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有3歲前的記憶?這3種事情除外,孩子可能一輩子忘不了

2020-12-23 爸媽盒子

文|爸媽盒子

記憶和感情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奇妙而又不可或缺的事情,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人們確確實實的又能感覺得到它的存在。

它既安全,又容易失去,人們永遠都不用擔心自己最美好的回憶被任何人奪走。

同時,人們的舊記憶也會因新的記憶不斷覆蓋而漸漸淡忘。

3歲前的記憶,你記得多少?

如果有人問你,「你還記得你3歲以前發生過什麼嗎?」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甚至會有人疑惑:「3歲前的記憶總是特別模糊,非常碎片,但為什麼怎麼也想不起來呢?」

要尋找那種記憶的感覺,就像是在漫無目的的迷霧中去尋找一直斷線的風箏。

經過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其實是不會丟失的,它們就像站在海上的輪船和海底的寶藏一樣,寶藏一直都會在,但是如果你找不到那根錨,你就很難再找回那個寶藏。

打個比方,問媽媽:「我最喜歡的那個小瓶子在哪裡?」

這個時候,你們雖然都沒有看到瓶子,但是你的媽媽們會努力幫你去回憶,她會說「是上面有琉璃色彩的玻璃瓶嗎?還是一隻小瓷瓶?」

當媽媽的描述和你的記憶吻合的時候,你就會立刻想起來那隻瓶子。

當然,這些記憶是人們的自我意識相對成熟的時候才能有比較牢固的連接,3歲前的孩子記憶瑣碎模糊,跟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很重要的關係。

我們知道,嬰幼兒的學習能力極強,通過模仿,他們能快速學會一些詞彙和動作,但是為什麼嬰幼兒時期的事情,我們卻忘記了?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就應該了解記憶是通過什麼來高效儲存的——語言。

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記憶多為視覺、圖像,雖然能記的東西很廣闊,但是幾乎沒有深度,因為沒有語言,孩子無法進行邏輯思考。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還不太會說話,詞彙量非常貧乏。

比如「星期天,媽媽帶我去了公園。」

孩子沒有星期天的時間概念,也不明白什麼叫公園,在長大後若是還記得這件事情,那麼多以畫面的形式出現,在他們的記憶裡,只會隱約記得「媽媽帶我出去玩」。

我們長大後能記住知識,記住完整的一件事情,或者一樣東西,實際上我們記住的是語言與畫面的結合。

加拿大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圖爾文將長時記憶分為兩類:語義記憶情景記憶,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只有情景記憶,但沒有語義記憶進行加固,所以很難形成長時間的、難以忘記的記憶。

嬰幼兒時期的記憶雖然我們已經很難回憶起來,但這些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成為了另一種東西:潛意識

很多孩子都會本能害怕醫院,害怕白大褂的醫生,這就是因為每個孩子從小都會打針,他們雖然已經忘了父母是那年那天帶他們去打疫苗,但潛意識中醫院和白大褂已經跟痛苦與恐懼聯繫在了一起。

這就是嬰幼兒時期留下的潛意識與條件反射。

孩子3歲前,這3種事情的影響將會伴隨一生

觸發恐懼的事情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類似的實驗,讓一個孩子和一個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玩偶在一起,當孩子想伸手去觸碰毛茸茸的玩偶的時候,突然就會在旁邊敲響鑼鼓,發出很大的噪音,孩子頓時變得非常恐懼、緊張。

從此以後,孩子看到白色的、毛茸茸的東西都會莫名的覺得害怕,比如向老爺爺白色的鬍子,白色的衣服等等。

這種效果叫做創傷效應,雖然他們的肉體並沒有遭受到什麼傷害,但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類似的東西會激發恐懼。

創傷事件

跟前一點類似,不過肉體上的創傷會給孩子帶來更深刻的記憶。

比如之前提到的孩子打針帶來的身體上的痛苦,會導致很長一段時間裡孩子對醫院、醫生的恐懼。

孩子身體上受到傷痛時,大腦會潛意識記錄下導致身體疼痛的事情,這是人潛意識中進行自我保護的手段。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一位寶媽曬自己家寶寶,說每次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總要伸出小手到處摸摸,摸摸西紅柿,捏捏香蕉,不僅容易弄壞水果,還擔心孩子手上沾上不乾淨的東西。

