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婁底市簡介】:
婁底境內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傾斜。西部新化縣、冷水江市、漣源市西南部屬湘西山地區,山勢雄厚,峻岭馳騁;東部漣源市的中、東部,婁星區、雙峰縣屬湘中丘陵區,地勢逐漸降低,地形起伏平緩,丘崗延綿,平地寬敞。
境內山脈縱橫,群峰起伏,矗立大小山峰數百座。西部雪峰山脈從新化西部風車巷蜿蜒入境,斜亙西北,主要支脈有天龍山、桐鳳山、奉家山、古臺山、鳳凰山、大熊山和冷水江境內的祖師嶺等;東南部有坐落在雙峰縣的九峰山,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為雙峰、衡陽兩縣的天然分界線;
西北部是雪峰山餘脈,向漣源伸入,西起白竹山,東至洪家大山,透迤起伏,峰巒重疊,最高峰寨子山為漣源與寧鄉的天然界山;中部龍山山脈橫亙,主要山峰有龍山、石坪山、楊材山、仙女寨等,彎曲連綿40餘公裡。
【二、婁底市的由來】: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婁底市境域隸屬益陽專區和邵陽專區。1950年6月,設立錫礦山礦區(縣級),直屬邵陽專區;1951年8月,籌建漣源縣、雙峰縣。195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湘鄉、安化、邵陽、新化4縣部分行政區域置雙峰縣、藍田縣(7月更名漣源縣)。11月,兩縣劃屬邵陽專區。同年8月,撤銷錫礦山礦區,劃歸新化縣管轄。
1960年2月,設立婁底市和冷水江市,隸屬邵陽專區。1962年10月,撤銷冷水江市和婁底市,分別併入新化縣和漣源縣。1969年10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冷水江市。1977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將邵陽地區析置漣源、邵陽兩個地區。漣源地區轄新化、新邵、邵東、雙峰、漣源5縣和冷水江市,地區機關駐婁底鎮。同年11月,成立漣源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3月,改稱漣源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7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市,將漣源縣的婁底鎮和杉山公社的東風、民福大隊及西陽公社的方石、水洋大隊、百畝公社的思塘大隊劃入該市行政區域。
1982年12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1983年7月,湖南省調整行政區劃,將婁底地區的邵東、新邵2縣劃給邵陽市管轄,是年,婁底地區轄3縣2市。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漣源縣,設立漣源市,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199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婁底地區,成立地級婁底市,原縣級婁底市改為婁星區,從此,婁底崛起湘中,輻射三湘,開始了新的歷史紀元。
【三、婁底市礦產資源】:
婁底境內已發現47個礦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25種,佔全省探明儲量礦種的30%,是湖南礦種較齊全的地區之一。
1、銻礦:保有儲量佔全國、全世界第一位,境內共有銻礦點25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 中型礦床2處,均集中在冷水江錫礦山。
2、白雲石、石灰巖和大理石:佔全省第一位,分布極廣,幾乎隨處可見。不僅儲量大,而且質量好、品種齊,為全國少有。
3、石墨:佔全省第二位。
4、石膏和黃鐵礦:佔全省第三位。
5、灰巖、白雲巖礦:廣泛出露於市境各地。
6、煤炭:婁底不僅是湖南的重要產煤區,在江南地區也是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儲量11億噸,以煙煤和無煙煤為主,局部見有石煤。主要分布在冷水江市、漣源市、婁星區以及雙峰西北部和新化東部。
7、鐵礦:市內共有鐵礦點58處,其中中型礦床2處, 分沉積型、風化型和熱液型3種類型。探明儲量4307.6萬噸,保有儲量2946.5萬噸,主要分布於漣源田湖,新化洪水坪、圳上,雙峰鍾嶺、測水,冷水江錫礦山、潘橋等地。
8、其他礦:婁底境內錳礦、 鐵錳礦、釩礦、石膏礦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的儲量也很豐富。特別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5月, 中南石油局勘探開採的「冷水江一井」綻開了我省第一束石油天然氣火苗,標誌著冷水江市的石油天然氣試開採已獲圓滿成功,結束我省無油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