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反家暴條例》, 5月1日起施行。
現在是疫情後的復工階段,首先頒布的卻是反家暴條例,可見在疫情封閉管理期間,這大門一關,夫妻間朝夕相處,各種情緒都爆發出來了。有些人苦悶情緒無處排洩,於是舉拳嚯嚯向家人了!
四川廣元一位名叫楊月(化名)的女士,公開暴光了丈夫的家暴視頻,並坦言忍受有十六年之久。視頻中,辦公場所,一位地中海髮型的男人把女子推到,抓住一條腿拖行,女子抓住茶几,男人一陣拳打腳踢,還拉過椅子砸向女子。隔著屏幕都覺得疼!
其實,我們對於家暴並不陌生,特別是在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熱映後。劇中表面謙謙君子的安嘉和醫生,在家面對妻子小南的兇殘是許多屈居在拳頭下的女人的惡夢。
19年網紅博主宇芽家暴視頻的曝光,也再一次把屏幕情節重現。「電梯裡,一個滿身橫肉,左臂紋身的男人瘋狂的拽一個躺在電梯裡的女孩,女孩裸著腳,拼命掙脫。用腳去抵電梯門,但,終究力氣不如男人,兩條腿被拎著拖了出去,迅速消失在監控裡。」
有很多人看著視頻,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什麼不離開呢?我想大致有這幾種原因:
1
因為曾經有愛過。
女人是感性動物,很容易心軟,只要事後,他擺出一幅悔過的模樣,就會心抱期待:這是意外,他平時還是很不錯的,幸許這就是最後一次。甚至還有的女人聖母心:情緒不好也只會在最親近的人面前表露,而且他已經意識到錯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別強求什麼了,相信日久見人心,我的愛、我的好,終究會喚回他。
宇芽在第一次被打,被狠狠扇了十幾個耳光後,反應是很震驚,不敢相信!但是在對方道歉、示好,一系列操作後,「我念在是第一次,懦弱地原諒了他。」
但是,親愛的,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楊寅,將從專業角度剖析過家暴的原因。
「有的人認為暴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他認為暴力是有用的,可以發洩衝動,獲得權威感,操控他人,簡單有效。」
「受害人的隱忍、順從,在他看來就是暴力效果的體現,非常好。就算過後他有認錯、示好,那只是滿足他的心裡愧疚,像是對之前的暴行的免責申請。」
所以你的容忍就是對他的放縱,對自己的不負責。所以請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再縱容家暴。
2
看重家庭的完整性,哪怕只是表面完整。
傳統思想影響深遠,不可能一下子就拋開接受新觀念。女人被家暴,周圍的人會同情,但提出離開,就容易被人勸說,「兩口子哪有不爭吵的,床頭吵架床尾和嘛!」「清官難斷家務事!」
你不想在別人的有色眼光和閒言碎語中穿行,只能抱著從一而終、不離不棄的傳統美德麻痺自己。
能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自然好啊!可若讓你卑微到塵埃裡,你真的甘心在塵埃中開出一朵花麼?就算你開出一朵花,你自己都不愛惜自己,誰會去愛塵埃中的你呢?
有了孩子的女人,更是有一種自我犧牲的心態,只為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免得孩子在後媽手中討生活。那你有考慮過,這樣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麼?這真是最好的選擇麼?
一次楊月被家暴後,當著民警的面,13歲的孩子質問父親:「為什麼?為什麼打媽媽?」惱羞成怒的父親,顧不得現場還有其他人,就要對孩子動粗。這就是你苦心忍來的環境?這到底保護了孩子的什麼?
我們一直強調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那這些一直被迫生活在暴力欺壓環境中的小孩們呢?是學會暴力還是恐懼、自卑、厭世?
之前有看到篇中學生作文:「媽媽,你不用為了我忍辱負重,這讓我感覺,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媽媽,你們離婚吧,我受不了了」。孩子的話扎得我的心生疼。
當你把不離開的理由堆在孩子身上時,你以為自己是偉大的,其實你只是感動了你自己,孩子的壓力有多大,你考慮過嗎?
3
經濟不獨立,離開後生活沒有保障,要是還想帶孩子就更難了!
在農村這種情況比較常見,還有一些偏遠山區,女性受教育程度比較低,體力在生理上就不如男性,加上生育、哺育等諸多因素,女性容易處於下崗、失業的漩渦,導致少了經濟來源,在家裡沒有經濟支配權。
經濟依附在男性身上,在家裡沒有發言權。受到家暴,想著還能忍受,以後小心翼翼少惹到他,日子習慣習慣也就過去了。在生活的磨礪下,她們無法考慮自尊需求,變得悲觀、自卑,自我認知低,認為自己毫無用處,無法翻身。
在馬斯洛人的需求層次中,認知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排在後面,要先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首要前提是經濟獨立,先能自給自足,物質有保障,而後才考慮精神層面。
在今天的祖國,經濟獨立是很有機會的。現在國家在大力扶貧,科技下鄉,而且每年的工廠生產旺季時,都是充分放低門檻招聘的。
有次在海底撈火鍋店樓下,我看到好多剛下班的大姐,她們說說笑笑,臉上自信飛揚。情緒被感染,上前攀談,原來她們幾位是雲南山區的大姐,海底撈奉行雙手改變生活,讓她們找到自信,實現了自我認知,肯定了勞動價值。
身體雖然會累,心裡卻一片輕鬆。人也因此變得陽光、愛笑,縱有困難也會勇敢面對。
我知道,要從泥濘的婚姻中爬起來,很難,好比脫層皮,很痛。我也不是鼓勵只要家暴就要離開,但是親愛的,家暴是種病,當你用盡努力還是無法做他的藥,還是對家暴束手無策,那我只能勸你保護自己,先離開這個環境。
用你面對家庭時的那種任勞任怨,紮根在工作中,最終你會發現:家庭給不了你的安全感,工作能給;家庭給不了你的自信,工作能給;家庭給不了你底氣,工作能給。
只要你願意,在法律條例的保護下,我們可以一起迎來春暖花開。
【作者簡介】李雲的雲,一個八零後寶媽,對婚姻、對生活,有些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