後來寶媽想了一招,帶著孩子去看榴槤,孩子依舊伸手去到處捏捏碰碰,結果被扎疼了。後來帶孩子逛超市,再也不會伸手亂碰了。

人體本能會記錄下帶來創傷事情,這是一種天然的防禦機制,對疼痛的恐懼會永遠留在潛意識當中。

每個孩子都被燙過,甚至燙傷過,可能是火,也可能是熱水,或者是其他什麼東西;可能是燙到了手,也可能是燙到了舌頭,所以人在長大後看到冒煙的東西、沸騰的液體時,行為都會變得謹慎。

導致依戀關係破壞的事情

嬰幼兒時期,孩子對父母天然會有非常強烈的依戀關係,尤其是媽媽,有些孩子甚至一刻也不能離開媽媽,上廁所都必須要帶著,否則會哭得撕心裂肺。

但不是所有媽媽都有條件時時刻刻帶著孩子的,有些媽媽休完產假,就不得不回去上班。

在孩子最依戀媽媽的時候,強行被分隔開,長時間見不到母親,對孩子的依戀關係會造成很大破壞。

英國精神分析師Bowlby和Ainsworth對孩子的依戀模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他們發現,孩子小時候依戀關係得到父母重視的孩子,長大後在陌生的環境下會顯得更有安全感。

而在陌生環境中會變得焦慮不安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需求很不敏感,甚至經常反覆無常地忽視孩子,甚至經常用類似「遺棄」的方式養育孩子。

也就是說,孩子或許早已不記得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了,但是他們兒時的依戀關係會影響他們的安全感,甚至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與父母的相處方式

幾乎沒有人能記得三歲之前的記憶,更不會記得母親如何餵自己哺乳,給自己換尿布,但是並不代表在育兒上就可以忽視孩子的感受。

現在網上有很多「生孩子不用來玩將毫無意義」的玩法,一些家長很喜歡捉弄寶寶,比如刻意嚇唬孩子,給孩子吃檸檬、大蒜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或者裝作把孩子拋棄了扭頭就走。

