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只有五個字……

2020-12-26 澎湃新聞

【文/臺灣自由撰稿人 雁默】

近日因為美國對臺軍售案,兩岸你來我往都不甘示弱。大陸除了外交部、國臺辦、國防部接連厲聲正告外,還採取了實質性措施:宣布對參與對臺軍售的波音防務、洛克希德和雷神(柯林斯的母公司)進行制裁。

對於兩岸,我的看法一直沒變:我不認為蔡英文樂見兩岸迅速升溫的熱對抗,臺灣不是印度,蔡英文也不是莫迪。不過,叫牌的不是臺灣而是美國,因此民進黨政府怎麼想,已經不重要。而做山姆大叔的懸絲木偶,本來就是這個政黨的唯一選擇。

蔡英文的職責,主要是「國防」與「外交」,這兩項工作在今年已經快速窄化成四個字,「美國說話」,現在「辣臺妹」能做的,就是增加國防預算,掏錢吧。今年度因應大陸軍演,10月份又投下30億的軍機油錢,以及後勤成本等等。

往年,臺灣的國防預算大約控制在GDP的1.9%到2%,在美方壓力下,今年開始,展望未來數年,眼看就得直奔韓國的2.7%,超過也不奇怪。

簡言之,在美國大選前,蓬佩奧這一干人等正在趕進度,務求開拓本國軍火商機與「政治豪豬」的買賣。臺灣、日本、韓國都已敲定要增加軍費,撰寫本文這天,美印籤署了「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BECA),東亞似是吹響了軍備競賽的序曲。

就像此前所言,關鍵不在於這些豪豬動態,甚至不在於美國大選結果,而在於中國怎麼因應。現在我最感興趣的,還要加入一項:與印度有軍事合作的俄羅斯,如何回應美印「軍事勾搭」與印太戰略的進展?畢竟「印太戰略」也針對俄羅斯。

大哉問是——北京要先解決印度問題,還是臺灣問題?

相信蔡英文這陣子腦袋裡也在想這個。誠然這兩個問題沒有主次關係,必然要同時用不同方式解決,但北京總得掌握輕重緩急,對其中一項展現積極,另一項採取消極。否則蠟燭兩頭燒,正中美國下懷。

「準戰爭狀態」

臺灣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表示,現在是兩岸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並以8項指標判斷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

隔天國臺辦就被媒體問到此項說法,大陸朋友立即傳訊給我說,國臺辦「沒有否認」。

不過,國臺辦發言人在這題目上停頓了一會兒才回答,遭綠媒挑刺,說北京根本沒有給出「準戰爭狀態」的相關題庫,也就是不信現在是「準戰爭狀態」。我想啊,如果國臺辦若毫不遲疑說「是」,這些綠色政客會怎麼反應?

其實,自「沒有海峽中線」事件至今,恢復徵兵,全民皆兵,以及後備戰力整頓的討論,迅速蔓延全臺,各種「維穩民調」滿天飛應景。諸如「8成臺灣民眾表示願意保衛為臺灣而戰」,「96%年輕人願意上戰場」這類亢奮數據,可信嗎?哇哈,是可笑,只要搭配「八成民眾認為兩岸不會開戰」的僥倖心態數據,就知道各類民調在臺灣相互抵消的實態。

願意上戰場啊,反正不會開戰,願意上戰場啊,但徵兵沒用……這陣子此類黑色笑料可真不少,但綜合所有民調顯示的民情,以下說法應該比較穩當:

臺灣民眾多數認為大陸(至少現階段)「不敢打」。

9月25日,臺灣《遠見雜誌》民調,假若兩岸爆發戰爭時,有54.2%島內民眾希望與大陸和平談判

這便是為何「準戰爭狀態」的斷言,如此受到矚目的原因了。同樣地,臺灣專家怎麼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國臺辦怎麼回答。

東風-17已部署在東南沿海,臺灣後備軍人教召年限延長,天數增加,頻率調高,這是否代表「武嚇」階段已然過去,升級到「準戰爭狀態」?國臺辦的回應勢必遭到一個字一個字的檢視,甚至沉默,都被認真看待背後意涵。

現在大陸的官方說法,已被臺灣視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一字褒貶,不言之教,意在言外。官方模糊表達,搭配某些媒體激越直白的再三警告,這麼大的落差即便不矛盾,卻也不踏實。

只要平常關注兩岸動態夠仔細,就知道在美國大選落幕以前,北京會避免把話說死,將事做絕,因為若不給自己迴旋的空間,會降低應變能力。臺海現在到底是不是準戰爭狀態,說得悲哀一點,是美國選民在決定。說得更悲哀一點,是佛州、賓州、北卡州的選民在決定。

