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服要排氣、戴兩層手套、再悶也要忍住……看看醫護人員如何進艙

2021-01-08 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記者 張志軍:「我們現在來到了武漢市優撫醫院的門口,我們可以看到後面就是他們的門診樓,在門診樓的七樓所在的位置就是我們雲南省援助湖北省第五批醫療隊他們所在的位置,這裡原本是這個醫院的呼吸科六科,現在我們的第五批醫療隊已經接管了。」

記者 張志軍:「我們現在來到了優撫醫院7樓的呼吸六科,之前我們的第五批醫療隊接管了這個科室,進來之後我們跟著醫療隊員一起更換鞋套,這裡現在屬於清潔區。」

記者 張志軍:「這個房間是更衣間,我們現在拿來了隔離衣,我們在這兒要把隔離衣套上。」

記者 張志軍:「這裡有一個穿工作服進入的溫馨提示,我們現在要進入到潔淨區的工作室,這個是他們的倉庫,還有他們的鞋子,這是醫生辦公室,剛才我也了解了一下,這邊的房間有醫護人員臨時休息室,這個是庫房,病人的喝水杯、黑色垃圾、拖鞋、雨鞋、被子、枕頭及手消、醫護用品全都放在這裡。」

醫護人員進艙前的準備

記者 張志軍:「這裡是第二個更衣間,就是進了潔淨區的第二個更衣間,現在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這裡穿防護服和隔離服戴護目鏡,他們每一組一共有7個人,兩個醫生五個護士,就在這個房間的對面,這個門就是進入艙內的通道。」

穿防護服↓

排氣↓

醫護人員:「給隔離衣排氣的目的是檢查我們的這個密閉好不好,還有一個是如果也有氣體在裡面脹氣了,就不好穿,會特別熱,現在我要戴第一副手套,手套戴的時候這裡一定要勒緊,不能暴露。」

穿隔離衣↓

戴護目鏡↓

戴面罩↓

記者:「手套外面再套手套悶不悶?」

醫護人員:「悶的,我的手已經很熱的,其實我穿我的手已經在出汗了,一會兒進去再翻動病人就更要出汗了。」

醫護人員在手部消殺、穿完了鞋套、防護服、隔離服、戴完兩層手套、護目鏡、面罩之後準備入艙。

進艙前加油鼓勁

醫護人員:「雲南醫療隊,加油加油加油!」

醫護人員:「加油!」

記者 張志軍:「我們剛才看到這兩位醫護人員已經進去了,其實他們每次進去之前都會給自己加油鼓勁,包括我們在門上可以看到的這些非常小的細節加油以及一個笑臉。」

據了解武漢市優撫醫院是武漢市最早的一家精神病醫院,始建於1949年。前身為武漢市民政局精神病醫院。醫院位於漢口新火車站東側發展大道187號(東方大酒店旁),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680平方米。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發展,目前醫院已成為一個以精神專科為主,並設有內科、外科、口腔科、婦科、手外燒傷科的綜合醫院,是武漢市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精神科門診重症定點醫院。

疫情發生後該院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7個專業工作組,分別承擔起一線突擊、醫護後援、院感監控、後勤保障、輿情防控、統籌調度等工作。1月中下旬至今,醫院462名幹部職工自己動手先後組建了兩個隔離病區,並組織完成了住院樓4個病區和5個職能科室的搬遷工作。

