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月21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主題為科技創新支撐疫情防控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向中外媒體講述了中華蒲氏醫聖——蒲氏中醫第三代傳人、周恩來總理保健醫生蒲輔周先生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利用中醫臨床治療經驗及時有效治理乙型腦炎疫情的成功案例。
(詳細內容請看以下視頻)
▲詳情請點擊視頻:1分20秒至2分10秒,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主要講述蒲氏中醫名家蒲輔周利用白虎湯等方劑,有效治療1956年在石家莊、北京等地爆發的乙型腦炎疫情的成功案例。
蒲氏中醫成功控制乙腦疫情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1956年至1957年,在華北地區石家莊、北京流行性乙型腦炎局部暴發。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中國醫療條件非常有限,加上流行性乙型腦炎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太多有效的治療手段,所以疫情的初期病死率非常高,達到50%。
在疫情緊迫的情況下,政府派去了中醫名家蒲輔周。他是四川人,後來從四川調到北京工作,擔任周恩來總理保健醫生。蒲輔周有非常豐富的中醫臨床治療經驗。蒲輔周先生結合中醫理論及實際情況,提出以「白虎湯」等方劑為基礎,根據石家莊、北京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治療方案,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且治療效果遠超世界水平,拯救了上萬人的生命。
蒲氏中醫理論體系:以《黃帝內經》、《傷寒論》為經,後世各家學說為緯,並緊密結合蒲氏中醫幾代人臨床實踐而成,其核心為治病求本,特點為辨證精確、用藥輕靈、藥簡力專。圖為蒲氏中醫第四代傳人:蒲志孝。
蒲氏中醫傳承至今已歷五代
蒲氏中醫發源於清代同治年間,創始人蒲國禎先生,他以擅長傷寒而聞名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蒲氏中醫」第二代傳人蒲顯聰,盡得家傳絕學,亦擅長於傷寒時病,其治病救人功績卓著,名揚巴蜀大地。第三代傳人蒲輔周,中國中醫學界的所公認的「一代宗師」,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中南海門診部中醫組組長等,是當代傑出的中醫學家,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稱讚蒲輔周先生為「高明醫生」。
第四代傳人蒲志孝,集家傳、師承之綜合優勢,全面繼承蒲氏中醫真傳,勤求古訓,博採眾長,且潛心現代醫學,形成了豐富的理論體系和辨證思維方法。在其影響力下,蒲氏中醫枝繁葉茂,第五代傳人眾多,遍及四川、北京、深圳等地,
圖為蒲志孝——蒲氏中醫第四代傳人。當代名醫,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六十多年。原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中南海門診部中醫組組長蒲輔周先生之子,四川省綿陽市首屆十大名中醫。
醫者仁心蒲輔周治病救人記
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精於內、婦、兒科,尤擅治熱病。傷寒、溫病學說熔於一爐,經方、時方合宜而施。在幾次傳染病流行時,他辨證論治,獨闢蹊徑,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為豐富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
1955年,蒲輔周先生奉調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在去北京之前特地回到老家四川綿陽梓潼掃墓。蒲輔周先生告誡子女說:作為一個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就在當年蒲老先生離開梓潼前夕,縣委宣傳部長問他:蒲老師,您走之後,家裡還需要什麼樣的照顧?他回答說:我一個普通醫生,受到黨的如此關懷信任,我感激不已,家裡還需要什麼照顧呢。事後特地告誡兒子蒲志孝說:你留在家裡,要發奮攻讀,自食其力,決不能要國家照顧。
蒲輔周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理論淵博,為千萬患者解除了病痛,為中醫事業作出了貢獻,周恩來總理稱讚他「高明的醫生,又懂辯證法」,實為當代傑出的中醫臨床家。圖為蒲氏中醫第四代傳人蒲志孝等著《蒲輔周:家傳中醫錄》著作。
蒲輔周先生臨行前,他想為家鄉梓潼人民再盡點力,特別送診三日。就診者塞門堵路。每天早飯後一直到午飯,午飯後稍事休息診斷到上燈,有時給他送開水都難於近身。病人再多,他始終耐心診治,毫不馬虎。有個病人對他說:蒲老師,你真是個神醫呀!除了你,任何人都治不好我的病。蒲輔周先生正色說:我是一個普通醫生,並非神人,即是名醫偶而診治—兩次,不一定切中病情,我不是名醫,請你也不要迷信什麼名醫。梓潼的同道至今談及此事,尚稱頌不已。
1975年4月29日,一代宗師、蒲氏醫聖蒲輔周先生逝世於北京,享年87歲。5月10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了蒲輔周先生追悼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聶榮臻、張鼎丞、蔡暢送了花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常委會、中共中央統戰部、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醫研究院、中華醫學總會、北京市衛生局等機構給蒲輔周先生送了花圈。
溫馨提示:關注下面平臺,隨時了解中華蒲氏文化...
欲知更多蒲氏歷史文化,請您關注天下蒲氏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