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六日,在美國華盛頓,人們在國會大廈內躲避川普的支持者。
新華社發
新華社華盛頓1月7日電(記者徐劍梅、孫丁、鄧仙來)美國國會騷亂在華盛頓掀起的猛烈政治風暴7日仍在繼續,多名議員呼籲罷免總統川普,交通部長和教育部長當天先後宣布辭職。川普當天發表講話稱新政府將按時上臺。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川普的講話似乎預示國會騷亂後有關總統選舉結果的爭議告一段落,美國社會也再度響起敦促白熱化黨派政治降溫的呼聲,但兩黨政治極化、社會分歧擴大、民眾對「建制」和精英不信任等問題積重難返,政治內耗觸目驚心。
政治風暴持續
7日,當選總統拜登再次發表講話,繼6日將騷亂定性為美國歷史「黑暗時刻」後,把襲擊國會的川普支持者稱為「暴徒、叛亂分子、本土恐怖分子」,並明確將責任歸於川普。
當天,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眾議長佩洛西等多名民主黨人以及一些國會共和黨人、美國法律界和商界人士紛紛呼籲副總統彭斯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立即罷免川普。據美媒統計,已有100多名國會議員呼籲罷免川普。
騷亂事件觸發川普政府官員的離職潮,多名官員以辭職「切割」他們同川普的關係。交通部長趙小蘭7日宣布辭職,成為國會騷亂後首名辭職的內閣官員。教育部長貝齊·德沃斯當晚也遞交辭呈,並明言川普的言論煽動了騷亂是促使她辭職的轉折點。
國會騷亂後宣布辭職的政府官員還有美國北愛爾蘭事務特使米克·馬爾瓦尼、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馬修·波廷傑、第一夫人梅拉尼婭辦公室主任史蒂芬妮·格裡沙姆等。
川普還被美國主要社交媒體平臺禁言。推特6日凍結擁有超過8800萬關注者的川普帳號12小時。臉書執行長扎克伯格7日宣布將在臉書及其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屏蔽川普至少到1月20日其任期結束為止。熱門視頻網站YouTube宣布7日起實施更嚴格政策,以限制川普發布「虛假選舉欺詐聲明」。
深層問題難解
在一片「聲討」中,川普7日晚發布簡短視頻講話,譴責騷亂事件,稱「新政府將於1月20日就職」,表示「現在重點是確保權力平穩、有序和無縫交接」。美媒認為,這代表川普正式承認敗選。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治深層次問題的解決。首先,共和黨內支持川普的力量依舊存在。在騷亂事件後國會重新認證選舉結果的過程中,近140名共和黨眾議員和8名共和黨參議員繼續支持川普挑戰總統選舉結果。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副總統彭斯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等在這一問題上公開與川普切割,黨內分裂加劇,但國會騷亂不太可能導致共和黨內部近期出現反對川普力量佔主導的態勢。川普憑藉2020年大選中的高得票和在共和黨選民中的高人氣,仍可望保有對共和黨的影響力。
其次,大量美國民眾仍對2020年大選結果懷有「深深的不信任」。新近民調顯示,近40%的美國選民,包括76%的共和黨人,不相信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7日公布的輿觀調查公司民調則顯示,45%的共和黨選民支持「攻佔國會」,多數共和黨選民甚至認為拜登應為這一事件負責。帶頭支持川普挑戰選舉結果的共和黨參議員霍利和克魯茲均被認為意在爭取「川普選民」以追逐自己的「白宮夢」,但他們的附和反過來也助長了民眾對選舉結果的不信任。
再者,騷亂事件折射出美國左右兩翼截然不同的信息生態和認知分歧,「信息繭房」勢將長期存在並繼續加深美國社會分裂。在國會大廈遭警察槍擊身亡的35歲白人女子是一名空軍老兵,社交媒體記錄顯示她對右翼的很多陰謀論說法深信不疑。左翼認為她是政治謊言的受害者,而激進右翼稱她為「烈士」和「愛國者」。
就騷亂處置,左翼強烈批評國會警察「雙標」,對2020年參與反種族歧視抗議的非洲裔美國人態度粗暴,而對攻佔國會的白人川普支持者卻態度友善,甚至一起玩自拍。右翼則抱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者受到溫和對待,而國會衝擊者卻面臨法律嚴懲。如何阻止美國政治話語中的「真相衰退」,是擺在已出現巨大裂痕的美國社會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