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的正確打開方式,你需要了解這些歷史背景

2020-12-14 夜讀史書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自12月開播後收穫了無數觀眾點讚,許多人都評價該劇是近年來難得出現的一部國產歷史正劇。今天夜讀史書就借《大秦賦》這個話題與大家聊聊關於秦國歷史上的那些事。

一、秦國的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共有一百多個諸侯國,其中大多數諸侯國的初代國君都是周天子的親戚或周朝建立時的開國元勳。相比之下,秦國的由來就沒那麼「高大上」了。秦國開國君主秦非子原本只是周天子的一個馬倌。不過正所謂行行出狀元,秦非子善於養馬,馬匹只要一經他手,就會又肥又俊。周天子聽了秦非子的事跡後非常高興,認為秦非子調養出大批良馬於國有功,因此將秦地冊封給他,這便是秦國的由來。

二、從秦孝公到秦始皇

秦國在第九代國君秦穆公時期曾有過短暫輝煌,此後每況愈下,到了秦孝公執政初期已經積貧積弱,在戰國群雄中排名墊底。秦孝公深知照此下去,秦國必將會被其他強國所吞併,於是他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經過二十多年變法改革,秦國從昔日的弱秦一舉而躍成為當時的第一強國。

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繼往開來將秦國國力推向更高峰。秦惠文王之後經歷了短暫的秦武王(秦惠文王嫡長子)執政,然後便開啟了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時代,也就是《大秦賦》前幾集中的那位老秦王。秦昭襄王在位長達56年,期間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秦軍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為後來秦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

秦昭襄王死後,他的兒子秦孝文王在正式繼位後僅三日就離奇去世,孝文王的太子子楚因此繼位成為新一代秦王,史稱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時間,期間秦國繼續向外擴張。秦莊襄王死後,十三歲的太子嬴政繼位。此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秦國相繼攻滅了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嬴政也將自己的稱號改為始皇帝,史稱秦始皇。

三、邯鄲之戰的前後

《大秦賦》開場便是氣勢宏大的「邯鄲之戰」。而在歷史上,說起「邯鄲之戰」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場更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秦、趙兩國為爭奪上黨控制權而展開長達三年的戰爭,雙方投入兵力高達百萬之眾。最終秦國打敗趙國,秦將白起下令將40萬趙國降卒全部坑殺,趙國自此元氣大傷。

「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國割地求和。然而在隨後的交接過程中,趙國方面卻拒絕履約。於是秦國發兵20萬直攻趙都邯鄲,「邯鄲之戰」由此拉開序幕。

《大秦賦》中並沒有說清楚「邯鄲之戰」的最終結果。事實上,此戰是以秦軍大敗告終。經此一役後,秦國元氣大傷,被迫暫停了對外擴張的步伐。不過,秦國的總體實力仍遠在其他國家之上,因此「邯鄲之戰」只是延緩了秦統一天下的節奏,並沒能改變最終結果。

四、為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秦國之所以能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商鞅變法」。不過,秦國還有一個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在戰國時期,中國的核心區域大致分為三塊,分別是函谷關以西的關中地區,函谷關以東的關東地區,以及長江流域。秦國位於關中地區,後來又在戰國中期佔領了四川盆地。關中地區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東面有崤山縱列,西面有汧山、隴山相接。在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後的情況下,這裡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型堡壘,如果沒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想要攻入此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西漢著名學者賈誼在《過秦論》中就寫道:「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此外,關中四面崇山峻岭的中間是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衝積自然形成的渭河平原。此處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中國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

春秋戰國這段大分裂時期之所以會延續數百年,很大原因就是大家有「槍打出頭鳥」的慣例,誰強大了大家就聯手一起將它打壓下去,當年盛極一時的魏國、齊國皆「享受」過這種待遇。可是秦國卻能利用它的天然屏障作為依託,多次成功化解各國聯軍的攻擊。當秦國積弱時,秦軍可以堅守函谷關,保住關中基本盤;當秦國強大時,秦軍可以出兵函谷關,劍指天下。所以除了「商鞅變法」之外,地理條件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制勝法寶。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過秦論》

