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2020-12-23 OFweek維科網

文 |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是的,這一概念在近年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詞彙,同時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經濟領域,「跑步經濟」是指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對於文化與健康需求的增加,跑步已經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喜歡的運動之一。

與此同時,跑步正加速商品消費,跑步大軍隨著更多年輕人的加入,他們講究「專業範」對裝備的需求更高,有人做出統計平均下來「跑鞋每800公裡就需要更換一次」,普通跑友(以月跑量80公裡計)一生大約需要48雙鞋;跑步「深度中毒者」(以月跑量200公裡計)則是120雙,由於跑鞋價格差距大,大致估算跑友一生的跑鞋花費大概在9600元至120000元。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

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

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品牌排名則有所變化,蘋果以33%的份額牢牢佔據市場第一,隨後才是小米、華為、三星。

產品方面,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以及智能耳機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多年以來這「大三樣」基本就代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心理的認知,直到前些年智能眼鏡的出現,這一認知開始逐漸被打破。

追尋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無論是手環、手錶還是耳機,其發展方向越發一致最終都是走向了「健康監控」。比如智能手錶,智能手錶興起之時所打出的口號為「替代智慧型手機」,功能上覆蓋電話、信息、娛樂、遊戲、健康等諸多功能,跑到最後發現似乎只有「健康管理」這麼一個功能最為適用。

2013年三星搶先蘋果推出智能手錶Galaxy Gear,就具備收發電子郵件和消息、存儲和傳輸數據信息,以及跟蹤或管理個人信息、通話、遊戲等功能。再看看於今年8月最新發布的三星Galaxy Watch3,8年時間在基礎功能上基本沒有任何突破,甚至一些遊戲功能都被剔除,唯獨「運動監控、健康管理」功能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心率檢測、睡眠監測到現在血氧檢測等等。

「健康」是可穿戴設備的唯一出路嗎?智能耳機也覺得是,像蘋果的AirPods也被傳將加入「健康大戰」,DigiTimes報導,蘋果未來幾年會把環境光傳感器集成到新款AirPods中,以實現健康監測功能。

這一消息就迎來了不少網友吐槽,「誰會一天到晚將耳機帶在頭上?這類產品一天最多也就4-6小時的使用時間,這麼短時間內的監測數據對於健康真的有意義?」、「AirPods檢測心率?確定不是堆砌功能,然後能賣貴些?」

當然,並不是否定這些功能的必要性,比如前不久就有消息稱,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利用人工智慧分析了來自一款名為Oura智能戒指的數據,並提前三天預測了新冠病毒症狀,就是準確率還有待提升。而且也有30%多的用戶選擇智能穿戴設備就是看重「健康監測」這一功能,但無論如何「越發單一」的屬性顯然與智能手錶的初衷相違背。

而「智能眼鏡」卻很好地承襲了來自智能手錶的「意志」,不說替代手機,至少智能眼鏡的路子更寬。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所謂「智能眼鏡」是指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可由用戶通過語音或動作控制實現語音視頻交流、信息傳輸及圖像識別等功能的眼鏡的總稱。

雖然,智能眼鏡現階段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與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都有待優化,但並不妨礙它在B端與C端市場齊飛。

沒錯,要說智能眼鏡與智能手錶等其他智能穿戴設備的最大區別,在B端市場的率先落地應用應是最大區別之一。

智能眼鏡具備一大特性就是「所見即所得」,與其他設備不同,他不會佔用你的雙手,而是將內容直接呈現在眼前,使得在許多特種工作上智能眼鏡擁有了極大的優勢。

比如電力運維就是目前智能眼鏡運營較多的一個領域,在運行檢修中,智能眼鏡的應用對減少人力支出,保護一線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對保證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有促進作用。像於巡檢工作量大,而且檢修人員的業務水平良莠不齊,在作業過程中容易出現誤操作的情況。為了防止誤操作,可以讓檢修人員佩戴智能眼鏡,通過智能眼鏡識別當前設備,確保對需要操作的設備開展工作,從而避免誤操作。

又例如在安防領域,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給警務人員配備AR智能眼鏡,早在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安保期間,青島全市公安機關通過警務AR智能眼鏡識別發現各類重點人員56名,抓獲進魯在逃人員8名、涉毒人員5名。

