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倫卡的一記再見ACE,讓小威衝擊個人第24冠的夢徹底破碎。
不過考慮到小威即將39歲的年齡,本次美網她能殺進四強,已經發揮得非常好了。開賽前筆者就預測,小威晉級八強之路可能都很艱辛,但小威打得還是很漂亮。今天輸給阿扎倫卡這場球,主要還是決勝盤她自己體能不行了。或許,第一盤打對手一個6-1發力太猛,如果決勝盤小威還有第一盤那樣充沛的體能,阿扎倫卡可能難以取得今天這場球的突破。
小威從1998年17歲起,到現在已經在美網賽場打了23年了,締造了屬於她的極為輝煌的「威女皇」時代。今天看1981年出生的小威,與1989年出生的阿扎爭美網決賽資格,的確有許多感慨。兩人都是當了媽媽再回到球場的,一個即將39歲一個31歲,這場球還打得如此之精彩,真是讓人唏噓。
與小威和阿扎年齡接近的桌球球星,是國乒的張怡寧、李曉霞,張怡寧是1981年10月5日出生的,比小威小9天。李曉霞1988年出生,比阿扎倫卡大1歲。但張怡寧與李曉霞之間的最後一次國際賽場巔峰對話,要追溯到2008年了。桌球與網球,看似都是小球,但內涵真的相差十萬八千裡。
為啥網球球星打到30多歲,還在打的人很多,像小威這樣快39歲的球星還能打進美網四強,而桌球頂級球員一到30歲左右就不行了呢?這裡筆者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分析,也會提出一些疑問,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職業化的問題,網球職業化程度很高,桌球在絕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還是奧運錦標主義旗幟下的小眾運動。小威雖然止步四強,但按照今年美網的獎金政策她將得到80萬美元的獎金。美網獎金的稅收大約是40%,小威這次參加美網到手的獎金是48萬美元,大約328萬人民幣。這個收入水平,相當於桌球去年收入最高的女將陳夢一年的收入,這就是巨大差距。
網球的運動量和對體能的要求,應該是遠遠高於桌球的。38、9歲的小威還能徵戰一線打進美網四強,除了獎金的巨大影響力之外,應該還有相當程度的體能做保障才行。小威這個身體肯定是特殊材料,看她身上的肌肉,實在太強悍了。當然如果從選材的角度說,打到世界頂級的職業網球球員都是有很高的天賦的。同理,打到世界頂級的桌球女將,也是通過層層競爭和淘汰,能拿到世界冠軍、大滿貫冠軍的球員。也都是箇中翹楚。
另外就是訓練水平做保障,頂級職業網球球員都是自己組建教練團隊,自己對自己負責。而桌球方面,如世界強隊中國女乒、日本女乒,以及中國臺北隊、韓國隊、中國香港隊,都還是團隊作戰,過集體生活。職業網球更多的是體現球員個人的能力和職業願望,而奧運體系下的桌球更多的體現團隊的價值和目標。簡單來說,在中日兩隊的國家隊女乒層面,大家都願意選擇更年輕的更有潛力的球員來培養,來作為自己的核心,去世界頂級大賽上爭奪最高榮譽。
而公允地看,桌球的訓練強度和水平,如果與職業網球比是不夠的。桌球一年能打的大賽就那麼多,所以一線在役運動員,總是會將一年的時間,劃分為冬訓期、比賽期、大賽備戰期,個別年份還有年底的乒超比賽期。但職業網球除了年底短暫的幾周之外,一年基本是隨著四大滿貫公開賽的節奏在連軸轉,強度非常大,職業網球球員的訓練強度也會隨著備戰大賽的需求增大很多。你要平時訓練強度小了,大滿貫賽場上打兩輪就來不起了。
桌球方面,除了中日等強隊之外,歐洲許多老將似乎也可以達到30多歲、40多歲,甚至還有倪夏蓮這樣打到50多歲的。但實際上因為桌球職業水平不高、賽事不頻繁,歐洲不論男乒還是女乒,整體水平這些年呈現明顯下滑的趨勢。就拿大家熟悉的名將波爾、奧恰洛夫等人來說,他們偶爾看過國乒的訓練,都覺得強度太大受不了。他們在德國自己訓練,高水平的教練和陪練本身就很少,很多時候就是兩三個知名的球員約著在某地訓練一段時間,一堂課「耍耍打打」練兩個小時,也算過一天。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技術,網球的技術和桌球的技術,哪個更難?桌球技巧性很強,球的速度和旋轉似乎更厲害一些。桌球大約只有2.7克,據報導大賽中最快擊球的速度達到112km/h,但這個速度與網球比起來就不算什麼了。卡洛維奇的發球速度高達251km/h,像小威這樣的女大力士轟出200km/h是家常便飯。當然這個中間還有一個反應速度的問題,桌球球檯空間有限,在高強度對抗中對速度和旋轉的反應要求很高,這可能是年齡大的球員在對陣年齡小的球員存在的客觀上的短板。
國際乒聯也在努力嘗試辦新的桌球大滿貫賽事,主要也是羨慕職業網球的市場化繁榮程度和賺錢效應。如果未來幾年桌球能在一個賽季內打造出多個精品高水平賽事,參賽球員即使打到前幾輪出局也能收穫豐厚的獎金,相信會有更多的老將選擇復出試一試重返賽場的可能。李曉霞現在也才32歲,如果李曉霞能正規地高強度地參加半年訓練,一旦她重返賽場,是否打得贏王藝迪、孫穎莎不好說,但如果對上丁寧、劉詩雯、朱雨玲,情況還真不好預測。
張怡寧 1981年10月5日
小威 1981年9月26日
阿扎倫卡 1989年7月31日
李曉霞 1988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