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勝傑重出江湖意在匡扶主流相聲,最終成敗成為懸念!

2021-01-09 豬七小戒

相聲大家師勝傑帶病神奇復出,開創了身患癌症而最快亮相的一個紀錄,這也表明師勝傑對於匡扶主流相聲的急切心情和志在必得的信念。今年66歲的師勝傑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關門弟子,擔負著傳承相聲的一大重任。特別是在馬季等弟子相繼離世的背景下,讓傳統相聲得以延續,成為師勝傑的一大使命。

師勝傑一直是相聲界的實力派,最大的名氣是獲得中國十大笑星稱號,但比起姜昆、馮鞏、笑林、侯耀文等名家,他當年的知名度明顯遜色。近期崛起的直接因素在於兩點。其一,首次當選中國曲協相聲藝委會主任,這是他的最大頭銜。此前,姜昆是中國曲協主席,馮鞏是副主席,去世11年的侯耀文曾是鐵路文工團團長兼曲協副主席,而師勝傑在這方面就遜色多了。師勝傑近期走紅,與他擔任相聲藝委會主任有直接關係。其二,師勝傑的乾兒子苗阜、高曉攀很爭氣,成為主流相聲的領軍人物,這自然提升了師勝傑的江湖地位。如今師勝傑高調復出,意在重整主流相聲地位,他能否如願以償?

主流相聲這個稱謂成為近幾年的笑柄。數千專業人士每天拿著工資說相聲,竟然不敵一個草根起家的郭德綱。而郭德綱最拿手的是帶領德雲社一批小將崛起。是主流相聲界的能力不夠,還是他們的努力不夠?為啥主流相聲名家到各地表演基本採取免費方式,而德雲社一場門票最貴1萬元?難道雙方差距真的有1萬光年?

郭德綱道出真相,誰在商演中取得成功,那才是真成功。可是,郭德綱眼中的商演,就是曲協主席姜昆嘴中的盒飯相聲、快餐文化,登不上大雅之堂。師勝傑是主流相聲代表,基本上也沒有在小劇場相聲做商演的經歷,以他的資歷和身份,也不大可能重新做小劇場相聲。主流相聲力推的《笑禮相迎》收視率一直不高,也證明了大師師勝傑、姜昆等主流相聲名家到來,沒有優秀的相聲段子,也難以成功。

師勝傑拯救主流相聲的唯一出路,恐怕就在於與郭德綱的聯手,而師勝傑對於姜昆過於尊重的姿態表明,他想拋開姜昆單獨與郭德綱聯手的可能性極低,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師勝傑的名氣極速提升,而主流相聲的尷尬位置依舊。