換言之,此時此刻還不宜計較「戰爭與它的狀態」,但大陸官方總得有所準備,因為臺灣內部的藍綠文宣戰,就是什麼都得斤斤計較。面對任何誇張的問題,都要回答得堅定利落。或者反過來,不確定的事,乾脆什麼都不說。

「印度洋的瘋狗浪」

之所以談到印度,是因為美國的印太戰略牽連甚廣,雖然「亞洲北約」大概率成不了局,但這些美國小弟勾搭來勾搭去,遲早被美國將臺灣順水推舟連帶勾搭進去,徒增亞洲局勢的系統性風險。

有論者不解,印度為何急著在美大選前幾天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不怕押錯寶嗎?其實只要看美國趕在選前軍售臺灣這件事,就會發現答案簡單明暸。我若是蓬佩奧,對臺印「曉以大義」的說法肯定是——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若川普落選,一切好處都沒了。

在某些地方,川普選情愈危及,蓬佩奧的生意就愈好做。

10月27日,蓬佩奧、埃斯珀與印度總理莫迪見面。圖自:蓬佩奧推特

因此,不能以押寶的概念看待臺灣與印度的決定,舉凡需要美國鷹派立場的地方,就得趁這個時候完成交易,以免將來跪求都求不到。所以前文才說,蓬佩奧在趕進度,以確保未來無論誰當選,都得在「抗中」屎坑裡跺碎步。

誠然,美印深化軍事合作,長遠而言傷害印度利益,但誰說莫迪最在意的是「長遠的」?「印度利益」?同樣的問法在蔡英文身上也適用。普選民主的弊病之一:「當選黨派的利益就是國家/地區利益」,之二:「只顧得上短期利益」。

要不然,美國何必賣力輸出自由民主呢?遙控一個著眼於國家/地區長期利益的政治實體,沒有成功案例。對當下的美國而言,中美友好40年,就是例證。臺灣地區的案例,則證明了普選民主化好上下其手的鐵則。

在臺灣大選落幕的隔天,美國就收緊了對臺灣的控制。選前煽「亡國感」,選後煽「豪豬感」。有些臺灣民眾被煽到腦殘,連「反中」媒體「法廣」(RFI)都鬥爭之。「民主符咒」有沒有效?太有效了。

現下,既然連毒豬都吞了,蔡英文當然得吞攻擊性武器,對一個以臺美關係作為歷史定位的領導人而言,一旦吞A,就必須吞B,吞C,吞D,美不會客氣,蔡也沒得選,否則前功盡棄。大陸官方應該有經驗,蔡英文毫無討價還價的功夫,馬英九才是那個龜龜毛毛的人。

與其批評蔡走險棋,不如說她別無選擇,將臺灣塞進印太戰略裡,是唯一可見的幽微光暈,印度倒向美國是一個標誌性轉變,讓這團光暈又亮大了些。

那麼,此後值得觀察的重點,就是印度官方會不會也打臺灣牌了。反過來看,臺灣會不會湊到印度腳跟前「求打」,意思也一樣。

印度與臺灣不同之處是,莫迪還有槓桿可使用,勾搭足矣,尚不需要對美國五體投地,唯命是從。不過,經歷一次來自印度洋的瘋狗浪,大陸無法視之等閒,不能排除莫迪政府偶而玩一下「印度瘋臺灣」,隨興給中國難堪,順便要些好處。

對全球仇中勢力來說,臺灣牌既廉價又好用,美國想形塑的「臺灣豪豬」,絕不僅止於攻擊性武器,還包含在國際社會裡兜售自由民主臺灣牌。哪怕這些國家在打臺灣牌時,眼睛都盯著北京,屁股對著臺灣,蔡英文也能在島內大演「全世界都愛臺灣」的澎風戲碼。

反正「人民」的特徵之一,就是偏愛啦啦隊,誰要追究真相?