相關焦點

  • 改名為《大秦賦》果然是正確的選擇,你讓藝術和真實蕩然無存!
    【改名為《大秦賦》果然是正確的選擇,你讓藝術和真實蕩然無存!】#被資本改編的《大秦帝國》第四部《大秦賦》,讓藝術和真實蕩然無存!這些我不吹毛求疵,但是能不能先對歷史人物有個基本的了解,不要讓人設崩塌好嗎?38歲的演員來飾演13歲的嬴政。說著淺顯的現代化,伴著偶像劇的動作,那帝王的氣質、國母的儀態、演員和角色的匹配程度,無不讓我看的尷尬至極。第六,濫用遠近景。想要刻畫特寫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你最起碼要讓表達意義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劇中很多改編的情節和故事的演繹到底想表達什麼?
  • 歷史正劇《大秦賦》熱播 火爆的背後離不開這三「彩」
    你說要給朕看一件寶物,在何處啊?」「彩」這些帶有濃濃大秦帝國味道的句子也開始流行開來,同時也讓最近熱播的《大秦賦》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自2020年12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以來,《大秦賦》就一直受到人們廣泛關注。作為「大秦系列」電視劇的完結篇,《大秦賦》豆瓣開分高達8.9分,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不可不看的年度大劇「。那麼這部劇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人讚不絕口呢?
  • 《大秦賦》:十年磨出的史詩之劍,映出歷史正劇的新答案
    從製作上論,《大秦賦》的優點幾乎是全方位的:獨特的鏡頭設計、精緻的服化道、相互形成表演磁場的演員表演……這些都是屬於《大秦賦》的工業優點,也足以令它成為一個產業中最為拔尖、最具誠意的一份子。但《大秦賦》似乎思考得更遠——以上的所有拔萃之處,實際上無非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能令劇集所還原的世界更具說服力,令這個大秦世界,更能讓兩千多年後的觀眾產生共情,但這些都不是劇集就此打住的終點。《大秦賦》最動人心弦之處,在於它真正透析了兩千多年前的大秦時代,不僅呈現它的文化樣式,也意圖尋求這種文化樣式之下,所真正承載的文化內核。
  • 一言難盡《大秦賦》
    要知道,大秦帝國系列的前幾部作品,口碑雖然一直很好,質量也堪稱國產歷史劇的標杆,但由於相對冷門的題材,熱度一直不溫不火。好不容易,故事熟悉了,投資變多了,場面更大了。卻沒想到,這部《大秦賦》之所以能夠出圈,依靠的是「大情婦」和「嫪毐傳」這些不忍直視的調侃和吐槽。
  • 大秦賦:歷史背景談言情,劇情注水嚴重,嬴政強行降智,此劇要涼
    今晚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在心裡口吐芬芳了,的確,這三集看下來讓人有種看言情劇的感覺,不明所以,把秦王拍的也太成問題了,雖然劇名叫大秦賦,但是不等於說嬴政的所有細節都要拍出來吧,一些本該快進的橋段被放大了,甚至是拉胯了整部劇的節奏,接下來追劇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少了。
  • 想看懂電視劇《大秦賦》?這些書幫你了解秦王朝和秦始皇
    不多讀點書,恐怕連彈幕都看不懂  浙江在線12月13日訊 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這是 「大秦系列」四部曲的終結篇。
  • 歷史正劇《大秦賦》,值得爆!
    文/李愚雖然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並不少,但歷史正劇屈指可數。如果是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那更是獨苗中的獨苗。Ifeng電影本文要重磅推薦的這部劇,它就是——《大秦賦》這樣的歷史精神,同樣令當代觀眾熱血沸騰。精準飽滿的歷史人物歷史人物,不僅是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歷史精神的承載者,也是歷史劇藝術創作的主要著力點。這就要求歷史人物的刻畫上,需要把握兩個要義。第一個要義是,歷史人物要符合總體的歷史記載。在一些重大史實和大是大非面前,不容擅自發揮、「胡編亂造」。
  •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歷史正劇如何破壁年輕市場?
    市場對歷史正劇的呼喚始終存在,只是在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熱播、《大明王朝1566》復播等帶動歷史正劇回暖之後,近三年時間裡並沒有一部劇能繼續扛起這面大旗,回暖之路再度擱淺。《大秦賦》的熱播會帶來全新的希望嗎?市場呼喚歷史正劇久矣,《大秦賦》重啟正劇回暖之路歷史正劇是曾經佔據過舞臺中心位置的。
  • 看《大秦賦》,這些前情秘辛不可不知
    該劇用50集的篇幅,講述一個大家族在中國近現代100年(1899-1999)歷史中六代人的沉浮。但顯然,比起年代劇,歷史劇在製作上更具挑戰性。這是《大秦賦》覆蓋的歷史區間,於是,該劇開篇呈現出了一副「四世同堂」的局面。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56年,秦孝文王(嬴柱)在位3天,秦莊襄王(嬴子楚)在位3年,秦始皇(嬴政)在位37年。如果把嬴政當國的「進度條」看做是正常倍速,那麼他爸嬴子楚(嬴異人)是10倍速,他爺爺嬴柱是4000倍速,他曾祖嬴稷開的是0.75倍速。
