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俊釗 審 | 易桉
導讀:父母是孩子們最親的人,家裡有爸爸有媽媽那才是一個家,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是家裡的天,是家裡溫暖的源泉,童年一個孩子的家就是父母在的地方,對於失去親人的孩子應該給予更多關愛。
在湖南省慈利縣洞溪鄉洞溪村五灣組,張阿琴跟張阿麗兩姐妹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童年。他們的父親在她們還很小的時候就被同村的一個人殺害了,之後只剩下她們跟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因為車禍去世,姐妹兩個徹底成了孤兒,她們覺得一切的不幸是從父親的死開始的。
兩姐妹25年顛沛流離,一心只為追兇
1994年,張阿琴跟張阿麗的父親張某恆被同村16歲少年捅傷致死,當時張阿琴9歲,張阿麗11歲。後來母親出車禍離世,姐妹兩心裡放不下的就是,殺害父親的兇手還逍遙法外。
兩姐妹小時候家中還是很好的,家裡的位置靠近市場和車站,父母親就開了一家雜貨店,這成為了當時街上除了供銷社之外的唯一一家雜貨店,雜貨店生意很好,兩姐妹生活的無憂無慮。
父母離世以後,兩姐妹也失去了上學讀書的機會,不得不外出打工,他們去過了很多地方,像新疆四川廣東等地都有她們的足跡,全國各地跑就是想找到一些關於兇手的線索,雖然長期沒有結果,但是她們的決心從未改變過。
因為心心念念的只有為父親報仇找到兇手這件事情,兩姐妹也沒有時間跟精力想個人問題,就算去相親也會要求對方接受自己長期追兇的想法,如果接受不了是沒有辦法結婚的。就這樣兩個人的婚事也一直拖到了很晚。
如今兇手找到,故地重遊感慨萬千,希望仇恨止步
經過20多年的執著與努力,兇手終於在去年被找到,近日檢方已經對兇手以及涉嫌窩藏罪犯的家人提起了公訴,終於等來結果的兩姐妹這麼多年心裡的石頭終於可以落地了,這25年的奔波苦總算有個交代,她們父親的死終於有個說法了。
在案情審查期間兩姐妹又回到了當時的老家,來到了當年的看房子裡,曾經的家,兒時的家鄉早已經是物是人非,那曾經熱鬧有一家人歡聲笑語的老屋如今已是一片荒涼,逝者已矣,過去的美好也再也回不去了,如今兩姐妹只希望仇恨能到處為止。
近日該案件開庭。觸犯法律的人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根據兇手張某樊供述,他逃跑到廣東,在2007託人辦了戶口。改名字為張鑫,改出生年齡為1984年,後面他又結婚生子。
兩姐妹受傷害,一朝在心裡種了仇恨,此後幾十年都會負重前行。每個人當珍惜生命,珍惜幸福,別拿生命當草芥,毀了別人也毀了自己。
(版權說明:本文由馮鴻麟檔案室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新華網、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