家長自然是玩得開心了,孩子長大後也不記得這些事情了,但是這些恐懼、焦慮、不安的回憶會長久儲存在孩子的潛意識當中,若是損傷了孩子的依戀關係,那將得不償失。

如果家裡的父親整天愛捉弄孩子,以逗孩子哭、惹孩子生氣為樂,那麼將來可別抱怨為什麼孩子跟爸爸一點也不親。

今日互動話題:你還記得幼兒時期的事情嗎?這些事情有沒有給你造成過什麼影響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沒有記憶?李玫瑾教授說的「畫面感」是什麼?別受影響
    小姐妹跟老公吵架,上升到摔東西洩憤,兒子小布丁2歲半,嚇得哇哇哭。閨蜜昨天晚上跟我訴苦到半夜3點,我極度困、累的情況下,真想跟她絕交一天。可誰叫咱朋友本來就不多,又捨不得,耐著性子聽她吐槽。閨蜜回答:「布丁一直哭,後來哄哄也就睡了,沒關係,小孩子3歲前沒什麼記憶的」。What?聽完這句話,真想和她絕交一輩子。一、孩子3歲之前真沒記憶嗎?如果這句話成立,那麼孩子以前學會叫「爸爸」、「媽媽」,是不是要從新學一遍?
  • 這四大記憶方法,幫助孩子在12歲前進行全腦開發,增強記憶力
    2018年9月20日晚8點,袁文魁老師在每周微課分享了「如何在孩子12歲前進行全腦開發,增強記憶力」,以下是微課筆記。微課精華3-12歲兒童的記憶力發展特點和訓練要點3-12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能夠更好激活我們的潛能。
  • 為什麼所以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失憶症」
    德國詩人尼採曾說過「記憶差的好處是對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見一樣,可以享受多次」,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希望自己的記憶力越強越好,然後直到我們步入少年,走進青年就會發現兒時的記憶越來越少,仿佛三四歲乃至於六七歲的記憶仿佛消失了一樣,我們拼命想找回自己失去那部分卻怎麼也找不到,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
  • 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早教還有沒有意義?答案很真實
    一位媽媽說,自己想要給孩子報早教班,讓孩子多見見同齡人,跟老師和同學一起學習顏色、數量這些概念,早點適應群體生活。但是,另一位媽媽卻堅持說,上早教班沒有必要。因為,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既然學什麼都會忘,上早教不是白白浪費錢嗎?反對早教的聲音,平時我聽說過得比較多。但,原因大多是,把早教當成超前教育了,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美好的童年大打折扣等等。
  • 孩子學了就忘?遺忘曲線出賣大腦記憶規律,3招斬獲良好記憶效果
    在學習中,你有沒有遇到這樣崩潰的場景:剛剛背了半天的東西,書一丟就忘了。被老師批評:這些都是講過的東西,為什麼你總是記不住?看著學霸考試前隨便翻翻書,輕輕鬆鬆考第一。自己焦頭爛額的背了一個晚上,一進考場,背過的東西怎麼都想不起來……明明已經記住了,可是轉眼就忘!這成了學習中難以擺脫的魔咒。電影《夏洛特煩惱》裡面有一個場景,說的就是這種背了又忘的痛苦。
  • 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的事情還真不少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3歲的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3歲的時候已經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舉止,而且很容易抓到精髓。之所以孩子能模仿的如此成功,其實是因為很多孩子從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就已經不自覺地會進入一個模仿階段。
  • 寶寶2歲唐詩倒背如流,3歲全部忘光,誰偷走了孩子的記憶?
    這讓家長感到非常恐慌,究竟是誰偷走了孩子的記憶呢?接下來將為大家科普一下孩子記憶發展的規律,大家看了之後將會解除心中的疑惑。直到孩子漸漸長大,身邊發生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的大腦容量並不夠用,這時候他們開始出現了記憶退化的現象。《哈佛記憶課》中就有提到:記憶是思考的基石。三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大多數都是無意識的記憶,這種記憶是沒有經過他大腦思考,才叫無意識記憶。
  • 孩子記憶力差,不需要專業訓練,3種娛樂方式提高記憶
    沒想到3個小時過去,課文依然沒有背出,我再次對她怒吼:「你到底有沒有帶腦子啊!給我認真地背!」女兒有些不樂意,扔下書本大喊:「什麼破作業,這麼難背!」我原以為記性差是老年人和忙碌上班族的「專屬」,而小孩子的大腦處於頻繁活躍狀態,記憶力較好,可以快速記住簡單的知識。
  • 孩子0-3歲父母不了解這些,之後可能要花一輩子彌補,早看早知道
    文/樂媽學堂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和老人的思想觀念差不多,覺得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健康平安長大就行了,對孩子要求那麼多,孩子多累呀,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教育好,長大後出現的問題,可能要花10年甚至一輩子都難以彌補。
  • 孩子真的會有「宮內記憶」嗎?3歲孩子的話,讓媽媽覺得不可思議
