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向唐太宗匯報工作,堪稱國際最高水平

2021-02-09 巴彥淖爾市智邦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工作匯報寫過不少,各位HR一定不知道唐僧是如何向李世民匯報工作的吧?

雖然是古事今說,雖然有些調侃,但唐僧呈交給唐太宗的這份取經報告,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世界一流水平。

對於現代版的中國式管理而言,的確有值得學習借鑑的高深之處!

尊敬的唐太宗陛下:

我叫唐三藏,又名唐僧。為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超度亡魂。根據《公元627年大唐工作安排》(唐發[627]1號)的精神,成立唐三藏取經辦公室,奉命到西天拜佛求經。

取經辦公室師徒4人歷時14年,行程十萬八千裡,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我佛大乘真經,圓滿地完成了取經任務。

取經過程中,我們師徒4人嚴格按照佛祖指示,牢記職責使命,明確任務分工,爬山涉水,斬妖除魔,湧現出了大量好人好事和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

一路上降魔無數,轉移解救被困群眾4萬餘人,搗毀妖怪聚點48處,感化、轉化各路魔王128人次,除八戒同志外其餘3人先後拒絕各類美女誘惑240餘次(其中,當面拒絕200餘次)。

回顧整個歷程,我們深刻感覺到之所以能取得真經,主要得益於我佛如來的精心策劃,得益於觀音菩薩的具體指導,得益於唐王陛下的大力支持,得益於悟空、悟能、悟淨三位徒弟的精心保護,得益於各路神仙的積極配合。

一、取經所得的成績與經驗

1. 思想高度重視,組織領導得力

首先,佛祖英明

佛祖經過反覆論證,認為取經是拯救蒼生的最基本、最正確的道路,專門派觀音菩薩到實地考察尋求合適取經人,經過嚴格篩選、考察、考評,最終選定合適人選(也就是我),體現了嚴謹、紮實的領導作風。

其次,唐王支持

唐王任人唯賢,不拘一格,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科學發展思路和英明領導;善於從長遠發展觀出發,大膽啟用新人,並且認我為「御弟」,充分表現出了對取經事業的大力支持。

再次,本人重視

自從和唐王一別,我就在思想上牢固樹立降妖除魔為人民、取得真經報佛恩的思想觀念,高度重視這次任務。

當初隻身一人,就先後經歷了強盜、野獸、重病、天氣惡劣等困難,其中滋味是不可言喻的。但我在思想上從未放棄,因為只有取得了真經才可以拯救蒼生,只有取得了真經才可以成佛。

為確保此次取經任務圓滿完成,專門成立了由我掛帥,大徒弟孫悟空任組長,二徒弟豬八戒任副組長,三徒弟沙僧任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了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

2. 過程注重轉變,結果力求實效

受領取經任務的最初,我就開始了從一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小僧到一個取經人的轉變。不但自己轉變,也要讓徒弟們、妖魔鬼怪轉變。

大徒弟孫行者,生性刁蠻,出身荒山野嶺,不識大體,有前科,曾大鬧天宮,使玉帝不得安寧,也曾在佛祖手上小便,嚴重影響佛門聲譽,要使他轉變是十分困難的。在觀音菩薩的直接領導下,我救他於五指山下,給他念我佛的經文,讓他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經過我的耐心說服教育和每天三十遍緊箍咒之後,就服服帖帖地留在了我的身邊,並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二徒弟豬八戒,曾為天篷元帥,生活作風有過問題,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我在高老莊收他為徒,給他講空即色、色即空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有了很大轉變。雖然在途中對個別女同志還存在言語衝動等過激行為,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剖析問題根源,也只是因為他六根未淨,外界影響太深所致,況且都是背著我幹的,我並不知情。

三徒弟沙悟淨,本是天上捲簾大將,因工作標準不高,摔壞玉帝酒杯,被貶流沙河,心中充滿怨氣。看在他把前邊取經人都吃掉的份上收他為徒,使他從吃取經人的妖怪轉變成一個取經人。我也常給他講別和領導過不去的道理,加速他轉變。

