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分類主要是根據和田玉的產狀、顏色進行分類。在以上分類的基礎上又可按玉石的璞、工藝進一步的分類。
一、產狀分類
按和田玉產出的情況,自古以來就分為山產和水產兩種。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 綱目》中說:「玉有山產、水產兩種,各地之玉多產在山上,于田之玉則在河邊。」清代陳騰《玉記》中載:「產水底者名子兒玉,為上;產山上者名寶蓋玉,次 之。」將水產的叫子玉,山產的叫寶蓋玉,當地採玉者則根據和田玉產出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種。
1、山料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寶蓋玉。指產於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大小不一,呈稜角狀,良莠不齊,質量常不如子玉。有不同玉石品種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玉山料等等
2、山流水
山流水名稱由採玉和琢玉藝人命名,即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並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遊的玉石。山流水的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稜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
3、子玉(子料)
子玉又名子兒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於河床及兩側階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於地下。子玉的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 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衝刷、分選,所以子玉一般質量較好。子玉有各種顏色,白玉子玉叫白玉子,青白玉子玉叫青白玉子,青玉子玉叫青玉子。
二、顏色分類
中國古代對和田玉的顏色非常重視,它不僅是質量的重要標誌,而且附含於一定的意識形 態。古人可能受無行說的影響,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東方為青,南方為赤,西方為白,北方為黑,中央為黃。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正色,其它為 間色。從而將玉也分為五色。王逸《玉論》中載玉之色為: " 赤如雞冠,黃如蒸慄,白如截脂,墨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時有,而黃赤者絕無 " 。這是說,玉有白、青、黑、赤、黃五色,而常見為青色、白色。付恆等纂《西域圖志》說,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紺、黃,青,碧,白數色。椿園《西域聞見錄》 說,葉爾羌所產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黃、赤、黑、碧諸色。以上說的是玉有五色,但是,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卻認為玉只有白,綠兩色,他在 《天工開物》中說: " 凡玉唯有白與綠兩色,綠者中國名菜玉,其赤玉黃玉之說,皆其石琅類,價即不下玉,然非玉也。 " 古人對玉色說法不盡相同,經我們調查和田玉實際上只有白、青、墨、黃四色。另外,在崑崙山和阿爾金山地區還產碧玉,也為軟玉,成因與超基性巖有關,如同加 拿大碧玉和新疆瑪納斯碧玉,但不屬於和田玉範圍。不同顏色的玉,質量也不盡相同,如《新疆格古要論 · 珍寶論》中說: " 玉出西域于田國,有五色 …… 凡看器物白色為上,黃色碧玉亦貴。 " 中國自古以來,白色為純潔的象徵。《漢書 · 匡衡傳》: " 顯潔白之士。 " 所以人們喜愛白色,白玉不僅顏色白,而且質也好,深的寵愛,被列為珍品。
和田玉按顏色可分為白玉、青玉、墨玉、黃玉四類,其它顏色的和田玉也可歸入此四類中。
1、白玉
白玉的顏色由白到青白,多種多樣,即使同一條礦脈,也不盡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有季花白、石蠟白、魚肚白、梨花白、月白等。
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檔玉石,塊度一般不大。白玉在世界各地軟玉中極為罕見。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純白玉子叫「光白 子」,質量特別好。有的白玉經氧化表面帶有一定顏色,秋梨色稱「秋梨子」;虎皮色的虎皮子,棗色的棗皮子都是和田玉名貴品種。
白玉按顏色還可分為羊脂玉和青白玉。
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質地細膩,「白如截脂」特別滋蘊光潤,給人以剛中見柔的感覺。這是白玉子中最好的品種,目前世界上以此種為佳,產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
