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治的制度優勢與完善

2020-12-23 央廣網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副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 冉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及時部署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防控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同時,這次疫情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防控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未來應該有針對性地在一些方面進一步完善。

一是黨的領導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黨的領導制度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領地位。疫情發生後,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就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之後在1月20日、22日連續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及時部署下,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緊急行動、全力奮戰,防控工作得以有力開展,較為迅速地扭轉了疫情的發展態勢,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快速蔓延。黨的領導的制度優勢,在此次戰「疫」中得以體現。

二是組織動員的體制優勢。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組織動員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1月25日(正月初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並決定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很短的時間內,各地區成立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領導小組,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在黨中央的號召和動員下,上至中央、下至基層社區,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打響了疫情防控的總體戰,全國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要進一步發揮高效而強大的組織動員體制,為取得戰「疫」的勝利而不斷努力。

三是群防群治的社會治理制度優勢。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地方特別是基層區縣、街道和社區,貫徹「防、治、控、保、穩」的防疫方針,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實施地毯式排查,加強重點群體管控,減少行走的傳染源,如集中救治確診患者、有效隔離疑似患者、對所有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同時對疫情嚴重地區的民航、鐵路、公路、水路客運等通道實施嚴格查驗,對全國疫情控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的封閉社區,由政府給居民統一配送生活資料,對因供應短缺而造成價格上漲的蔬菜、肉蛋奶、糧食等生活必須品給予必要補貼,確保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與此同時,通過疫情防控,我們也發現在一些方面還有待完善。