原標題:《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只有五個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雁默: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只有五個字:美國說了算
    對於兩岸,我的看法一直沒變:我不認為蔡英文樂見兩岸迅速升溫的熱對抗,臺灣不是印度,蔡英文也不是莫迪。不過,叫牌的不是臺灣而是美國,因此民進黨政府怎麼想,已經不重要。而做山姆大叔的懸絲木偶,本來就是這個政黨的唯一選擇。
  • 「外交突破」?蔡英文傳出「好消息」,成功確認自己的地位!
    這次與索馬利蘭的互設代表處被民進黨當局鼓吹為所謂的「外交重大進展」。然而這真是「外交突破」?蔡英文傳出「好消息」,成功確認自己的地,只不過是「國際社會邊緣人」而已。這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宣稱其有了所謂的「外交突破」、「外交進展」。此前蔡英文曾以錄播方式在「2020年哥本哈根民主峰會」發表視頻講話。
  • 「兩年被甩五次」是個啥感受?蔡英文用「斷交微笑」告訴你
    「兩年被甩五次」到底是個啥感受?寫在蔡英文臉上的是一種麻木,甚至是一種已經習以為常的「冷漠無感」。上臺兩年、出訪五次、「被斷交」五次,平均每花臺灣納稅人的錢高調出訪一回,就丟掉一個「友邦」。但誰料,如此嚴酷的「挫折鍛鍊」反而培養出蔡英文的「斷交免疫力」。21日舉行的被薩爾瓦多「斷交」記者會上,蔡竟被逮到會前笑開懷,直到記者會正式開始才「變臉」做嚴肅狀的詭異一幕。
  • 對美政策急轉彎?蔡英文所謂「改善兩岸關係」恐怕是反映美國想法
    美國總統川普近來連續送給臺灣多項「大禮」,但外界認為蔡英文辦公室的回應較過去「謹慎」。臺當局前對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程建人昨天認為,這是為了避免激化兩岸緊張關係。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則研判,蔡英文本人及整個對外事務系統已開始接受並奉行「兩岸關係比對外關係重要」的主張,從去年9月下旬以來,對美政策有急轉彎的跡象。對此,蔡英文辦公室表示「沒有回應」。不過,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卻認為,蔡當局其實是反映了美國的真實想法,即美臺關係可以有進展,但又不能突破美國的一中政策。
  • 蔡英文上任周年外交成績慘敗:"斷交潮"才剛剛開始
    蔡英文就職一周年前夕,臺灣媒體用「狂電爆裂,驚雷乍響」形容她直接掌控的兩岸與「外交」關係,稱與馬英九時期相比「皆呈倒退」。繼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斷交」後,世界衛生大會明告「無法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加上剛剛發生的斐濟裁撤駐臺代表處,「至此,蔡英文的『踏實外交』政策堪稱已進入全面警戒」。
  • 蔡英文當局實現「外交」重大突破!
    1991年5月,索馬利亞內戰後,北部伊薩克諸部落宣布獨立,成立索馬利蘭共和國,實際控制原索馬利亞18個省份中的5個,但索馬利亞宣稱擁有索馬利蘭的主權。索馬利蘭迄今未獲任何其他國家外交承認,只能以「政治實體」的身份,與英國、衣索比亞、比利時、加納、南非、瑞典維持非正式的政治及經貿往來。索馬利蘭不僅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其國際地位,也堪稱是目前世界上的特例,是唯一「零邦交」的「國家」。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主流媒體《聯合報》發布的最新「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來,島內民眾認為兩岸「外交」和官方互動關係趨向惡化,雙雙創下歷次調查的新低。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人攀升到68%,是近3年的新高。《聯合報》17日評論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越來越多對政治厭煩的人將選擇「用腳投票」。
  • 臺灣「外交」有「大突破」?蔡英文又來自欺欺人了
    編輯:供奉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以來,臺灣所謂「邦交國」是越來越少了,蔡英文創造了「0建交和7斷交」的歷史記錄。在「斷交潮」出現之後,民進黨當局也無法淡定了,情急之下亂「結交」。正如臺南市議員謝龍介所說,索馬利亞計劃先和臺灣「建交」,在臺灣送各種資源過去,協助他們建設個幾年就會一腳踢開臺灣。在島內民眾看來,這根本不能稱之為「外交」突破,說是「濫竽充數」一點也不為過。
  • 蔡英文上臺一年幹了啥? 國民黨:5個字就能講完
    中國臺灣網5月20日訊 今天是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周年的日子。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導,面對自己執政周年當口「雪崩式」下滑的民調,蔡英文昨(19日)利用會見海外媒體的機會,發表執政周年感言稱,「我不是為民調做事,是為臺灣做事」。
