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芥菜簡介
華容芥菜的悠久歷史
芥菜源於野菜。據《清閒居·華容芥菜史話》載,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遇難逃亡在外,隨行大臣介子推將身上的肉割下來給晉文公充飢。晉文公登基後,論功行賞,卻忘了介了推。介子推不爭利祿,認為晉文公能夠當上國君是上天的幫助,臣下不可貪天之工為己勞。於是就和母親一起隱居山西綿山。晉文公得知介子推隱居的原因後,十分後悔,便用火燒山逼其出來,介子推拒不出山,不幸被燒死。晉文公在綿山找到了介子推,發現他的驅體比隱居前更為健壯,而藏身的周邊除有一種野菜外,再沒有發現可食之物,推定介子推是吃這種野菜維持生存的。為了紀念介子推,就將這種野菜定名為介菜。又據《本草綱目》稱,「介者,菜中之介然者,食之有剛介之家,故字從介」,又說明芥菜原名介菜。
華容芥菜種植歷史悠久。相傳為魏晉時期傳入華容,據《本草綱目》記載:「大抵南土多芥」。「相傳嶺南無蕪青,有人攜種至彼種之,皆變作芥,地氣使然耳。」千百年來,華容農家一直用芥菜製作罈子菜、芥菜栽培面積不大。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席捲共和國大地,華容注滋口鎮青年農民趙培林瞄準了市場優勢強的傳統芥菜,鹽漬後上市銷售,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遂大膽擴種面積並總結出棉花、芥菜套種栽培模式和用土窖鹽漬芥菜的方法,使華容芥菜生產面積由數百畝迅速發展到十多萬畝。2007年,經嶽陽市人民政府蔬菜辦公室推薦,向農業部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農業部以「華容芥菜」命名,獲準認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予以公布。
華容芥菜的品種
芥菜品種繁多。華容芥菜主要是以大葉芥為主的葉用芥菜和以榨菜為主的莖用芥菜。大葉菜株高55—60釐米,開展度65—70釐米,葉橢圓形,綠色,最大葉長60釐米,葉寬33釐米。單株鮮重約1.5千克,一般畝產3500—4500千克。大葉芥耐肥耐寒,質地柔軟,辛辣味較濃,莖用芥菜——榨菜:華容栽培時間較短,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重慶涪陵成品榨菜從水路大量湧入我縣,市場銷售較好。本縣蔬菜加工大戶何建華聯合浙江寧波的榨菜商人宜志潮等人攜種來華容種植,發展效益甚好。榨菜逐步在華容發展起來。華容芥菜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份,又是天然的無公害優良蔬菜品種。
華容芥菜的加工產品
華容芥菜是華容古老罈子菜留下的歷史產物,又是華容蔬菜工業捧起來的市場寵兒。也是人們餐桌上喜歡的美味蔬菜。目前華容芥菜主要有下列產品:
加工產品名稱
基 本 特 徵
水縈梅梗菜
選嫩葉、莖、晾曬、加鹽揉搓,水縈壇頸密封,50天後開壇
八寶芥鹽菜
絲狀或磷狀、香、茴、辣味等八料配製,真空袋、真空瓶袋
魚酸菜全料
絲狀或磷狀,配生薑、八角、大蒜料配製,真空袋裝
梅幹鹽菜
鹽漬、切碎、曬乾、真空塑袋裝
脫水芥菜
沸水快撈、冷浸、即市即食
全形榨菜
整棵鹽漬、辣醬,味粉調製,真空袋裝
紅油榨菜
絲狀或片狀,鹽漬、辣、油、味等拌制,真空袋裝
風味榨菜
絲狀、鹽漬、各種精料配製,真空袋精裝
麻辣榨菜
絲狀、鹽漬、辣、粉及配料精製、真空袋裝
華容芥菜的市場效益
華容芥菜是蔬菜家族中的優質高產品種,華容縣畝平產量達到4000千克。高產區域畝平可突破5000千克。
據2010年芥菜鮮菜和鹽漬半成品菜上市情況分析,農民畝季收入可獲得3000—4000元(榨菜略高於此數)。華容縣自從推廣趙培林的棉花—芥菜套種模式後,年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2010年全縣芥菜種植面積為11萬畝,農民可獲芥菜種植收入約35000萬元。
華容芥菜是華容蔬菜工業的重要原料,全縣約70%的芥菜由縣內30餘家芥菜加工企業消化,約30%由縣外企業和市場採購。2010年,華容蔬菜工業銷售總值為87000萬元,芥菜加工值約佔70%,為61000萬元。
華容芥菜加工產品遠銷全國15個省50多個大中城市和地區,在全國酸菜市場上,除上海、廣東有少量短平快的本地產品外及四川、重慶小部分外,其餘85%以上為華容芥菜產品。
華容芥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華容趙氏窖醃芥菜根據華容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公示:華容縣「趙氏窖醃芥菜」技藝經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審定,確認「華容趙氏窖醃芥菜」為華容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趙培林(華容再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華容芥菜歷史典故·歇駕嶺
華容縣境內有一地名為歇駕嶺,依山傍湖,林果蒼翠,相傳為清乾隆皇帝私訪江南時,在此偶遇農婦梅嫂,初品華容水縈梅梗菜而歇息的地方。
據《龍行天空·(乾隆與江南)》傳:帝與日清(隨臣·本文注)自武陵經華容道赴鄂州、一路尋山問水,至嶺,少歇,時過晌午、帝飢。偶見農婦提罐過,帝詢之為嶺下徐莊梅嫂,夫嶺前勞作,以送午食。帝試察民食,示婦揭罐視之,陣香撲,帝愈飢。婦請帝嘗。品之,味美,帝問何食,婦曰:水縈梅梗菜,農家小食也。遂請帝午食,帝與日清食之,勝內庭珍餚也。帝歸、延、太后小疾,厭食。帝草渝湘布政撫使,傳華容梅嫂之水縈梅梗菜視後疾,後食疾愈。遂是為御膳之供品也。
綜合自:華容縣農業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