3. 工作認真負責,堅持多措並舉

抱著未成佛要先有佛心的態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佛的行為來約束自己。我們殺死的妖怪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妖魔在我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將我送回。

我主要給他們講道理,使他們明是非,知罪過。(具體事例太多,從略)只有那些頑固不化或者是有背景後臺比較硬的還一時執迷不悟,但結果那些執迷不悟的已被我所剷除,有背景的均已遣返給原主人。聲明一點,我工作中注重講求方式方法,本人不曾動他們半根毫毛。

4. 獎懲實施嚴格,統一標準要求

沒有嚴格的紀律就不會有內部的團結,獎懲不分明就不能服眾。取經路上我注重建章立制,明確獎懲,該獎的就獎,該罰的就一定要罰!

獎的時候可以讓多吃點、多喝點、少值個夜班。罰的時候決不能心慈手軟,在三打白骨精時,取消了孫悟空的取經資格,只因他平時太居功,有越俎代庖之嫌。

八戒鬧分家的時候,及時叫悟空給他一點教訓,讓他認識到危害團結,有害健康,使他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共同取經上來。

5. 做到遵紀守法,積極爭取民心

在取經的路上所受到的錢、權、色的誘惑具體事例太多,不勝枚舉。我能夠牢記大唐黨委、首長的指示要求,做到不為金錢、權力、女色所動。

一共拒金銀十五萬八千六百五十四兩七錢,拒權七十六次,拒女色前面講過了是兩百四十餘次,其中當面拒絕(個別在床邊拒絕)的就有兩百次之多。

那些都是過眼雲煙,不是我所需要之物,雖然說在取經的路上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可我仍堅持靠化來的齋飯度日。後來又聽說有人以我的名義擅自收受財物,可都是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我並不知情。

如果讓我發現是誰,我會從嚴處理。尤其是在女兒國,國王陛下執意要嫁給我,並用讓出皇位的高官厚祿誘惑我,但我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使命,從嚴要求自己,推辭了她。

二、取經歷程中存在幾點不足

1. 一是思想上太單純,領導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好幾次因聽信妖怪讒言,險些失身,尤其是冤枉誤會悟空,導致六耳獼猴趁機而入,險些釀成重大事故。我感到失身事小,取經事大,這種單純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深究根源,主要責任在我,有時候不講究領導藝術,領導方法簡單粗暴,官僚思想嚴重,不能採納群眾的正確意見。

2. 二是管理不夠嚴格,精細化管理程度亟待加強

三名徒弟都有一些本事,經常一溜就是幾千公裡,管控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悟空,八小時以外經常跑到天上、水裡找朋友聊天、敘舊,有時還酗酒。

途中還偷了鎮元子家的人參果,悟空不講大局,不講政治,把人參果樹給拔了,嚴重影響了僧民關係,破壞了取經人的良好形象。八戒背著我去調戲民女,居然還被菩薩當場捉住。

3. 三是記性不夠好,個人修養仍需要長期鍛鍊

我們把經都取了,卻忘了給河裡的千年老龜詢問壽命,渡河時被老龜忽悠到水裡,導致部分真經受損。

以上是我在取經途中的幾個方面,不能代表全部。我的成績遠遠不止這一點。順便說一點,在貧僧的指揮下,我們師徒4人廣泛開展了為民辦實事活動,一路上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

