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勢回暖 東莞松山湖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540億元
記者今日從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獲悉,園區以「戰時狀態」全力推進今年上半年經濟「小衝刺」工作,根據東莞市統計局返還的核算結果,上半年園區GDP增速按可比價同比下降2.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7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5.4%,園區經濟增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呈現恢復性增長,園區上半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540億元、同比增長1.3%,呈現出多個支柱產業齊頭並進、全面復甦的良好勢頭
-
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17.8億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瑞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釋放不足。為應對疫情,瑞安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省、溫州市部署要求,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規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呈現回升態勢。汽摩配和機械電子增長較快據統計,前三季度,瑞安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15.5億元、72.8億元、62.5億元和2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2.1%、3.6%和3.2%,均已實現正增長且高於瑞安平均水平。
-
深圳向實 規上工業總產值全國居首
復旦大學房地產經濟博士、深圳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鄧志旺將深圳與國際城市製造業比重做過比較研究,深圳製造業佔GDP比重接近40%,而東京、巴黎、紐約等城市的製造業佔經濟比重普遍在10%以下。事實上,與北上廣一線城市相比,深圳製造業比重也是高出不少:以2019年數據看,北京約為12%,廣州約為24.2%,上海約為25.3%。
-
江蘇連雲港海州區:產業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
招商引導作用不斷強化。產業發展人才扶持政策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辦法,對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進行系統部署,研究出臺《連雲港高新區街道、社區(村)招商引資獎勵暫行辦法》,從科技含量、產業類型、發展前景等方面做到精準化招引。
-
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6個月正增長 上海製造呈現強勁反彈勢頭
前三季度,全市六大重點工業行業總產值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縱觀今年走勢,疫情發生之初,上海製造成為受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一季度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高達17.4%,是影響上半年全市經濟增速的主要「痛點」。儘管當前上海製造還面臨不小壓力,但從發展趨勢看,它正在成為經濟復甦回暖中,反彈勢頭突出、新動能充沛的「關鍵點」。
-
浙江高新技術企業「二八效應」特徵明顯
原標題:7家研發投入超10億的企業 全部在杭州 化危為機,創新發展。12月18日,2020年浙江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舉行。會議發布了《2020浙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2020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和「2020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行業十強」現場揭榜。來自浙江的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和科技服務機構代表300餘人參加會議。
-
研發投入超15億元!嘉興南湖區規上工業企業科創空前活躍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嘉興南湖區繼續發揮科創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掀起新一輪科技創新行動,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空前的科創積極性為企業發展積蓄新勢能,今年上半年全區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均為全市第二。
-
這五年,梧州工業經濟逆勢上揚!
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1%,高於全區同比增速15.6個百分點,增速自3月份開始持續7個月在全區排名第二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增速在全區排名第二位;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增速連續三個季度進入全區第一方陣。
-
工業用能佔比超八成,蘇州打造工業重鎮能源轉型樣本
(文丨 郭磊 王林鈺 霍沫霖)工業用能佔比超過八成 蘇州是經濟大市,也是能源大市。2018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萬億元,位列全國所有城市第7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列全國城市第2位,僅次於上海。
-
十三五山東成就巡禮|四新經濟增加值GDP佔比將突破30%
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經濟導報記者從15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7萬餘個,完成技改投資3萬億元以上,一批龍頭骨幹企業率先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
-
深圳表彰百家裝備工業科技創新獎企業,工業強區寶安佔超六成席位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深圳在裝備工業全產業鏈領域擁有較完善的製造業配套基礎,推動「深圳製造」向「深圳智造」升級,「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轉型,培育形成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
杭州高新區(濱江)1月至4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
本報訊 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杭州市高新區(濱江)規上工業增加值在一季度由負轉正且同比增長1.2%的基礎上,4月再發力,實現今年前四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呈現加速上漲態勢。 杭州高新區(濱江)的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量,在杭州市均居首位,工業規模大、實力強。
-
上半年義烏工業經濟穩定向好 規上工業增加值半年轉正
資料圖日前,記者從金華市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暨重點細分行業培育推進會獲悉,上半年義烏工業經濟保持穩定向好發展,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半年轉正目標,總量繼續在金華排名第一,增速高於金華平均4.1個百分點。其中,光電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特色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尤其是光電光伏產業已實現集聚效應,下半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今年以來,義烏突出問題導向,全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物資供應,保障企業用工,推進企業轉產,並建立21個部門參與、7個工作小組齊頭並進的工業專班運行機制,確保工業經濟二季紅、半年正。
-
準格爾旗2019經濟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煤炭、電力、煤化工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110.8%,優勢產業帶動作用明顯。 2019年,全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達119家,累計完成總產值809.23億元,同比增長8.2%,較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較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
-
國家高新區連雲港綜合排名全省升2位
據了解,高新區的綜合評價依據省政府下發的《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辦法》,共含四大類一級指標44項二級指標,對園區的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國際化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綜合考核。 連雲港高新區在全省綜合實力排名的提升,彰顯了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
高新技術展現「硬核」力量——杭州濱江區工業經濟兩位數增長的奧秘
新華社杭州7月28日電題:高新技術展現「硬核」力量——杭州濱江區工業經濟兩位數增長的奧秘新華社記者商意盈、李平上個月,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搬入了佔地5萬平方米的新大樓,這家主要從事紅外檢測設備研發生產的企業今年以來業績不斷飄紅。
-
前三季度梧州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兩項工業指標進入廣西第一方陣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圍繞「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和六大重點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狠抓企業復工復產,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同時,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強化政策措施落實,工業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的良好局面。國光梧州產業基地項目帶動了15家上下遊配套企業進駐,初步形成現代化電聲、電子產品全產業鏈,關聯項目全部投產達產後整體產值可達100億元。梧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抓珠三角地區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等高端產業外溢的契機,大力推進「東融」招商引資,今年前三季度成功引進5家大灣區企業。
-
工業有力支撐萬盛高質量轉型發展——今年1至10月萬盛區規模工業總...
今年1至10月,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170.5億元,預計全年規模工業總產值212.9億元。五年來,全區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十二五」末的164億元預計增長到212.9億元,年均增速達6%;工業增加值從「十二五」末的45億元預計增長到73億元,年均增長12%。
-
上饒工業經濟昂首闊步前行
「十三五」期間,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3%、9.1%、9.4%、8.6%,規上企業從2016年的971戶增長到目前的1634戶,累計增長68.3%,規上企業數從全省第7進位到第四,2019年全市工業營業收入3123.4億元,總量居全省第六位。
-
東莞打造海洋經濟強市 總產值將超千億元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4月24日,從東莞市政府官網全文公布的《東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規劃》)獲悉,東莞將通過整合虎門鎮區、威遠島和水鄉片區和濱海灣新區的旅遊資源,發展郵輪遊艇新興產業和濱海休閒度假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