    文丨飯飯媽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想法之中,總是認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是沒有記憶的,畢竟孩子長大後,也從來沒有向爸爸媽媽訴說過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感受。再加上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處於一個不斷成長發育的過程,如果真的對於宮內的事情有一定的記憶,也必須等到大腦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於是他們就認為這是胎兒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 娃7歲前,這3件事情父母若能「放開手」,孩子人見人愛雙商更高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由於如今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所以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民間有:3歲看大,7歲看老的說法,所以在孩子7歲前這段時間,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階段。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兒童教育行業由於出現時間較晚,因此有相當多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普遍的科普,哪怕在業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家長們卻也有可能不知道,比如,孩子最早幾歲上幼兒園這個問題。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無限可能》:掌握這3種記憶方法,你就擁有了最強大腦的技能包
    文字信息記憶亞洲第一人鄭千才,世界上第一位在20歲之前就獲得世界腦力錦標賽最高榮譽「世界記憶大師」終身榮譽稱號的選手。……等等。看到他們超強的記憶力,你是不是會認為這是天賦呢?吉姆奎克教授讓很多人從中受益,他把這套方法寫在《無限可能》這本書裡,書中包含大腦升級訓練、十日突破、快速閱讀、長久記憶、健腦食譜等,每年幫助20萬人成功喚醒自己的大腦,突破自我。下面我就來分享,作者為我們提供的3種長久記憶的訓練方法,也讓我們可以擁有超強記憶秘密武器。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右腦
    真正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並有益於孩子今後更好地適應信息爆炸時代的,是右腦優先開發,左腦循序跟進;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李玫瑾教授直言:說2句就哭的娃,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右腦。
  • 寶寶為什麼沒有3歲之前的記憶?網友:或許是被「偷」了!
    很多大人都會發現,自己在長大之後,幾乎完全想不起來3歲之前的事情。自己3歲之前的記憶呢?丟了嗎?基於這一點,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會在寶寶三歲之前敞開了「玩」自家寶寶,比如擺奇奇怪怪的姿勢,做一些寶寶的惡搞視頻…… ……父母覺得「啥都記不住的年紀,現在不「玩」更待何時!」那寶寶真的記不住3歲之前的記憶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被偷走的那3年」!
  • 孩子5歲前做到3個「堅持「,不僅能提高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更高
    但家長們也應該要知道,5歲之前,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關鍵時期。如果還在在5歲前能做到3個「堅持」,不僅可以提高自身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會高於同齡人。5歲前,孩子記憶力的發展情況從出生開始,孩子的記憶力發育只有25%;但在出生一年以後,孩子的記憶力發育可以達到70%;等到3歲之後,孩子的記憶力則可以達到85%;而5歲的時候,孩子的記憶力基本趨於成熟,達到92%左右。由此可見,孩子5歲之前是記憶力發育的關鍵期。正常情況下,孩子2歲起,記憶力就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 您的孩子記憶力差,學著忘著,魚的記憶?該怎麼幫助您的孩子?
    02男孩子愛玩遊戲,太調皮,學後面忘前面?錢家接著又送來了3個男孩子,五年級的小華,二年級的小傑,一年級的小川。孩子非常呆萌,喜歡用一雙無辜的大眼睛斜著腦袋看人,小傑非常聽話,老師說什麼做什麼,有時候老師會覺得小傑像一個小木偶,沒有思想。小傑似乎是所有孩子裡記憶力最差的一個。有一天小傑問我:「鑫老師,我們老師今天問我是不是屬魚的?什麼意思呀?」請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我要怎麼跟孩子解釋,魚的記憶只有7秒呢。
  • 三四十歲就忘東忘西,是正常記憶衰退還是老年痴呆?關鍵看這點!
    關於健忘這件事,許多人都會有類似的體驗:正準備去做個事情,突然室友來找我說話,後面就再想不起來要做啥了。趕著上班,但是手機怎麼也找不到了,最後發現手機在自己手裡握著……一次出門玩,坐上了車,卻突然懷疑家門鎖沒鎖?結果都沒心思玩了。
  • 孩子早期肥胖影響學習和記憶,3種方法促進智力發育
    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營養學會等單位聯合編寫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近年來主要大城市0到7歲兒童肥胖率約為4.3%,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率約為7.3%。兒童肥胖率不斷攀升、「小胖墩」現象日益普遍。
  • 買了「不計免賠險」,就能得到全部賠付?定損員:這3種情況除外
    此外,不計免賠特約險也是很多車主都會買的險種,不過買了「不計免賠險」,就能得到全部賠付?定損員:這3種情況除外,車主們了解一下。首先,大家有必要知道什麼是不計免賠特約險,就是發生事故後,經免賠率算出的本來應該由被保險人自己承擔的部分賠償,因為不計免賠特約險的存在,這部分賠償轉嫁給了保險人負責賠償。而不計免賠特約險又分為基本險的不計免賠和附加險的不計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