相關焦點

  • 手套裡悶了72小時,她手上長滿水泡!女警們在「方艙」的24天
    在手套裡悶了72小時後,朱澤莉手上長滿了水泡。朱澤莉的「艙前準備」「2月25日上午9時,在兩位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隊員們練習穿脫防護服。防護服穿戴繁瑣、複雜,不僅穿戴過程中,手需要進行五六次消毒;脫離防護服更像一隻破繭春蠶,身體從衣服內柔韌而出。
  • 「黔山無所有,贈卿一枝春」——援鄂醫護給妻寫家書
    2月25日,任嘉羽是第一批進艙的靜脈注射組醫護人員。晚上9點半,工作一天的他回到駐地,又和護理組的同事開了個經驗交流會後,回到房間已經12點多。下班回來的任嘉羽在駐地門口整理衣物忙碌了一天,反而睡不著了。
  • 醫護人員的「最危時刻」:不在病房,而是離開病房,脫下防護服那幾分鐘
    醫護人員守護患者的健康,他們的生命安全又由誰來守護?本期「戰疫天使」,我們將走近一個特殊的職業——院感醫生。 院感醫生在檢查醫護人員的防護設備 交接班間隙,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隔離病房前,一隊醫護人員正在穿戴防護服。
  • 再危險,也要勇往直前
    作為護士長,她還要操心護理排班、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一日三餐、物資保障等工作。  3月8日,蘆丹所在兩個病區的130多名患者已經全部出院,她又加入了支氣管鏡小組,對患者開展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等疫情過去,再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她說。
  • 醫護人員在什麼環境下工作?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探訪第三批重慶支援...
    工作情況如何?2月7日,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前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3號樓15樓,在第三批重慶支援湖北醫療隊(下稱重慶第三醫療隊)負責的病區進行了探訪。重慶第三醫療隊所在區域經過前期改造,已經形成「三區兩通道」,即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病人通道、醫護人員通道。醫療隊成員分布在不同區域,各司其職,用生命守護生命。
  • 全力,與「疫」魔競跑——來自江蘇醫護人員的戰「疫」實錄
    新華社南京2月4日電題:全力,與「疫」魔競跑——來自江蘇醫護人員的戰「疫」實錄 新華社記者邱冰清診斷完發熱門診的所有病患,早已過了飯點。看見女兒殷若誠的日記,殷軍鋒的眼淚再沒忍住。因為疫情需要,醫院需要各科醫生排班坐診發熱門診,殷軍鋒毫不猶豫報了名。上門診前他認真向相關科室醫生強化學習如何正確防護。上了發熱門診,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手套等,一坐就是半天。為節省防護服,很多醫護人員穿上後儘量不喝水、不進食、不上廁所。
  • 醫護人員身穿隔離服現身寶安桃源居?官方回應了
    8月3日,有市民在今日頭條發布「深圳桃源居再現120救護車,醫護人員穿隔離服,周圍很多人遠程圍觀」信息,引發部分網友關注。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發布情況通報2020年8月3日上午10點,我院接深圳市急救中心「120」指令到西鄉街道桃源居小區接診一體溫38℃人員。社區「三位一體」工作人員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規範,穿防護服協同處理。該患者入院後已進行新冠核酸病毒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
  • 深圳馳援湖北醫護日誌:穿紙尿褲進方艙,出來要經過3道緩衝間
    深圳市中醫院戎曉函:向每一片雪花許個願,患者快點好起來2月15日 雨夾雪抵達武漢後,宛如自我隔離的在宿舍待了5天,每天練習穿脫防護服,終於在2月13日晚11點多接到了入艙通知。帳篷中已貼好一張張的標識,我們跟著標識的順序一步一步地做:入門測體溫,登記姓名,領取珍貴的N95口罩,戴一次性帽子,穿鞋套,穿隔離衣,戴內側手套並包住隔離衣袖口,選擇適合自己的防護服,然後調整好防護服,寫上我們的隊名、個人姓名及自己所管的區域,之後還要為我們的護目鏡塗上一層碘伏,防止起霧,最後就是套上我們的防水鞋套。當一切穿戴好,會有外圍班的老師為我們一一檢查,也是為我們的安全做一個保障。
  • 一線醫護的個人防護經驗,讓人心安,也心疼
    從如何穿脫防護服到提醒醫護剪指甲整理劉海,從看診具體事宜到醫護間如何避免交叉感染,他 一一提醒,巨細無遺 。字裡行間的專業、細緻,既讓人心安,也叫人心疼。 不要化妝,素顏上班,注意勤剪指甲,避免刺破手套,這一點醫護人員應該都做得到。
  • 醫護人員如何有效防護COVID-19?世衛組織如是說
    醫護人員如何有效防護COVID-19?世衛組織如是說  國際合作戰「疫」行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衛組織媒體中心日前發布醫護人員防控COVID-19專題問答,現整理部分內容如下:  醫護人員在治療和護理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時,如何配備防護裝備?  世衛組織目前對COVID-19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的指導意見是,除了所有醫護人員針對所有患者應始終採取的標準防護措施之外,還建議採用預防接觸感染和飛沫感染措施。