微信公號《豬七戒》原創,謝絕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師勝傑在關鍵時期對郭德綱的鼎力相助
    姜昆有一次在兵團俱樂部裡看了中央廣播文工團郝愛民、李文華合說的相聲,他激情難抑,覺得寫相聲、說相聲就是自己的夢想,於是便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開始了自己的相聲之路。他天資聰穎,又願意投入極大的熱情,所以很快就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演員。雖然他是捧哏,他跟搭檔為當地老鄉積極慰問演出,也創作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1976年路過北大荒的馬季,看了姜昆跟他搭檔的一出相聲。覺得他的搭檔真不錯,有心收編。
  • 從快板到相聲,師勝傑李菁的師徒情緣
    李菁雖然沒有正經學過相聲,但他十五歲就跟著梁厚民先生,梁先生教給他的很多表演技巧,其實相聲門也通用。後來李菁跟郭德綱張文順一起創立相聲大會,李菁除了使自己專長的快板之外,偶爾也會臨時捧哏之類,久而久之活兒也磨出來了。
  • 姜昆和師勝傑的淵源?
    職務相當,姜主席是全國曲藝家協會的主席,師先生是曲藝家協會下屬相聲委員會的主任。兩人不同的地方在與,師先生在相聲界比姜主席大一輩,師先生是侯寶林大師的關門弟子,屬於相聲第七代藝人文字輩。而姜主席是馬季老先生的弟子,屬於相聲第八代藝人明字輩。另外二人對相聲藝術的追求也不一樣。姜主席傾向於說新相聲,以歌頌型相聲為主。
  • 師勝傑說,他的第二個伯樂是相聲大師侯寶林,那第一個是誰?
    大家都知道,著名相聲演員師勝傑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1984年夏季,由侯寶林先生策劃、組織和主持並擔任藝術顧問,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化部藝術局、中國青年報、《曲藝》雜誌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全國相聲評比作品討論會(簡稱:全國相聲評比會)上,當時黑龍江曲藝團時年31歲的青年相聲演員師勝傑和馮永志表演的相聲《肝膽相照》,受到了侯寶林先生的高度褒揚,7月8日,師勝傑也榮幸地被侯寶林大師收為關門弟子,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
  • 10.2日師勝傑追悼會,女兒盡孝為父捧遺像,眾多相聲演員親臨現場
    9月28日晚上9點多,相聲藝術家師勝傑因胰腺癌去世,師勝傑今年66歲,其實早在兩個月前大家都以為師勝傑老師戰勝了癌症,還做客央視。可是沒想到這麼快就走了,真的是讓人悲痛萬分,而且師勝傑老師為了抗癌甚至暴瘦看了都讓人心疼。今日(10月2日),遺體告別儀式在哈爾濱東華苑德政廳舉行。
  • 「相聲大師」師勝傑,抗癌14個月失敗離世,死前說了一句話
    中國的藝術行業存在著很多民間的藝術形式,而且已經成為非常傳統專業的藝術領域,比如說皮影戲、小品、二人轉以及相聲等。說起相聲,在中國可是有三大發源地,那便是知名的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而且他們還被分為北派與南派。
  • 郭德綱當年拜師侯耀文,師勝傑等「引保代」三師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郭德綱當年拜師侯耀文,師勝傑等「引保代」三師究竟起到什麼作用在當今的相聲界,若說誰是領頭羊,恐怕只能承認郭德綱領導下的德雲社了。在很多外人看來,相聲界真的十分有意思,不僅要分個主流和非主流,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規矩,就連老郭也不斷在相聲中重複類似「師徒如父子」「三年學徒兩年效力」等等,讓人覺得相聲界的規矩繁多。所以,大多數人對於相聲的了解是只是浮於表面,當然很多相聲觀眾圖的只是一聽一樂,只有那些對相聲有研究的觀眾才喜歡進行深入的研究。
  • 他是相聲江湖的一代儒俠!父子在同一天去世,五十年後天堂再聚
    他是師勝傑,他是一代儒俠,他是一代相聲名家……一、生長之根相聲名家師勝傑出生於天津,而他卻是在哈爾濱度過了自己的大半輩子。它講述了一個小鞋匠通過自己的努力被一個外貿公司的人事經理相中,人事經理破格提拔他做翻譯的故事,而另一個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父親的關係獲得機會的局長的兒子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個相聲是登臺表演時候的作品,同時也是生活中的一部作品。
  • 國家一級演員師勝傑,長期飲酒導致患癌,離世時憾未完成10年承諾
    但其實,真正在相聲界中最受業內人士認可,在相聲演員心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除了郭德綱,師勝傑也是受到許多人尊崇的相聲大師。1953年師勝傑出生在天津的一個相聲名家之中,1959年,師勝傑一家遷往了哈爾濱支援東北的藝術建設,擔任藝術團的相聲隊隊長,而師勝傑也從小跟隨著父母親趕場,流轉與各個戲院之間。自小就經歷了不少相聲藝術的薰陶,師勝傑也有了極為不錯的相聲功底,在發現兒子的相聲天賦之後,師勝傑被帶到朱相臣家中拜師學藝。
  • 2018年,宋豔在師勝傑胰腺癌去世後,哭訴道:「來世我們還做夫妻」