匯報完畢,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匯報人:唐三藏

日期:公元 六四五年四月一日

主題詞:宗教 考察 匯報 報告

抄報: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玉皇大帝

抄送:法門寺,大慈恩寺,大興善寺,興教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唐三藏取經辦公室

相關焦點

  • 年底了,唐僧向唐太宗匯報工作,寫作水平堪稱範文!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我們導讀:雖然是古事今說,也有些調侃,但唐僧呈交給唐太宗的這份取經匯報
  • 大唐交通執法小兵唐僧向李世民匯報工作,堪稱交通類公文最高水平!
    唐僧呈交給唐太宗的這份取經報告,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世界一流水平。對於現代人談工作而言,也有值得學習借鑑的高深之處。
  • 唐太宗送給唐僧的一馬二隨從為什麼被吃掉,觀音菩薩給出了答案!
    話說唐太宗地府還魂後,篤信佛教,修建佛事,又召集全國高僧舉辦水陸大會,唐僧大講小乘經,菩薩又親自化金蟬,告知西方大雷音寺有大乘經三藏,可以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唐太宗即差唐僧去西天取經。
  • 唐僧有通關文牒在手,沿途110個國王不敢怠慢,唐太宗究竟寫了啥
    歷史上的唐朝,當真有真人版的唐僧,那便是遠近聞名的「玄奘西行」,真實唐朝歷史上的玄奘西行取經,只是唐僧一人,並沒有所謂的西天取經隊伍。所以相比於玄奘西行,吳承恩先生筆下《西遊記》中的唐僧其實還是比較一帆風順的。真實歷史上的玄奘西行,其實並沒有唐太宗御賜的通關文牒,而是偷渡出去的。
  • 《西遊記》你真的看懂了嗎——取西經是唐僧自願的嗎
    86年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稱是經典。但是在拜讀過這個原著之後,才發現電視劇僅僅只是小說精彩度的十分之一,由於小說借神話諷刺當時的社會黑暗,許多人傳言說《西遊記》在明代是一部禁書,這點我表示懷疑,因為並沒有確切的歷史根據。如果說這本書是現代人寫在現在的時代,說不定真成了禁書。哼哼~~真是善哉善哉。
  • 唐僧的頭蓋骨哪去了?
    唐僧並非《西遊記》裡的虛構,而是實有其人。實際上,《西遊記》就是一部以唐僧西行取經經歷為框架構建起來的神話小說。在《西遊記》中,唐僧是李世民的御弟,奉旨前往西天取經,並隨身攜帶有通關文牒。但通關文牒是明朝才出現的東西。而唐僧西天取經,並未得到唐太宗的許可,乃是偷渡而去。
  • 唐三藏向唐王李世民的工作匯報提綱,很有幽默感噢!
  • 如何向新領導匯報工作?知道這幾點能讓匯報工作變成印象加分
    向領導匯報工作是職場人士無法逃避的困難,尤其是向新領導匯報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不知道喜好,不知道能力,不知道個性很容易就留下不好的印象。這裡總結幾點向新領導匯報工作的要點:1、給出選擇題:新領導不熟悉情況,我們需要在匯報中提供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同時明確優缺點供領導參考;2、突出重點、清晰細節:和新領導匯報工作一定要在前面幾句話就指出匯報工作的重點,同時要做好細節工作以防止新領導的詢問;3、正確領悟領導意圖:新官上任三把火
  • 揭密真實的玄奘:與膽小怕事的唐僧判若兩人
    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並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
  • 歪讀西遊記:驚奇發現,取經並非唐僧本願
    然而,筆者在看這段時,驚奇發現,唐僧去西天取經,並非出自他本人意願,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呢?這得從觀世音菩薩到了東土大唐說起。他帶著兩件寶物,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借著水陸法會的機會,到唐太宗面前賣弄。唐太宗一看,好傢夥!
  • 能恪守三皈五戒,所以唐僧成了佛
    後來孫悟空還想據理力爭,唐僧連說他「忒惡!忒惡!」氣得孫悟空甩手而去。後來遇到三戲唐僧的白骨精,師徒二人又因為孫悟空接連打死人而產生了嚴重爭執,唐僧要攆走孫悟空,孫悟空說沒有他去不了西天,唐僧的態度一如既往的鮮明:「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
