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啥意思,老祖宗為啥下此結論?

2020-12-23 丈農尺

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總結出來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在我們人生失意或得意的時候,他們留下來的一兩句話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時下最正確的判斷,中華的傳統文學現如今在世界上越來越受歡迎,這就足以證明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是多麼的高深。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經常聽到村裡的長輩們說一句話: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那時候小聽不懂,只知道是農村代代相傳的俗語,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老祖宗為啥下此結論?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那麼這個人最應該做的就是急流勇退,把控住自己的欲望,否則很容易從巔峰逐漸下落,從而讓自己徹底失去了退路。有人看到這裡肯定會有疑問:老祖宗不是一向都提倡虛心好學、勇攀高峰嗎?那為啥還要勸誡後代及時退出?

實際上這句話的深意並不僅僅止於表面,它的含義在於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當一個事物發展到頂峰的時候,必然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老祖宗希望後代在達到一定的人生高度時,能夠認識到這個規律,提前削減鋒芒,鞏固自己所獲得的一切,而不是繼續盲目擴張。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窮寇莫追,先要穩定好自己的大本營,之後再考慮繼續進攻的事情。

顯而易見,老祖宗留下的這個結論在古代社會確實很受用,尤其是在古代官場當中更是保命良方,那麼這句話到底還適不適合於現在這個社會?

我們先拿上學來講,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學無止境,意思就是鼓勵學生們能夠積極進取,將前人的知識和優秀文化傳承下來並發揚光大。這一點確實沒有錯,但是在我們不斷向更高深的知識邁進的同時,也應該及時地止住腳步,想一想這些知識該如何真正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又可以通過這些知識創造出怎樣的價值。最忌諱的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我們只是「填鴨式」地接受,這就涉及到了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那就是通過以往的知識來創造出新的文化、自己獨到的見解、新的發明,甚至是對以往知識的修正。

說完了文化,我們再來談一談這句話對生意的影響。我國從古至今就不缺乏一些特別厲害的商人,大家無論是做大生意、還是小買賣,都應該好好領悟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句話的意思。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意越做越紅火,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考慮擴大經營,但是當我們的生意擴大到一定的程度,就應該及時果斷中止,做到這句話中的「宜先退」和「便可休」。

這麼做有兩大好處:其一、能夠讓我們停下來整頓已有的資源,並將其牢牢地守住,然後擴充自身的實力,之後再仔細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走,如果一味地盲目擴張,當我們的實力不足以支撐接下來的夢想,那麼之前所獲得的一切很可能會如南柯一夢般徹底失去,就像當年的史玉柱為了蓋最高的樓,從而使自己的公司徹底虧空。其二、及時地隱藏鋒芒能夠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安全環境,否則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妒,等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得到充實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擴張也不遲。

您覺得這句話在現在的社會還有哪些方面的應用?歡迎您說一說自身對於這句話的理解。

相關焦點

  • 老祖宗10句俗語,現實透徹,說盡人性!
    老祖宗10句俗語,現實透徹,說盡人性!1. 勿臨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綢繆。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航線已取消,為啥機票沒法全額退?大伯很氣憤:給我退50元啥意思
    據悉原本從去哪兒網訂購了一張前往杭州到北京的機票,但是在獲知航線已取消後,陳大伯便按照要求申請了退款。可是讓他沒想都到的是,機票確實沒法全額退,只退給了他50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航線已取消但機票只退了50塊錢,為啥機票沒法全額退?
  • 民間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眾所周知,對於農村人而言,逢年過節都要走親訪友;親戚之間的走動,不僅能夠溝通感情,而且也能夠增進彼此情誼。《西遊記》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什麼親耶?」
  • 古人云:「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忠告
    古人云:「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啥意思?長此以往,人體的飲食系統便會有一定的影響,而消化系統的壓力也會變大。久而久之,對一個人的身體自然也就有了負面的影響。所以,比如這些熬夜、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將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想要一個良好的身體,首先就要先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這樣才會有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所以說,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智慧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 愛到深處人孤獨,想到濃時是心疼;心裡有多愛,想念時就會有多痛
    導語:愛到深處無法自拔,想到濃時是心疼,一個人的心裡愛有多深,想念時就會就有多痛,這是深愛的一種體現!愛到深處人孤獨,想到濃時是心疼,愛著想著,想是心裡的依戀,痛是無聲的心語,那種感覺無法用文字形容,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想你,思念的路漫長又坎坷!愛的故事裡,心裡一旦真愛上了一個人都再也放不下,痴迷的鐘情一人,會每時每刻都想見到他,想念時若是看不到,思念之意能致人精神恍惚,那種痴迷就像酒醉一樣不由控制,愛著想著,心裡有多愛,想念時就會有多痛!
  • 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啥意思?老祖宗的婚姻之道
    今天小編在這裡為您分享的是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啥意思?老祖宗的婚姻之道。對於婚姻之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現代人男女平等、思想開放對於拿結婚證仿佛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那麼在古人的見解下,他們是如何對待婚姻的呢?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又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人的理解中,生妻和六郎又分別是什麼意思呢?「男不娶生妻」中的「生妻」是指古代中二次嫁人的女郎們。」
  • 老祖宗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腰長腿短是異人相?
    老祖宗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腰長腿短是異人相?佛教無常經中寫道:「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相」是給人外在的形象,而心則是一種境界,可以操控情緒,可以讓自己變成怎樣的人。
  • 俗話說「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都說「人得一知己,足矣」,可若想得一賢妻,則更難。 在特殊階段,人們不在乎另一半為人如何?只要能繁衍後代「湊活著過」便可,這是魯莽且不可取的。 俗語說:「莫逃避荒女,別娶活漢妻」,古人的建議,廣大單身的朋友不妨看看,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 「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啥意思?老祖宗的觀人之術,準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將時間花費在值得之人身上,人的一生總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如何從中辨識出哪些人值得來往,哪些人不值得交往便成為了每一個人的難題,特別是在擇偶這件事情上,一次看走眼,便是悔恨終生的大事。因而在選擇結婚對象時,一定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切莫任性為之。
  • 老祖宗的告誡:「省錢窮三代,摳門毀一生」,這句話是啥意思?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看。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大概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方設法省錢的話,一家三代都會越過越窮。如果斤斤計較特別摳門兒,鐵公雞一般,那麼這個人一輩子就會毀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省錢就是勤儉節約,其實省錢跟勤儉節約是兩碼事兒。
  • 《增廣賢文》全文,沒事時看一看,做人的道理全在裡面了!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成仇。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