一是要進一步健全國家應急和儲備管理體系。要針對這次疫情當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對於疫情早期地方政府重視不夠、準備不足的情況,應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應急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對於疫情中暴露的衛生防疫物資儲備嚴重不足,如口罩、防護服等一段時間內大範圍短缺,應當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做到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二是要進一步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此次疫情病毒宿主為野生動物。「野味產業」規模龐大,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重大隱患。對此,要進一步完善源頭治理。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全面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動物和衛生監管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三是要克服一定程度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現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有的幹部對防控疫情政策理解不到位,執行政策搞「一刀切」,導致部分被隔離的群眾隔離時間過長。有的幹部擔當精神不夠,對於群眾的訴求當「耳旁風」,對於防疫的一些棘手問題,在部門之間互相推諉,不敢擔責。有的幹部作風漂浮,在辦公室坐陣指點,深入一線指導工作卻顯不足。有的地方過於注重表格數據,導致基層幹部忙於應付各種表格,無法集中精力做好防止疫情工作。對此各級政府應當統一調度,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避免消耗基層幹部的抗疫精力。同時,應該做到獎懲分明,對尸位素餐者施以嚴厲的批評教育,甚至開除等,讓有能者居之。各層級幹部應該深入一線,詳細摸清現實情況,進而制定出精準的防控方案,切實保障人民安全與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彰顯制度優勢
    中國抗疫故事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威力,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制度有了新的認識。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應對突發危機、降低風險影響,要發揮制度的威力。制度穩定有助於穩定大局、安定人心,有助於人們從容應對挑戰、化險為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 國外學者政要看抗擊疫情與中國制度優勢
    但是,隨著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成果,國際學者、政要等紛紛認識到中國制度在抗疫鬥爭中發揮的強大效能。特別是在中國以其制度優勢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同時,歐美國家疫情防控依然形勢嚴峻。相比之下,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已經顯而易見。疫情發生之初,就有不少國際學者、政要立足於對中國制度優勢的認識,紛紛看好中國疫情發生後,中國迅速採取積極措施抗擊疫情。
  • 秦宣:疫情防控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而這一次的疫情防控,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最大的制度優勢可以說是一次檢驗,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驗。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黨中央統一部署、協調各方,彰顯了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顯著優勢,也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優勢,在疫情防控實際工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
  • 用制度優勢的光輝掃除疫情陰霾
    疫情是魔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傷害,讓走向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蒙上沉重陰霾。與魔鬼作鬥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用好我們的制勝法寶,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讓魔鬼無從藏匿,讓疫情煙消雲散。
  • 關鍵時刻更見中國制度優勢
    在網絡直播的全球「雲監工」之下,逾萬名建設者齊心協力,日夜鏖戰,與蔓延的疫情競速,點亮生命的希望。國際輿論紛紛熱贊「中國組織力」,高度評價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只有中國可以!」,成為海外社交媒體上的「超高頻」網友留言。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大考。高效建起兩座醫院,只是中國這段時間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
  • 房寧:中國政治制度優勢為戰勝疫情提供堅實保障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制度優勢、能源保障、思政課教師、改革開放、課堂教學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房寧:中國政治制度優勢為戰勝疫情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房寧指出,中國能夠經受住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驗,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獨具優勢的政治制度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首先,中國政治制度具有「令出一門」的高質量決策效率。
  • 中國固體廢物管理現狀及塑料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制度體系日臻完善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固體廢物管理,20世紀70年代就將「廢渣」治理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不斷通過完善法規制度標準,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通過優化完善依法治理體系,大力推進相關領域深化改革,部署實施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等重點工作,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優勢及效能轉化
    因此,要著力增強治理主體能力建設、完善民主協商機制建設、加強多黨合作制度建設,進一步將新型政黨制度結構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國內疫情防控時期,各民主黨派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圍繞科學防治新冠肺炎、積極應對疫情對國內經濟的衝擊、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 王鵬傑委員:在法律層面完善預防和應對疫情的長效機制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張春莉)「為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安定發展,需要從法律層面完善預防和應對各種疫情的各項舉措。」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河南省委主委王鵬傑如是表示。
  • 工資支付熱點問題解析及完善企業薪酬制度思路
    當前,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如何支付職工工資引起廣泛關注。本文旨在對工資支付熱點問題進行解析,並提出「後疫情時期」完善企業薪酬制度的相關建議。   工資支付熱點問題解析  一、新冠肺炎患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企業是否應支付工作報酬還是病假工資?
  • 《重慶市水汙染防治條例》10月1日起實施 完善了水源地「分級保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17時訊(記者 闕影)今(30)日,《重慶市水汙染防治條例(草案)》經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重慶市水汙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六章七十六條,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規劃與監督管理、水汙染防治措施、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責任、附則等。
  • 以制度優勢凝聚新時代奮鬥偉力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2020年11月,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
  • 董瑞委員:建立國家中醫藥重大疫情防治體系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張春莉)「中醫藥五千多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自西漢以來,中國先後發生了300多次瘟疫的流行,在與疾病的角力中,中醫藥的貢獻造福了全人類,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時下抗擊新冠肺炎疫,中醫藥再次讓全世界人們看到了它的輝煌。」全國政協委員董瑞說。
  • 從疫情防控看我國制度優勢強大力量保障
    在這場戰「疫」中,已經有3萬餘名醫務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湖北,一省包一市迅速有序對接,十餘天接連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近30萬件物資緊急調配……這樣的「中國速度」體現出的領導力、戰鬥力、執行力,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正是在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下,舉國上下勠力同心,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匯聚了強大力量。
  • 求是網評論員:制度優勢是我們必定戰勝疫情的法寶
    越是在艱難困苦和重大鬥爭的時候,越是能夠充分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優勢。「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奇蹟背後是制度優勢。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通過科學的制度安排把生產力要素集中起來,聚焦關鍵點進行優化配置,能夠充分激發潛力,達到既定基礎和條件約束下的生產力水平上限。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把抗疫行動變成了全國上下連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的集體自覺。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步調一致就一定能夠得勝利!
  • 數據要素市場 須完善基礎性制度
    基礎性制度是數據市場規範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加快構建和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性制度,是促進我國數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 新時代應急管理與中國制度優勢
    在應對此次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方位詮釋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交出了一份應急管理的優秀答卷。在疫情防控中彰顯中國制度優勢國際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府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桂維民用三句話解釋了我們國家最大的力量來源於哪裡。
  •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人民幸福與民生發展而不懈奮鬥的歷史,從經歷普遍貧窮到全面解決溫飽問題,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集中反映了我國這樣一個世界人口大國在民生發展方面的質的飛躍,也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民生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 林草局:完善草原保護修複製度
    完善草原保護修複製度 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體系和顯著優勢
    具體地看:一是集中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機聯繫、相輔相成、匯聚整體的「十三個顯著優勢」,形成了「制度優勢群」;二是集中提出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層次清晰、全面系統的制度體系,形成了「主要制度群」;三是明確部署了「十三個堅持和完善」的戰略部署和重大任務,形成了「方向任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