  • 李世民給了唐僧一本通關文牒,110個國家不敢怠慢,到底寫了啥
    唐僧原名陳禕,法號玄奘。唐僧在很小的時候被哥哥送到寺廟中當了和尚。從此與佛教結下了緣。從小在佛門長大的唐僧自是修為很高。掌握了很多種語言文字。
  • 唐僧為什麼主動接過李世民敬的酒?說好的取經三年為何卻用了14年
    可是在原著中我們能找到許多唐僧喝酒的例子,唐僧喝酒很可能已是常態。 而唐僧第一次喝酒是在離開長安的時候,唐太宗賜的酒。 您可能明白了,好像酒裡還有一把土,這個禮節性的場合當然不會被追究破戒。
  • 向領導匯報工作的重要性在哪?
    但是我作為領導的秘書,覺得還是經常匯報的同事,更懂得工作的技巧。第一,匯報工作是一個溝通的過程其實匯報工作除了讓領導知道你的進度外,重要的一點獲得領導的支持和指導。第二,了解領導的要求其實你的領導,也永遠有他的上級,有時大家的想法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不成熟的,隨著工作項目的逐步推移,會有很多想法的更新和推進。所以領導會有時有「朝令夕改」的情況出現,正是如此,我們更應該及時和領導匯報工作,推進工作的進度,保證每個時間節點的工作都能儘量的按照計劃完成。
  • 唐僧向李世民提交的工作總結!【巨驚爆】收藏年終備用!
    尊敬的唐王陛下:我叫唐三藏,又名唐僧。根據大唐工作安排,我奉命到西天拜佛求經。下面,我將取經工作開展情況向陛下作以匯報。一、思想高度重視,組織領導得力。首先,佛祖英明。佛祖經過反覆論證,認為取經是拯救蒼生的最基本、最正確的道路,專門派觀音菩薩到實地考察尋求合適取經人,經過嚴格篩選、考察、考評,最終選定合適人選(也就是我),體現了嚴謹、紮實的領導作風。其次,唐王支持。
  • 歷史上的唐僧為何死得悽涼?史書都不太好意思記載,太慘了
    唐太宗多次邀請玄奘還俗出任高官輔佐自己,玄奘都以譯經為由婉拒。 最終兩人達成了合作,玄奘用「自由」換取了唐太宗對「譯經」的支持。 所謂修成正果,就是玄奘憑實力找到這份正式工作,而他並不清楚修成正果帶給他的是什麼。
  •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只見唐太宗捏著土往酒裡放,一定要這和尚喝了這酒。也就是說,不要忘記故鄉。因為不能違反皇帝的命令,這個和尚飲酒後才騎馬漸漸遠去。唐太宗望著和尚遠去的背影,心中有無限的悲傷。我相信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電視劇《西遊記》的一個場景。這個和尚就是唐僧。他這次去的目的是大雷音社。歡送規模巨大,本來在於唐僧拯救了唐太宗的生命。因此,唐僧往西走的時候,唐太宗仍然和他成為兄弟,唐僧從此成為御弟。
  • 只埋頭苦幹,很少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能晉升嗎?
    在職場中,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是一門必修課,也是個技術活。雖然很多公司對此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卻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對個人、對老闆、甚至對公司都有影響,下面我就說說它在工作中的作用。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的作用1、讓領導放心一個好員工,要對公司貢獻兩種價值,即生存價值和情緒價值。生存價值就是工作產出,給公司帶來的實際利潤。情緒價值就是給公司的成員帶來正面的情緒效應,從而促進工作的進展。
  • 原本只有唐僧,女兒國王為何在通關文牒中,增添孫悟空等3人法名
    四大名著《西遊記》中,這個通關文牒是唐太宗李世民送給他用於出城通行用的。每到一國,但憑通關文牒,就像一張「通行證」,即可保證其暢通無阻。唐太宗送給唐僧的通關文牒,是在唐僧西行取經時。當天,唐太宗召集了文武大臣,寫了取經文牒後,還蓋上了大唐通行寶印。
  • 原版《西遊記》中作者為什麼沒有給取經前的唐僧設計生長期
    雙叉嶺伯欽留僧》所記述的時間都是唐太宗貞觀十三年,也就是表明唐僧在取經前的三十多年不存在,讀者明顯地可以發現的錯誤作者難道不知道?顯然不是的,我認為是作者故意這樣寫的,其目的應該是:一.要給唐太宗、魏徵這樣的明君賢臣在《西遊記》中創造更多的出場機會給予讚美,因為作者創作《西遊記》時正是隆萬大改革運動時期,明王朝出現中興跡象,作者渴望出現如唐太宗與魏徵這樣的明君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