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在520這一天,發博文表白愛意。
結果得到100萬網友的轉發,超24萬網友的留言,超36萬網友的點讚。
像爆款網文一樣,帶來那樣高的關注與人氣!
一、華晨宇表白的愛意是什麼?
認真讀完華晨宇發布的這篇博文,才發現有三個英文單詞格外顯眼:BORN TO LOVE
用中文的意思理解:為愛而生。
那麼,華晨宇是為愛而生的嗎?
想想看,好像是這麼一回事。
華晨宇是一個有愛的歌手,在唱歌的過程中,傳達一個歌手的愛意。
甚至是,把歌曲的愛意進行放大式地歌唱。
如《好想愛這個世界啊》,華晨宇為抑鬱患者代言,呼喚社會中更多人來對患有抑鬱症的人進行關懷。
華晨宇表白的愛意,傳遞更多的愛給歌迷,給網友,給更多的人。
這就是一個歌手,在520那樣一個特殊的表白日子裡,所帶來的愛意。
這樣的愛意,不是單身男人對單身女人的愛,也不是華晨宇對女友的愛。
而是,歌手華晨宇對他人,對世界的愛。
二、中文和英文表白愛意的區別是什麼?
1.語言的區別
華晨宇在博文中表白愛意,用的是三個英文單詞。
如果是用中文來表達這種愛意,就是四個文字:為愛而生。
於是,英文和中文,分別來表達愛意,就顯而易見。
這是語言的區別所導致的結果。
相信寫這篇博文的創作者華晨宇,懂得這個道理。
而對於看慣了用中文表達博文的網友,定會有看英文的不適感。
畢竟,理解英文的含義,需要網友具有英語專業的文化知識。
否則,看英文與看無字天書沒有太大區別。
當然了,一個中國歌手,用英文來寫博文,就是在語言上進行創新的體現,帶給網友眼前一亮的感覺。
如此一來,也增加了網友的關注度,給博文帶來吸引力。
2.含義的區別
眾所周知,中文和英文所表達的含義,是有區別的。
如,華晨宇所表達的,為愛而生。
用英文BORN TO LOVE來表達,區別很大。
英文單詞,通常都是一詞多義。
即使是三個英文單詞組成詞組,也是有種含義。
尤其是出現在不同的語境中。
而中文的字與詞,雖有表面意義和深層含義的區別,
但是,和英文所表達的含義比起來,則要少很多種意思。
當然了,作為歌手華晨宇,並沒有想把「為愛而生」這四個字的中文含義,進行複雜的表達。
只是,在520告白的節日裡,用英文來表達愛意,給網友一個驚喜罷了。
三、華晨宇是在向誰表白愛意?
華晨宇選擇在520發布「為愛而生」的主題博文,自然也引發網友的好奇。
如,有一種說法是,華晨宇是在向誰表白愛意?
是華晨宇的女友嗎?
是華晨宇的歌迷嗎?
是華晨宇的博文網友嗎?
是華晨宇在《王牌對王牌》節目中的觀眾嗎?
答案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華晨宇發布的這篇博文,是有對象感的。
這對象,可以是華晨宇自己,也可以是除了華晨宇以外的人。
更進一步說,華晨宇表白的愛意,是採用一種廣而告之的方式。
無疑,也增大了受眾的覆蓋面,帶來更廣泛的受眾知悉度。
結語:
華晨宇在博文中表達了為愛而生的主題,與520告白的節日相呼應。
就像是華晨宇向網友們宣讀宣言書一樣,表明了自我的立場和態度。
對華晨宇而言,為愛而生,是自己的人生感悟。
也是一個歌手的新境界。
在這樣的一個境界中,華晨宇的心中只有愛意,在歌曲中播撒愛的種子。
那麼,這樣的現象,很值得娛樂圈內其他的明星去反思自己的使命是什麼?
是為了掙錢而生?
還是為了名利而生?
或者說是為了作秀而生?
對此,不同的明星,會有不同的答案。
還應該看到的是,華晨宇通過博文傳情達意,用英文來表白,真好。
因為,從中文到英文的過度,會讓華晨宇更加明白:他一事在。在進步
對此,讀者怎麼看?歡迎在文末一起交流互動。
(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文由作者你我愛看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者簡介:85後多平臺原創作者,寫正能量文章,文章常見各媒體平臺,歡迎大家關注!2020年,小編與大家一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