹿角內定,但這樣的頂級球員每年屈指可數,很多同學能直接進到J2、J3甚至更地級別球隊已經心滿意足了。
所以我們還需特別指出的是,日本的青訓體系是包含俱樂部梯隊培養和校園足球兩條路徑的,前者目前來說還是相對更是足球人才的輸送主力,而後者雖然也貢獻了像柴奇嶽、本田圭佑、岡崎慎司、大迫勇也等很多國家隊級別的球星,但從成材率角度來講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校園足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肩負著足球普及和體育教育的使命。我們反覆提及的《足球少年養成》紀錄片裡教練們的幾句話,已經足夠深刻地反映這方面的理念。
我做足球教練前,
首先是一個教育者,
是一個老師
——黑田剛(青森山田高中主教練)
上圖日本航空高中主教練仲田教練提到的「人間性」,正是日本體育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日本「部活」文化的核心。「人間性」這個詞的直譯是「人性」,但又不能這樣表達。它跟動物性相對,是只有人才擁有的品質,能好好管理自己,平衡社團活動與學習任務的人擁有「人間性」,能感受音樂,體會節奏與旋律之美的人擁有「人間性」,能懷抱信念,為了夢想不斷努力奮鬥的人也擁有「人間性」……
與「人間性」有關的體育教育話題還可點以下標題看之前發布的主題文章。
關於「人間性」,《足球少年養成》第二季你看了嗎
最重要的是人間性,比如從小就要培養人間性,見人要打招呼啊,要為他人著想啊,要跟同伴多多交流啊,通過足球來進行這方面的培養,那之後希望繼續踢球的話,還會繼續培養他們。 ——川口修(靜岡學園)
這裡我們還簡單採訪了幾位在日本留學的朋友,也是球迷,聽聽他們怎麼說他們對於日本體育教育的切身感受。
我上半年找工作的時候,感覺日本社會對於參沒參加過日本的體育社團這一點比較重視,重視度僅次於「想進公司的理由」,面試的時候也會著重問這些問題。所以日本小孩兒真的說是踢球就為成為本田香川這樣的人,我覺得也並不是。絕大多數估計就想培養一個興趣,然後成為一個真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我自己在大學之前有在「部活」,裡面有很多高中的時候是全國或者縣第一的朋友、也有很多是普通的上大學才開始的「初心者」。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因為部活要求很高,一周5次、假期也不休息,每次看到他們那麼認真的在訓練我就很感慨。之前也問過他們為什麼上了大學了,好不容易自由了還要把自己弄的這麼辛苦,他們有的人說是因為喜歡,有的人說是可以認識關係更親密的朋友,更多的人就是說希望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規律更有意義,大學認真部活的話,之後進入社會也可以成為一個努力上進的人。
在國內,目前最常被討論和提及的相關話語是——"你要是孩子家長願不願意送孩子去踢球?" 云云。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偽命題,送不送孩子去踢球 ,跟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是兩個層面的事,需要認清楚:送孩子去踢球不一定是為了去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但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確實需要更多家長送孩子去踢球;或者說,如果你是因為中國足球不行才不送孩子去踢球,那你是曲解了體育競技與體育教育之間的關係。
日本全國4000多所高中除了足球部,還有籃球部,柔道部,田徑部,棒球部等等他們稱之為各種「體育部活」的社團組織,所以你認為這些孩子練體育都是為了成為職業運動員嗎?當然會有這樣的青春夢想,但這只是他們體育教育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體育,讓孩子接受成長的磨練,人格的塑造,團隊意識的培育,當我們看到日本小學生全國大賽決賽上(參考下圖)那些狼性十足的少年的模樣的時候,你再看看我們自家少年普遍性埋頭玩手機和IPAD的模樣,我們難道不該有危機意識嗎?
絕大部分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的足球少年們,最後選擇的路徑還是上大學,這主要因為日本的大學足球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人還是能繼續延續自己的足球夢想,比如長友佑都就是先進的明治大學足球隊才進入J聯賽的。
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第一季裡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前橋育英皮卡丘親友團支持的後藤田同學,和半決賽打幫助流通經濟大柏打進世界波絕殺的加藤蓮同學,目前都成為青山大學足球隊的一員,昔日的對手在大學成了好基友,也是非常有趣的足球情誼吧。
《足球少年養成》紀錄片裡目前混的最好的應該是青森山田高中的鄉家友太同學,畢業之前就內定神戶勝利船,徵戰J聯賽兩個賽季已經成為球隊的準主力中場球員與伊涅斯塔並肩作戰並屢有精彩表現。2018賽季至今代表俱樂部出場57次有4個進球4個助攻,並代表日本國青隊出戰2019世青賽打進16強(被韓國淘汰)。
而他當年在高中的好拍檔中村俊太似乎就沒那麼好的機運,輾轉J3,J2球隊之後目前也還是出場寥寥,要知道當年他也是青森山田高中的王牌球員之一啊。
這裡還插播一條最新得到的消息,《足球少年養成》第二季中的中國男孩,應該也是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的中國第一人周餘冶同學,剛剛結束與日本水戶蜀葵俱樂部的合約,以自由身加盟中甲江西聯盛俱樂部,繼續職業球員旅程。雖然目前來說他的足球道路依然充滿未知,但還是希望小周同學能夠堅持努力下去。
最後,我們還回到五年前那場日本高中足球選手權大賽岡山縣決賽,那場比賽的經典之處在於,玉野光南高中是從落後到扳平,再到加時賽完成逆轉,而且扳平的那個進球也同樣技驚四座!(看下圖GIF)
5年前那場比賽玉野光南高中的扳平進球也很精彩 ▲
我們不知道這場比賽裡的孩子們未來能有幾個真正走上職業足球道路去追逐夢想,但這樣的青春劇情,逆境,落後,扳平,加時賽,反超,世界波,這樣的故事的確很日漫,很熱血,這不正是青春最最燦爛的樣子吧!
作者:蔡Q德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相關資料
https://web.gekisaka.jp/player/
https://www.sanyonews.jp/article/9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