相關焦點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原標題:「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微軟研發智能眼鏡,可穿戴設備進入發展快車道 | 愛範兒
    最早是《華爾街日報》的消息,微軟目前已經向亞洲的幾家零部件製造商採購用於智能眼鏡的原型產品,不過這個產品也有可能是實驗室產品,不會量產。另外一組誘人的數據則是來自市場研究公司 ABI,到 2018 年,穿戴設備的年銷售量將達到 4.85 億,而根據 IDC 的數據,今年平板出貨量將為 2 億 2730 萬臺,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則是 10 億 132 萬臺,而到 2017 年,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會達到 4.68 億臺,也就是說,四五年後,不考慮價格因素,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和平板大體相當。
  • 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誰才會成為「擎天柱」?
    產品方面,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以及智能耳機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多年以來這「大三樣」基本就代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心理的認知,直到前些年智能眼鏡的出現,這一認知開始逐漸被打破。 追尋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無論是手環、手錶還是耳機,其發展方向越發一致最終都是走向了「健康監控」。
  •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持續增長,智能可穿戴設備佔18%
    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布局智能穿戴設備?騰訊也要開始製造智能眼鏡了
    不可否認,智能可穿戴設備將是近兩年來的發展趨勢,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的三大巨頭阿里,百度以及騰訊,對相關的智能穿戴設備企業均有投資或者入股。而最近,騰訊就推出了一款叫做微視( Vine-link)的智能眼鏡,寓意「微觀展示。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智能穿戴再添新軍 愛普生推手錶和眼鏡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在印表機、投影儀等傳統消費電子領域頗有建樹的日本品牌愛普生,於近期推出了智能眼鏡、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運動追蹤器等一系列可穿戴設備,一改其在人們眼中的「古板」形象。
  • 智能穿戴-開啟無線未來:雷柏Z1智能音頻眼鏡
    智能穿戴-開啟無線未來:雷柏Z1智能音頻眼鏡 2020年12月21日 15:44作者:陳梓泓編輯:陳梓泓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或將成為最酷的可穿戴顯示器|Epson MOVERIO BT-30C 智能眼鏡深度...
    相信很多人用過愛普生的印表機和投影機等產品,其投影設備在全球份額連續18年保持第一,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但可能大家不知道它在視覺交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還有不少研發成就。這其中還包含頗具未來感的智能眼鏡產品,並且已經出了好幾代,這次帶來的是愛普生的消費級產品Epson MOVERIO BT-30C智能眼鏡。
  • 蘋果研發智能戒指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分析
    原標題:蘋果研發智能戒指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分析(圖)   據外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周二授予了蘋果一項名為「可穿戴電子戒指計算設備的設備、方法和用戶界面
  • Loup Ventures分析師:蘋果或借AR智能眼鏡引領未來個人計算設備市場
    本周二,知名爆料人 Jon Prosser 分享了有關蘋果 AR 智能眼鏡的諸多細節。雖然尚不清楚該裝置的確切外形,但 Loup Ventures 分析師 Gene Munster 認為,該公司或憑藉設計方面的優勢,推動這款傳說中的 AR 智能眼鏡的成功。
  • 可穿戴設備:馬太效應初現,戰局焦灼
    預計2019年中國智能手錶市場還將保持55%的增長幅度,總銷量達到320萬部,未來三年的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50%以上。這份統計數據還指出,2018年華為、蘋果、華米、榮耀、Ticwatch、佳明等6家智能手錶廠家佔據超過60%的中國市場份額。
  • 智能手錶或被超越,耳戴式設備將成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的王者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預測顯示,比起今年,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有望增長近26%,同時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2.25億部,其中智能手錶的出貨量將達到7400萬塊。按照這一趨勢,Gartner還預測,到2022年智能手錶會被耳戴式設備取代,即耳戴式設備2022年出貨量或達到1.58億部,而智能手錶出貨量為1.15億塊。以上,簡言之:智能手錶或被超越,耳戴式設備將成為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的王者。事實上,這個結果或者Gartner的預測數據並不是沒有道理。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那些能救命的可穿戴設備,都長什麼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腦極體寒冬還沒完全過去,可穿戴設備的春天似乎就快來臨了。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1.253億部,較2017年增長8.5%,並有望在未來五年以11.0%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突破。
  • AR隱形眼鏡,網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我們或許曾經會看到過關於一款十分先進的眼鏡設備,戴上之後可以通過眼球實現非常之多的功能,例如網絡搜索等等。 但你相信嗎?這或許將會實現。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一家初創公司近日介紹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AR隱形眼鏡」,這款眼鏡內置了一個顯示器,用目光就能激活,戴上它就能直接上網搜索資料,也能當演講者的提詞器。
  • 阿拉町,進階智能可穿戴設備
    來源:《經理人》在通訊行業行進8年,後轉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邱學文更像一個產品經理。他說阿拉町的品牌營銷還沒有技術研發專業,市場高端化是大勢所趨。技術向前推進,落地就要愈發沉穩。堅持品質,營銷才有著力點,阿拉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長久。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11月,榮耀新推出含有心臟健康管理、血氧飽和度檢測、睡眠呼吸暫停篩查等多種保健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環。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正在打開可穿戴設備的增量市場。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