  • 評論│沒有健康,沒有中火:蔡英文能源政策破功
    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左支右絀,竟犧牲人民的健康來陪葬,無論如何必須改弦易轍了。 中火的減汙爭議,並不是藍綠之爭,而是人民的健康福祉之爭。「沒有健康,就沒有中火」,這是中部居民的共同訴求,至於全臺電力要如何調配以滿足產業及民生的需求,是蔡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絕不可拿地方百姓的性命當代價。目前,蔡政府減煤的腳步遠落後國際,甚至跟不上地方政府,卻拿遠在天邊的綠能來欺騙人民。
  • 「外交使節」邀「勝選宴」僅蔡英文出席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副領導人賴清德因為民進黨初選,外界一直關注兩人關係,政壇甚至不時傳出兩人有心結。近期有「外交使節」團為恭賀蔡、賴當選,特別邀宴兩人,結果卻僅蔡英文單獨赴會,引發「外交圈」議論紛紛。
  • 臺灣民眾抗議聲浪淹沒蔡英文:上臺一周年 政策不周延
    近來無論是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還是首度移師蔡英文故鄉屏東舉辦的音樂會,都有民眾雲集場外抗議。不過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臺跳腳抗議,無怪乎島內有人諷刺說,「陳水扁花了6年才辦到的事情(指2006年島內「倒扁」風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辦到了。」
  • 蔡英文要權利不要命,彰顯「外交突破」,不顧民眾安危
    但是近期,蔡英文採取「親美」政策,使川普有機會再次打起「臺灣牌」。美國不斷增加和臺灣的貿易次數,挑釁中國大陸,以此來給中國施壓。蔡英文的獻媚嘴臉,也使臺灣民眾十分不滿。美日兩國官員抵達臺灣,蔡英文表示熱烈歡迎,並鼓吹所謂的「外交突破」,讓其免採檢、免隔離,可以說是可惡至極。
  • 盧秀燕拒絕萊豬,被稱沒有「外交禮儀」,那「蔡英文反美」算啥?
    文丨萊維 審丨瑾涵萊豬進口問題,雖然民眾一直在反對,國民黨等黨派成員也一直在質疑,但是都沒有阻擋住萊豬進口政策的推行。近日,盧秀燕以臺中市市長的身份公開反對進口萊豬,反被民進黨批評,說她搞「突襲」、沒有「外交禮儀」。
  • 羅伯特·佐利克新著:《世界上的美國:美國外交與外交政策史》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據新美國安全中心網站消息,美國前副國務卿、前貿易代表、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將在該中心線上活動期間介紹其新著《世界上的美國:美國外交與外交政策史》,並與該中心執行長理察·方丹進行研討。
  • 今日評論|蔡英文的兩岸,柯文哲的巨蛋
    記者邱德祥/攝影本報五月廿五日社論《蔡英文給柯文哲的當頭棒喝》,引用蔡總統就職演說談話提醒柯文哲要以「解決問題」為務,尤其大巨蛋必須儘速解決,不能以為政治魅力可以無限揮霍。但柯文哲無動於衷,繼續硬拗,最近其縣市長排名已跌到全臺倒數第二。今天,我們則要藉柯文哲失敗的例子反諫蔡英文:錯誤的政策要趁早修正,勿以為人民的耐性沒有底線。
  • 港臺腔:「友邦」不夠,「幽靈外交」來湊?
    就在「友邦」史無前例地倒掉7個後,大概臉上實在掛不住,民進黨當局近來飢不擇食,竟扒出個不被承認的「國家」索馬利蘭,設立所謂「臺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引之為重大「外交成就」。為了強行湊數,民進黨當局也真是不擇手段,可這麼一來,反倒越發顯出尷尬難堪。索馬利蘭早前宣布脫離索馬利亞,獨立成為「索馬利蘭國」,至今未獲任何國家承認,也非任何國際組織會員。
  • 蔡英文:慰安婦是歷史悲劇 臺當局理應求償
    民進黨2016候選人蔡英文30日參加第二場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她在第三輪政見發表時表示,慰安婦問題是歷史悲劇,她非常支持、並要求臺當局應拿出行動力,替上個世代的長輩求公平,讓他們在過去受到的委屈、心靈的傷痕,可以獲得賠償,這是臺當局應該馬上要做的事情。
  • 蔡英文聲稱「踏實外交」怎翻譯?臺當局官方答案出爐
    據臺灣「中央社」7月3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之後喊出「踏實外交」的口號,但英文要怎麼翻譯,卻曾讓臺當局涉外部門的高官在立法機構備詢時大傷腦筋。如今,根據臺涉外部門的書面報告,答案出爐,是「Steadfast Diplomacy」。
  • 細節曝光蔡英文押寶川普 吳斯懷:「外交失節」對臺灣後遺無窮
    對此,臺灣陸軍前副司令、國民黨「立委」吳斯懷質疑,臺灣當局「外交失節」,若拜登當選恐有後遺症。吳斯懷在臉書指出,美國華盛頓郵報30日報導,蔡英文520就職典禮前,臺灣剪輯美國各界祝賀,修剪民主黨人士的篇幅、強調共和黨眾議員遊賀(Ted Yoho),臺灣官員事後為此向民主黨致歉,而民主黨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Eliot Engel),對臺灣如此重要的議長,只有2秒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