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為其基調,在白玉中隱隱閃綠、閃青、閃灰等,常見有蔥白、粉青、灰白等,屬於白玉與青玉的過度品種,在和田玉中較為常見。
2、黃玉
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慄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黃玉十分 罕見。在幾千年採玉史上,僅偶爾見到,質優者不次於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黃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間琢制的黃玉三羊樽,黃玉異獸形瓶,黃玉佛手等。 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慄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黃玉十分罕見,古人以 「 黃侔蒸梨 」 者為最好。
3、青玉
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顏色的種類很多,古籍記載有蝦子青、鼻涕青、蟹殼青、竹葉青等等。現代以顏色深淺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田玉中青玉很多,常見大塊者。近年,見有一種翠青玉,呈淡綠色,色嫩,質細膩,是較好的品種。
4、墨玉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雲霧狀、條帶狀等。工藝名稱繁多,有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須等。在整塊料中,墨的程度強弱不同,深淺分布不均, 多見於與青玉、白玉過渡。一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聚黑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較聚集,可用作俏色。點墨則分散成點,影響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塊的,其黑色皆 因含較多的細微石墨鱗片所致。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雲霧狀條帶狀等,多見於青玉、白玉過渡;一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純漆者, 乃是上品,十分少見。墨玉大都塊度較小,其黑色皆因其含較多的細微石墨(碳質)鱗片所致。
三、璞
璞,古人指蘊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韓非子 · 和氏》: "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 這是指蘊玉之石;《孟子 · 梁惠王下》: " 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 " 這是指未琢之玉。
自古以來,對璞玉十分珍視,被當作寶物。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曾有詳細記載: " 凡璞藏玉,其價無幾。璞中之玉,有縱橫尺於無暇玷者,古帝王取以為璽,所謂連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縱橫五六寸無暇者,治以為杯(),此已當之重寶也。 " 說明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貴之寶。本世紀初謝彬訪問新疆,見和田玉 " 有皮者價尤高。皮有灑金、秋梨、雞血等名,蓋玉之帶璞者,一物往往數百金,採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寶 " 。可見,璞玉即使在現代仍是很貴重的。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分和產狀等特徵,可分為色皮、糖皮、石皮三類。和闐玉璞玉貴重,一是因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為玉的質量很好。
色皮:指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於1毫米。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成雲霧狀,有的為脈狀 ,有的為散點狀。色皮的形成,是由於和田玉中的氧化亞鐵(二價鐵)在氧化條件下轉變成三氧化二鐵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此外在原生玉礦體的裂隙附近也能偶 爾發現帶皮的山料,這也是由於次生氧化形成的。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層黃褐色玉皮,因顏色似紅糖色,故把有糖此玉石稱為糖玉。糖玉的內部為白玉或青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較大,從幾釐米到 20~30釐米,常將白玉或青玉包圍起來,呈過渡關係,糖玉產於礦體裂隙附近。經科學檢測糖玉是氧化環境的產物,系和田玉形成後,由殘餘巖漿水沿和田玉礦 體裂隙滲透,使氧化亞鐵轉化三氧化二鐵的結果糖皮即為氧化鐵染的結果。