  • 大秦賦:勝利者書寫的歷史,都沒有編劇精彩
    從歷史事實的角度看,刺客自殺前的複雜心理活動,不可能有旁人作證。但在邏輯推理上完全成立的——既符合歷史的大背景,又符合人性的小背景。因此這樣的故事可以被人們接受,甚至可以成為歷史事實的組成部分。  但整個社會一直有一種成王敗寇的思維,事情做成了,他就是「正確」的,哪怕他的手段再卑劣,也會為他的過往行為合理化。  在這個思維下,「成功」成了歷史唯一的道德。  比如大秦賦裡就說秦王統一天下是為了救蒼生於倒懸。甚至楚國人還專程不遠萬裡的投奔秦國,因此,秦國的統一不但是順應歷史大勢,更是順應了六國的民心——是「先得了民心才得了天下」。
  • 《大秦賦》開播口碑甚好,戲劇化同時尊重歷史,網友:實屬難得
    這部電視劇在開播之後就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現如今的評分也高達8.9分,整部電視劇看完雖然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能夠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電視劇中,會發現這78集根本就沒看夠,《大秦賦》並沒有無聊的片段,每一個場景都是真材實料。作為一部影視劇,最為重要的就是高度還原歷史,這樣才能夠收穫更多網友的認可。
  • 《大秦賦》第一集:改變歷史的,往往都是一些小人物
    這部電視劇又被稱為《大秦帝國4》,是之前《大秦帝國》前三部的延續,可以說,很多觀眾等這部電視劇都等了很久了。《大秦賦》這部電視劇,聚焦的歷史是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講述秦王政的奮鬥故事
    2020年,電視劇《大秦賦》恢宏來襲,引發熱議。單看《大秦賦》是一部取材於王朝史中的「帝王戲」。它與此前的《雍正王朝》(1999)《康熙王朝》(2001)《成吉思汗》(2004)《漢武大帝》(2005)《貞觀之治》(2006)《貞觀長歌》(2007)《秦始皇》(2007)是同類型作品,都是描寫中國歷史上的創業之主或盛世之君的故事。
  • 《大秦賦》:華陽太后發動宮變,大秦歷史被拍成宮鬥劇
    在秦國歷史裡,華陽太后在野史上的記載並沒有呂不韋、嬴政的話題性、爭議性。不過,在近期央視播出,段奕宏、張魯一、鄔君梅等主演的歷史劇《大秦賦:東出》裡,華陽太后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和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陽宮變。
  • 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
    大秦帝國天下改名大秦賦其實這名字也是蠻有韻味的但是看了30多集叫大秦婦或者大情婦也許更加合適30多集的內容如果是叫大情賦但實際歷史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該繼續讓一個少年來演,而不是直接出現40幾歲的少年。第二,趙姬的轉變沒描寫。這個在前期沒有任何個性描寫的人物,本應該在這個時候對人物個性有挖掘。然而編劇放棄了這個過程。為了配合歷史發展來講故事。也不告訴觀眾為什麼。因為歷史上趙和嫪有一腿,所以劇裡馬上也要發生這些。
  • 情感溫度大於歷史厚度,別把《大秦賦》當成歷史正劇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近日,電視劇《大秦賦》開播,也意味著這部由孫皓暉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長篇古裝歷史系列連續劇來到了最終章。《大秦帝國》自2009年起開始影視化改編,前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堪稱國劇良心,豆瓣評分分別為9.3分、9.2分、8.5分。
  • 大秦帝國四部曲的關係你捋順了嗎?《大秦賦》成完美終結篇
    續集大多口碑撲街,但是「大秦帝國」系列卻是一個例外。《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豆瓣評分都在8.5分以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結篇,也算是迎來了口碑的開門紅。《大秦賦》講述的是秦始皇嬴政(張魯一飾演)在呂不韋(段奕宏飾演)等人的輔佐之下,成就天下霸業的故事。
  • 《大秦賦》的缺陷,歷史正劇的精神問題——沒有根基!
    預告片播出不久,網傳,《大大秦帝國之天下》將定檔五一假期首次播出,當時滿懷期待,結果「六一」都過了,也沒見《大秦帝國之天下》播出,後又有報導稱:《大秦帝國之天下》將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題材獻禮劇,在「十一」播出,有點兒失望的我,又是滿懷期待地等著,這一等就等來了今年十二月初的《大秦賦》
  • 大秦 這一賦,竟然落入 低谷
    需要注意兩點:  一方面,在國產劇中,8.1分仍屬難得的高分。  另一方面,與前三季比,這一季是最低谷。單論故事量,《大秦賦》比前三季更豐富,且歷史記錄本身已很精彩,創作相對容易,則8.1分顯得有些遺憾。  本應是秦國故事的最高峰,卻混成了最低谷,其中原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