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
02
籃球:大朗人的共同語言
宏遠首次奪冠的第二年,東莞迎來了第二支CBA球隊——東莞新世紀。
東莞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兩支職業球隊的城市。
2003年,東莞新世紀房地產公司董事長梁志斌先生來到大朗,發現這裡愛打球的人特別多,很快他便決定把球隊紮根在大朗,大朗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有CBA職業球隊的鄉鎮。
大朗豐富的籃球資源,讓一個職業俱樂部選擇落地在這個戶籍人口僅6.7萬的小鎮。
上世紀70年代,雖然當時的場地條件簡陋,但並沒有削弱大朗人對籃球的熱情,當時大朗每條村都會參加全鎮的籃球比賽。
葉渠發今年68歲,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打球,是大朗籃球的見證者。「大朗籃球很早就有了,那時候都是在泥地上投籃,籃球框都相當簡陋。」
1996年,葉渠發入選大朗公社男子籃球隊,1977年,他代表大朗隊參加東莞縣農民籃球賽獲得冠軍,到了80年代開始成為籃球教練,繼續為大朗籃球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個時候,春節籃球賽已經成為大朗傳統盛事,每條村都相當重視這個比賽。
1990年,大朗第一個燈光球場建成,每逢春節全鎮的人都會來到燈光球場觀看籃球賽,萬人空巷,這段記憶成為很多大朗人的共同記憶。
至今,葉渠發已經帶過五代球員,籃球陪伴了葉渠發53年,葉渠發表示「我願將全部交給籃球」。
大朗籃球不僅是一項運動,它更是大朗人一路同行的一種精神。
四月的東莞陽光與雨水交織,在大朗一個廣場上,四個穿著校服的學生正在屋簷下避雨,屋簷下狹小的空間,絲毫沒有影響他們把手上的籃球來回傳遞。
四月的天,娃娃的臉,很快雨水停歇,陽光灑了一點在籃球場上,四個學生馬上跑進球場,踏著地上的積水開始屬於他們的籃球時光。
無論是年近七旬的葉渠發,還是這些年少的學生,籃球成為大朗人最熱衷的休閒運動生活方式。每逢暑假,大朗的籃球場從早到晚都充滿人氣。
小學生到大學生都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抱著籃球的孩子隨處可見,「霸場」成為大家的常用詞,有數據顯示大朗每年接受籃球培訓的青少年超過1000人。
籃球成為大朗鎮的一個標籤,聯繫彼此的一個紐扣,目前大朗的籃球比賽覆蓋廣泛,從年頭的春節籃球賽一直到年尾,全鎮每年有超過500場的籃球比賽上演。
大朗鎮每年都會舉辦全鎮的籃球賽,分為甲、乙、丙組,如此完善的賽制在很多城市也相當少見,大朗籃球深厚的群眾基礎可見一斑。
大量的比賽離不開一流的基礎設施,全鎮共有籃球場300多個,其中室內籃球場14個,平均每一千人就擁有一個籃球場,平均每平方公裡土地就有2個籃球場。
大朗的籃球氛圍還從小開始薰陶,2011年,大朗培蘭小學在大課間活動中,引入了自編自創的「籃球操」,又如巷頭會對本社區的青少年的籃球進行免費培訓。
有了以上這些基礎作支撐,大朗男籃在東莞市籃球聯賽中創下的九冠王紀錄,更顯得水到渠成。
時至今日,大朗的籃球傳統延續了近七十年,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努力,大朗這個小鎮流淌著籃球的基因,大朗人對籃球的熱情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