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圍的圍巖。圍巖一種是透閃石化白雲石大理巖,在開採時同玉一起開採出來,附於玉的表 面,這種石包玉的石與玉界線清楚,可以分離。圍巖另一種是透閃石巖。如和闐玉在形成過程中交代了粗晶狀的透閃石,由於交代不徹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狀 的透閃石,這種石皮與玉只是線過度。工藝界稱玉的陰陽面,陰面是指玉外表的這種石質。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貴重,一是因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為玉的質量很好。俏色玉器製作,中國已有很久歷史,直到現在,還利用色皮琢成各種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為常見,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顯示古色古香。
從璞玉的特徵很自然的使人聯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壁。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在《韓非子 · 和氏》一文中記載了和氏壁的故事。稱 " 楚人得玉璞楚山中 " ,獻給楚莊王, " 玉之相之 " ,認為是石不是玉,莊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腳。以後又獻給武王,同樣又被剁去右腳。直到文王即位,命 " 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可見,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種璞玉。開始沒有被 " 玉人 " 認出,以後去掉外皮,果然 " 得寶 " 。秦國得悉趙惠文王獲得和氏璧後,欲奪此寶,詐稱願以十五城換和氏璧,趙國藺相如巧破騙局,這是歷史上有名的 " 完璧歸趙 " 的故事。傳說,到秦時,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璽;漢高祖劉邦作為傳國璽;玉璽後又落入王莽、孫堅、曹操、司馬炎之手;在東晉、十六國時,爭奪玉璽非常 激烈,先後為漢、前趙、後趙、前燕、晉穆帝所有;南北朝時,玉璽傳給宋武帝,南齊 滅宋,璽歸南齊,後又歸梁朝、齊文帝;隋滅北周得璽,到隋煬帝滅,璽歸唐高祖李淵;唐代將玉璽傳了二百七十餘年,到唐昭宗時代才落入後梁;五代十國時,後 唐李天帽滅後梁獲璽,傳到後唐末帝李從珂,從晉石敬塘攻洛陽時,李從珂摘璽登玄武樓自焚,石敬塘功入洛陽,璽已不知下落,成為千古疑案。
這價 值連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麼呢?人們極為關注。著名的地質學家章鴻劍根據杜光庭《錄異記》所載和氏璧特徵,認為是拉長石。《錄異記》中說:和氏璧乃 " 歲星之精,墜入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則碧,正而視之色白 " 。就是說和氏璧正側面有不同顏色。拉長石是斜長石族最重要的寶石,它的誘人之處是透過寶石面可以見到彩斑狀的顏色。大塊拉長石顯示這種效應最佳,稱為閃光 變彩,這是由於層狀結構引起的。變彩主要為綠色、藍色。國外,於十八世紀發現它才用作寶石。和氏璧拉長石說的觀點,雖然近年得到一些學者的贊同,但是依據 仍嫌不足。和氏璧已經失蹤,其特徵的記載,我們認為最可靠的還是《韓非子 · 和氏》一文。據該文, " 理其璞而得寶 " ,和氏璧為一塊璞玉,即玉被石包上。當然,拉長石不是這種璞玉。明代科學家宋應星也認為, " 所謂連城之璧 " ,是 " 璞中之玉 " 。這一種認為,我們認為是合適的。當然,這僅是一種認為。和氏璧究竟是什麼,仍是一個千古之謎。
四、工藝分類
和田玉的工藝分類是指玉石工藝等級標準。首先按和田玉的產狀和顏色分出品種,如白玉子、白玉山料、青玉子等,再按玉的色澤、質地、綹、雜質、重量等劃分等級。等級標準對於玉石貿易是十分重要的。下表為新疆工藝美術工業公司所提出的和田玉玉石工藝等級標準。(可供參考)
中國和田玉等級標準 品種 等級 等級標準
白玉子 特 羊脂白色,質地細膩、滋潤,無綹,無雜質,塊重在6公斤以上.
一 色潔白,質地細膩、滋潤,無碎綹,無雜質,塊重在3公斤以上.
二 色白,質地較細膩、滋潤,無碎綹,無雜質,塊重在1公斤以上.
三 較白,質地較細膩、滋潤,稍有綹,無雜質,塊重在3公斤以上.
零子 凡顏色、質地、塊度未達到以上標準的.
白 玉、青玉 、 山料 特 色潔白或粉青,質地細膩、滋潤,無綹,無雜質,塊度在10公斤以上.
一 色潔白或粉青,質地細膩、滋潤,無碎綹,無雜質,塊度在5公斤以上.
二 色青白或泛白,質地細膩、滋潤,無碎綹,無雜質,塊度在5公斤以上.
三 色青白或泛白,質地細膩、滋潤,稍有綹,無雜質,塊度在5公斤以上.
等外 色白或青白,有綹,有雜質,塊度在3公斤以上.
青玉子
或山料 一 色澤青綠,質地細膩,無綹,無雜質,塊度在10公斤以上.
二 色青,質地細膩,無綹,無雜質,塊度在5公斤以上.
三 青,質地細膩,稍有綹,有雜質,塊度在5公斤以上.
和田玉顏色有4種基本色調,稱之白玉、黃玉、青玉、墨玉。以白玉和黃玉最貴重。
和田黃玉是非常稀少的品種,以色黃正而嬌,潤如脂者最珍貴。
黃玉十分罕見,質優者不次於羊脂玉。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慄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
賦琨私人微信:1535417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