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再聊聊京粵之戰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以為是探索、創新、進取、經驗、尊重、誠實。
先說探索與創新。進取與經驗和尊重與誠實將在後面兩遍中描述。
記得小時候看籃球,最喜歡的就是八一隊,因為有個穆鐵柱,個子特別高,籃下無人敵;還有個郭永林,總能投進球;還有黃雲龍、匡魯彬……等等,給我的感覺就是籃球是高個子的運動,哪個隊有高中鋒哪個隊就能稱霸了。
後來我們國家為了鼓勵遠投,出了個規則,大至是比賽中一隊投進了幾個三分球之後,若再投進就算4分了(具體時期不記得了),然後就出了個遼寧隊,他們個個百步穿楊,我能記住的就有李春江、吳慶龍等,我才知道遠投比籃下更好看,所以比賽中經常會聽到語音播報:遠投4分。這個就是探索,把一支獨大的八一隊變成了龍虎爭霸。在競爭中,八一隊也不是只有大個子了,他們在五個位置都補強了,與此同時,上海隊出了個大個子姚明和後衛劉偉……,所以依然是兩強爭霸,內容卻變成了八一與上海。但為什麼多年相爭,上海總是落於下風呢?就是八一隊更符合木桶原理,而上海有短板!再之後規則允許有外援了,且外援的質量越來越多,國內球員也有了體制內外之分,於是廣東隊崛起並稱霸了……以上對於中國籃球淵源的描述就是想說明中國籃球的探索之路的曲折,每一次創新之後,都會有崛起,也會有衰落,就像歷史上王朝爭霸一樣,新的王朝稱霸了,舊的王朝如果不儘快變革,就會成為塵埃。
直至馬布裡到了北京隊之後,廣東隊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戰。這裡要先說一下馬布裡,他是從nba來的,球技好、球商高,這樣的人帶來的理念也應該是最新的,符合籃球發展規律的吧,畢竟nba是籃球世界的最高殿堂。我以為他到了北京隊之後,球隊改變最大的就是防守。那時候我看球才明白,籃球不光是要把球投進籃筐,還可以阻止別人把球投進去;不光是關鍵時刻需要防守,而是每個球都是可以防守的!所以我說,京粵之戰(北京首次奪冠)具有裡程碑意義,就在於此,它改變了籃球運動的理念(我自己的認識),確立了一個新的理念,也符合歷史規律。
記得看過一場中國男籃和希臘隊的比賽,中國隊輸了,當然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我這裡只談其中之一,就是不適應希臘隊的防守。想想看多名希臘隊員包夾一個中國隊員…,球傳不出去…,被迫拱手將球權交給對方…,是什麼心情。
京粵之戰的歷史會在之後單獨描述,這裡再回到本賽季我對廣東隊的認識吧,本賽季他們戰績不俗,隊員結構合理,體能儲備足,戰場經驗豐富,尤其是防守做的比北京隊還好,正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了。
應該說現在的廣東隊正是適應了歷史發展的規律,通過涅槃鍛鍊,重獲了新生,他們應該也必將會繼續稱霸(我這裡的意思是:不是只有奪冠才叫稱霸,就像德國足球隊一樣,雖然有失敗的時候,依然是霸主)。衷心的希望將來的CBA賽場上不只是有「得防守者得天下」,還要有「全攻全守」……等等新的理念問世,做到百家爭鳴、百舸爭流,讓CBA越辦越好!