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兒童腳型的最新調查:
在太原一所中學裡,一個年級15、16歲的女孩子大都穿著高高的厚底鞋,而當她們赤腳踩下印子,幾乎每個腳印都是變形的;
在深圳,孩子們脫下高幫運動鞋,一雙雙被捂得發皺、慘白,足底沒有彈性的腳丫顯露出來。30年前這裡的兒童平足率還是最低,而現在已經成為兒童平足高發地區;
在北京,孩子們褪下各自的名牌運動鞋,露出來的是一雙雙足弓平坦、肌肉鬆弛的腳,只有不到20%的孩子擁有一雙健康的腳型;
家長應該在孩子幼年時期就開始注意孩子腳型的長勢,根據孩子腳型選擇適合孩子的鞋子,避免因為腳型和鞋子相衝突而影響孩子腳部正常發育。那麼,如果選擇了錯誤的、不適合孩子的鞋子會導致什麼問題呢?
傷害一:扁平足
一般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都伴隨著扁平足,隨著孩子的成長發育,這種症狀就會慢慢減輕。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因為鞋子的錯誤選擇而導致腳掌比旁人的偏扁。扁平足除了影響腳部美觀,還會影響孩子將來的運動力和勞動力、行走易疲勞、小腿易酸脹、膝關節疼痛不適等。家長必須重視起來。
傷害二:外、內八字腳
正常的孩子走路應該是腳部與走的方向相平行,或者稍稍向外;如果孩子走路時腳尖大幅度朝外,從自己的角度看來呈正八字形,說明寶寶形成了外八字腳;相反,當孩子走路腳尖大幅度朝內,在自己看來呈倒八字形,說明寶寶內八字腳。這多數是由於家長給孩子「穿大鞋」造成的。
傷害三:浮趾
一般人們的腳都是一大一小的,左腳作為支撐腳通常比右腳稍大一些。在這種基礎上,如果左腳穿的鞋子是和右腳一樣大的,就會限制到左腳的發育,很容易導致寶寶左腳拇指的上浮、內移或外移。
傷害四:走路姿勢異常
寶寶鞋子不合適,在寶寶學步期的影響尤為重大。比如:發光鞋在寶寶學步期致使寶寶走路後腳跟使勁過度;偏大的鞋使寶寶走路內八、外八;歐版鞋是為歐洲寶寶設計的,中國寶寶穿起來不僅不舒服,還會影響寶寶腳型的正常發育。另外,不適合寶寶的鞋子很容易給寶寶養成踮腳走、甩腳走的壞習慣。
為了孩子健康腳型和正確走路姿勢考慮,家長在給寶寶購鞋過程中要注意以下4點:
鞋底:要選擇鞋底柔軟、鞋面透氣性好的鞋子;硬鞋底對於寶寶足弓的發育非常不利,還易導致平足症;而且硬鞋面會很容易壓迫到寶寶腳趾。
鞋跟:鞋跟高度要小於2cm,以免過高鞋跟影響寶寶足弓發育以及寶寶踝關節損傷。
材質:最好選擇布質鞋子,布鞋透氣性佳、輕便,方便寶寶活動,也有利於腳部的發育。
大小:以寶寶穿上鞋後插進一根手指的大小為標準;
另外,家長還要注意,寶寶腳長得很快,最好2、3個月就給寶寶換一次鞋子,切忌不要因為寶寶腳長得快就買大鞋給寶寶穿,這對寶寶腳部發育和學步都是不利的。
參考文獻:
海蒂麥考夫,全球*暢銷的孕產育兒書作家,被《時代》周刊評SHOU*選為2011年度「世界*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海蒂育兒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