  • 醫護人員穿戴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服等所致皮膚病咋辦?
    近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部分醫務工作者長時間穿戴醫用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服等隔離保護裝置,出現了一些皮膚症狀。前幾天值班時就遇到一位在隔離病房工作的護士,出現皮膚發紅、風團及瘙癢等來皮膚科尋求幫助。
  • 專家呼籲把N95口罩留給醫護人員 普通人需要戴N95口罩嗎
    該醫院工作人員程老師稱,每天籌集到一點就用一點,現在很需要大家幫助。  3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發布防護物資告急,醫院通過微博急求社會各界捐贈!由於防護服僅剩6件,醫護人員只能用膠片、文件袋自製護目鏡!醫院已開通接受捐贈通道,接受渠道正規、資質齊全的下列防護物資:防護服、隔離衣、防衝擊眼罩、防護面罩、N95口罩。
  • 穿上隔離服 我們就是突擊隊戰士
    在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裡的北京朝陽醫院分隊,7名35歲以下青年醫護人員組成了北京朝陽醫院援助湖北青年突擊隊(以下簡稱「突擊隊」)。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次長時間穿戴防護裝備,進入隔離病房。在對口支援醫院成為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點後,他們承擔起臨床工作中風險最大、最累的護理工作。
  • 醫護人員在職業暴露下的多重困境
    一看就發現這個人已經快不行了,我和其他幾名醫護人員隨即開始了搶救。當我把輸液針扎進他的血管後,他忽然有一陣強烈的肌肉痙攣,針一下子彈出來正好扎在了我的手臂上。感受到一陣劇烈的疼痛後,我迅速拔出針頭。醫生告訴我打針後要多運動,以促進吸收,否則可能會出現硬結。我走一步就疼痛難忍,你和我講要多動動?我真的是哭笑不得,有苦說不出。職業暴露,是一場噩夢。每位醫護人員都要面對,很可能只是被針扎了,只是手術時被刀劃了一個小口子,或者患者的血液飛濺到身上,也可能是被咬傷。
  • 助力疫情防控 重慶五洲婦兒醫院醫護人員參與咽拭子標本採集
    六人分工明確,王豪主要負責採集標本,熊敏負責為王豪消毒、更換隔離衣、面屏、護目鏡和口罩,楊永芳要負責為熊敏消毒和更換,將他們的面屏和護目鏡進行浸泡消毒處理,將標本放到保管箱內,再檢查他們的防護服是不是防護到位,龍海霞則負責準備採集所需要的全部物資、登記和核對被採集人員,杜軍負責聯絡被採集人等工作,而司機則負責人員和所需物資的運送。
  • 記者走進感染科隔離病房:防護服下 全身汗透
    醫務人員放好餐盤,輕輕點擊顯示器,「她」便開始輕盈地滑動。送餐機器人一次可以送三個房間。   當你看到鏡頭中身穿全套防護服,在隔離病房裡奮力將患者拉回「安全區」的「白衣戰士」,可曾想過,他們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昨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感染科隔離病房,直擊醫務人員救治患者的真實畫面。
  • 隔離病房一進就是4小時 護士長:「選擇這份職業,就要衝在前面」
    從分診臺預檢、發熱門診到隔離病房,重鋼總醫院的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防控疫情,做好患者的隔離觀察和治療。 隔離病房旁的辦公室 ,忙碌的醫護人員。 20歲年輕護士 「我沒想太多,但我會毫不猶豫去做」 穿上「三層衣」——先工作服,再隔離服,最後防護服;戴上口罩、面罩、帽子。在周密的防護措施下,護目鏡下的眼睛,是外人區分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最明顯的特徵。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2月6日凌晨,陸文接到社區工作人員電話:「可以進方艙了」。第一天,沒有藥,沒有人輸液,吃飯時間也不定。同一天進艙的彭軍情緒有些激動,他覺得現實和想像差得太遠。比他們晚兩天進艙的胡先生,也經歷過後勤保障跟不上的窘境,「晚上9、10點鐘才吃得上飯」。「進艙之前,我們都挺興奮的,覺得有救了,但剛進去的時候,確實有些失落。」陸文說。
  • 安徽長豐:醫護人員「跨院」奮戰隔離病區
    為了更好的落實「四個集中」要求,長豐縣衛健委將縣中醫院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隔離病區,用於疑似病例的集中醫學觀察。隨著留觀病人的增多,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緊張,縣人民醫院普外二科主任葛永主動請纓,帶領科室全體醫護人員請戰,全部赴縣中醫院隔離病區共同戰鬥,疫情不退,他們不退!
  • 戰疫女醫護如何解決「悶痘」問題?護膚專家楊希川給出這些「秘方...
    前段時間,一組題為「你們摘掉口罩的樣子很美」的照片,就是醫護人員皮膚損傷縮影。圖片來源:新華社「這些皮膚損傷都源於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例如戴口罩造成的皮膚損傷、穿防護服時間過長誘發的皮炎溼疹、佩戴橡膠手套出現的浸漬現象(皮膚發白、起皺、脫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