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據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年度報告指出,臺軍除建設下一代隱形戰機、潛艇外,下一階段「國防自主」重心,應發展例如自殺型、迷你型、察打一體型、運輸型等無人載具。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是臺灣唯一的「地區級國防智庫」,5月1日在英文見證下成立,專門負責「大陸政軍、區域情勢、國安及國際智庫交流」等工作。成立7個月後,「國防院」13日首度發表年度報告,針對臺灣發展「不對稱戰力」,從「國防安全」角度來看,臺灣地理環境特性同時具備劣勢及優勢。劣勢是臺灣腹地小,在現代戰爭幾無戰略縱深可言;優勢則是有臺灣海峽天險阻隔,使大陸在計劃任何軍事行動時,即便能跨越海峽,也將面對島嶼陸地的複雜與破碎。但報告也提到,大陸仍有計劃建造大型兩棲艦、且已擁有大型氣墊登陸艇,新型運20運輸機也已量產,加上大陸航母遼寧號刻意編隊繞行臺灣周邊,大陸軍事行動選項增加,不但臺海天險不存在,對叢山阻隔的臺灣東部也會造成重大威脅。
蔡英文與馮世寬 圖片來自蔡英文臉書
報告中建議,臺灣除了建設下一代隱形戰機、潛艇之外,下一階段「國防自主」重心應發展各種形式的無人飛行載具(UAV)。
例如能察打一體的中大型無人機,不但可在海上搜索,也能對低速、防空能力薄弱的艦艇,對補給艦、兩棲艦進行打擊;自殺型無人機,在作戰時大量部署臺海,本身裝載高爆炸藥或彈械,能在空中依設定航線巡航,發現目標就立刻摧毀。
迷你型UAV,如集群式的小型無人機,可用在幹擾敵空中作戰、偵察系統、飛行器的飛行等,甚至可搭載炸彈攻擊登陸船團;運輸型無人機,為大型四軸或多軸UAV,能垂直起降運送重貨,並向前線運輸補給品、燃料及彈藥等,減少因地面交通路線被截斷的困擾。
水面無人載具UAV或水下無人載具UUV,用以幹擾敵方登陸船團、掃雷或布雷艦或執行封鎖等任務的艦艇。
解放軍立體登錄演習資料圖
報告中最後指出,臺灣在發展「不對稱作戰」可著重在技術、戰術戰法領域上的不對稱,除了和平時期的「嚇阻」外,還包括真正面臨衝突時,對臺灣戰力的實際「加乘效果」,並減低臺灣在數量不對稱上的劣勢。
目前臺軍也積極研發無人機領域的相關運用,例如今年「國防海事工業展」中,臺灣202廠就展出自研自製,且已完成作戰測評的「旋翼式無人載具火炮前觀系統(無人機)」及「新型車裝迫炮系統」,除提高精準度,也可減少炮班人力、達到機動性需求。
此外,臺灣205廠日前也邀請媒體參訪,並公布掛載T-91步槍的無人機;而「中科院」則有騰雲、紅雀二型等大型無人機系統。
臺軍無人機 圖片來自臺媒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臺灣這個所謂的掛載T-91步槍的無人機,實際就是個大號玩具,不過就這樣,此無人機也是臺灣第一款有武裝的無人機。
205工廠的機炮室主任邱志成表示,這種多軸無人機無需跑道就能起降。掛載步槍和榴彈發射器,可以「從高空攻擊,加強壓制火力,至少讓敵軍產生恐懼心理」。
由於具體性能臺灣未公布,但是可以參考以色列杜克公司類似攜帶無人機多軸無人機TIKAD。TIKAD是8軸的大型多軸無人機,而臺軍的是4軸的中型多軸無人機。 TIKAD採用了專門的萬向支架來吸收槍械發射的後坐力,而臺軍什麼也沒有。就是這樣,杜克公司也只把TIKAD無人機定位為巡邏和區域控制,而不是臺灣所謂的「加強壓制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