    師勝傑,1953年出生於天津,眾所周知,天津是有名的曲藝故鄉,師勝傑更是出生於相聲名家,他的父親師世元,在京津一帶非常有名氣,母親也是相聲演員,從小跟著父親在藝術園子裡混大,耳濡目染之下,也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2018年,國家一級演員師勝傑逝世,享年66歲,與姜昆同臺春晚多次
    而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了給全國人民一個圓滿的春節,晚會中的每一個節目都是經過了千挑細選和反覆排練,最終才呈現在觀眾的眼前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沒有假,每一個上臺的演員無論是唱歌的明星還是逗趣的諧星,甚至是那些主持人,都是經過了日復一日的苦練,才有了晚會中呈現的完美。師勝傑,想必大家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因為這個名字曾經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反覆出現過。
  • 相聲引保代三師,已無實際意義,為何郭德綱要重新定義代師
    相聲行業的拜師儀式「擺知」,近些年來突然成為相聲愛好者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拜一些從業者別有目的的所謂「科普」,也產生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觀點。比如,有說「不擺知就不被同行承認」觀點的,按照這些網友的說法,相聲行業幾乎不剩幾個人了,因為受經濟條件和時代環境以及觀念進步影響,有一大半相聲演員拜師根本沒有擺知。
  • 2018年,國家一級演員師勝傑去世,臨終26天前收的徒弟卻慘遭詬病
    2018年9月28日,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相聲演員師勝傑去世,享年66歲。出生在天津的師勝傑,自家就是有名的相聲世家。後跟隨父親師世元去往哈爾濱,住在道外的北市上,當時的北市十分熱鬧。說書唱戲的藝人滿大街都是,師勝傑也因此自小感染了藝術細胞。
  • 常寶華月初辭世,師勝傑月底也走了!
    特別是在北方生長的人,基本上沒有誰不是看相聲長大的就像是南方人沒有幾個不是聽評書、戲曲長大的。但要說最能讓人開懷大笑的,那應該就是相聲了,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馬三立穿著長馬褂,拿著摺扇站在桌子前繪聲繪色的講《小虎》,每次聽都會哈哈大笑。特別是在80年代,相聲是最鼎盛的時期,基本上茶樓都是坐滿了聽相聲的人,而那時也恰恰湧現出了一大批的響聲佼佼者。
  • 1985年相聲「十大笑星」評選,盤點四大爭議,解密背後緣由
    二、四大爭議 十大笑星最終按獲得票數多少排列的名單是: 馬季、姜昆、李文華、侯耀文、趙炎、師勝傑、郝愛民 其實,這個爭議算是最小的,因為當年凡是稍微知名的相聲演員幾乎都是專業團體的,業餘的就算有也不可能有機會出名。 唯一的遺珠是楊振華,他當時已經辭職下海成為個體戶相聲演員,由於他當年的名氣和相聲水平不亞於馬季,因此他的未入圍只能理解為彼時的身份限制。這也是時代的特色,我們不能跳過時代去評價其合理性。
  • 《相聲大詞典》記載 侯寶林有位徒弟叫李文山 是德雲社李文山嗎?
    《相聲大詞典》是中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相聲工具書。這本書的主編是著名曲藝理論家薛寶琨。薛寶琨曾長期跟侯寶林共事,後調到南開大學當教授。除了主編、副主編外,還設有編委會,編委會一共有28位成員,既有侯寶林的徒弟丁廣泉、侯寶林的女兒侯錱,還有李立山、張志寬、劉偉等相聲名家。其權威性不容置疑。
  • 四十年最好的四十段相聲,這不光是相聲,也是時代印記
    話說回來,從1980年-2020年這四十年裡,我國相聲行業的整體走勢是呈現緩步下滑的趨勢,這和人民群眾的娛樂渠道多元化有關,也和相聲行業人才凋敝有關,這個問題太大,筆者就不展開說了。 本文從筆者的角度總結出1980年以來這四十年裡最好的四十段相聲,這些相聲不僅能代表相聲藝術的發展,甚至還能記錄一個時代的記憶,成為時代的印記。
  • 74歲侯耀華獲終身成就獎,撈金曖昧女徒,他到底是不是相聲大師?
    和他多次搭檔的是師勝傑,比他相聲功底強很多的演員。雖然他的相聲說的不怎麼樣,但卻有很多人拜在他的門下,比如何雲偉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大家都知道,拜他為師無非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輩分,讓自己可以被主流相聲所接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 過去說相聲突出逗哏如馬季侯寶林,現在捧哏也突出如周九良楊九郎
    相聲藝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兩個人表演的時候,逗哏和捧哏需要默契配合:沒有逗哏抖包袱兒,整個作品將索然無味;沒有捧哏捧包袱兒,逗哏的包袱兒效果也會差很多。因此,對於對口相聲的演員來說,他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我們說起很多相聲演員,都是把名字連起來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